-
寄萧红女士
作者:杨阳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491
敬爱的萧红女士: 您好!望展信佳。当您展阅此信时,定该是有些惊讶的吧,毕竟我们从未谋面,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毫无联系:您是作者,而我是您万千读者中的一个。您也大可不必担心出现“茨威格的情节”,不过是些乏善可陈、权当打发无聊的闲谈而已,您要是有兴致看完此信,则真是晚辈的莫大荣幸!小辈曾肆想,阎王爷面前,20世纪的一票文学大家们肯定为着怎么处才能相安的问题辩过一番。毕竟,他们一个个在人间已各有其锋,阴寿绵绵无期,不得想个安生法子吗?就比如鲁迅先生同胡适先生,一个“......
-
字里行间的病态心理——《沉沦》的语言解读
作者:谢诗豪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3854
郁达夫的《沉沦》是继《呐喊》之后又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短篇小说集,如果说《呐喊》开了现实主义的先河,我认为《沉沦》可以说是中国浪漫主义现代小说的源头。其中《沉沦》一篇流传最广,成为现代文学绕不开的经典。关于《沉沦》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关于其中的病态心理,但我却想从语言层面对其进行自我的阐释。区别于从人物、情节等层面的分析,从语言层面对作品心理内容的分析是容易被忽视的。语言层面的心理蕴含有些是作家有意为之有些则不是,但它对于理解作品内部的心理蕴含作用很大。比......
-
遥远
作者:李星锐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429
我第一次读到沈从文先生的《萧萧》是在我十五岁的时候,是在一本阅读书上读到的节选,那时候我把它当作一篇阅读来看,而不是一部名家经典。第一遍阅读,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很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的我只读村上春树,满脑袋都是都市青年人的孤独,以为以城市为背景,只描写人的孤独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萧萧》里记录的20世纪初期湘西农村的一切风情,我全然不甚了解,也毫无兴趣,因为我从来没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乡下人的结婚过程、童养媳的存在、织棉纱、拾枣、种瓜、对读书人的嗤笑和憧憬,我全都不......
-
原谅与成全:在圆满与不圆满之间
作者:吕慧英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63
——读《萧萧》同学说:比起《边城》来我更喜欢《萧萧》。很久之后我再问为什么,他说:“高兴看到那样的错误被原谅,人们依然可以好好地、平静地生活下去。”《萧萧》的确是一部让人紧张最终放下心来的作品。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可以长舒一口气,感谢命运的宽恕。萧萧的性情是讨人喜欢的,带有沈从文笔下乡村少女的纯真、爽朗、质朴。她除了大伯没有其他亲人,十二岁时便已经嫁到小丈夫家里,而她自己懵懵懂懂。“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妇了。”在比她小九岁的小丈夫家,她完全是一个姐姐的角......
-
卫城
作者:吕心雨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521
你如何要我在自身之外远行,而我的内心尚有未曾认识的大陆? ——阿多尼斯公元前五世纪,普罗泰戈拉一句“人是万物的尺度”划出智者界限,强调个人精神的滥觞,人类继从爬行变为直立行走后又一次站了起来。为了这一次,人类准备和等待的时间比高丘上的城邦[ 希腊最杰......
-
从围城中挣脱
作者:陈斯颖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518
——品读《围城》刚读完整本书时内心是不愉快的,为方鸿渐的结局感到惋惜,但那又好像该是他的结局。他在进入了一座又一座围城后,终究没有逃出来,也可能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自己也无法再逃出来。有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写了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有中国批评家说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失败,从而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不救中国的主题。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我既不是学者,也不是批评家,更没经历过那样的时代,我只能用自己十分有限的尚不成熟的人生体验以及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文字......
-
从都市两性到时代情欲
作者:宗鑫辉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884
——品读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随笔(一)两性胜负一个男人在赛马场遇见一个女人,一来二去地吃茶、散步,碰上另一个青年,三人共去舞场跳舞,晚些时候女人竟换衣衫去赴另一个人的约。三言两语便能概括出作品的故事情节,但文字的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爱情是永恒的艺术话题,但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明特征下却总能解读出不同的风景。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中,作者刘呐鸥又是站在那里描摹?看邂逅时:“忽然一阵Cyclamen的香味使他的头转过去了……透亮的法国绸下,有弹力的......
-
谁把二月裁成风
作者:邬琳辉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506
二月,冰雪初融,草木初长;二月,黑夜渐短,白昼渐长;二月是传统农历新的一年的起始,象征着一个新的明天,新的时代。柔石以“二月”为题,表现其内心冲出旧封建,旧道德,旧思想,欲打开中华名族百年新篇章,革命新道路的心想的萌芽。它不如寒冬腊月来的冷彻心扉,也不如八月烈日骄阳。它更像是一种躁动,一种迷惘,既有着生命蓬勃的张力,又有着被外界所束缚的不甘。主人公萧涧秋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柔石自己的内心独白,这一点从萧涧秋的经历可以看出。萧涧秋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执教于芙蓉镇。而柔......
-
乡村二月,让历史照进现实
作者:宋静雯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509
《二月》的故事发生在仲春时节。阴历二月,反复无常的气候搅动着人的心绪,动荡的岁月让人觉得迷茫又无所依托。纵使暂时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世外桃源”芙蓉镇,心也随着时代的喘息颠沛、漂泊。主人公萧涧秋有着自己的信仰,他教书以育人,接济文嫂,供采莲读书;他是个渴望自由的“独身主义者”,却决心同文嫂结婚、抚养采莲来帮助这对母女。他渴望为社会、为身边的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换来的却是镇上不明是非者的窃窃私语和异样的眼光。他曾以为自己可以像陶岚说的那样“我行我素”,可文嫂的......
-
亦真亦假的爱情
作者:王樱澄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647
——浅谈《倾城之恋》最初的《倾城之恋》是被张爱玲收录在传奇里的,由她自己亲手画上了封面,她的解释是,借用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可是栏杆处,很突兀地,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形,像鬼魂出现似的,那是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地往里窥视。同时张爱玲也坦言,如果这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气氛。这张图应该是张爱玲世界的缩影,旧社会看似和谐的画面,在她以现代甚至有些畸形的目光去审视时,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