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缝里的花
作者:陶康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475
乍听秋海棠,以为是有特殊意义的意象,后来才知道是个演旦角的男人,便立马想到《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于是猜测秋海棠也是个命途坎坷的戏子。后来发现,他们其实都是石缝里的花——那些石头又大又糙,想奔着太阳光从他们身底钻出来,要被他们毁掉半条命!袁镇守是压着秋海棠的一块石头,又肥又臭又坏又色又狠的一块石头。秋海棠脸上的十字无疑是这出“旧中国第一悲剧”悲的一个标记,是他这朵石缝里的花所受到石头的沉重一击。为什么会有这个十字?他秋海棠不老实,偷人家姨太太,给人教训的。谁的姨太太......
-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余和鲲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49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在《家》这部作品里,首先,我看到了人性的堕落。首先是专横霸道、顽固不化的高老太爷,他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封建、保守、固执。然后是吃喝嫖赌的克定,还有在麻将桌上风风雨雨的钱太太、丧心病狂的冯乐山。以及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觉新。还有同样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梅芬和瑞钰,她们虽然没有直接帮衬旧......
-
以新思想为信仰
作者:郭雅燕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234
——巴金《家》书评初翻开巴金的《家》,是《激流》总序,于我,印象最深即为作者“对于生活的信仰”的坚持、不失去。在我看来,这种“对于生活的信仰”也是《家》中先进的青年能够在那种古旧腐朽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并保持住自己个性与希望的支撑。在这部书中,巴金将几辈人的思想剖开,细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年,他们的或坚定或纠结,或喜悦或绝望的内心世界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他们一开始的单纯美好,他们的爱情与憧憬随故事的发展一点点在封建思想的磨盘下碎成粉末,他们的挣扎仿佛石子......
-
评《家》的“人生三境界”
作者:曹瑞冬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07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只不过待白雪消融后,大地又重新回到色彩斑斓的境况。四季和时代一样轮回反复,这说明革命会造就一个时代的完结,但却无法将这个时代彻底毁去。时代灭亡后会再度复活,尽管人没有来生,但时代造就的一代人仍会迎来这样的“白茫茫”。生命与时代周而复始,但人活着究竟在追求什么?伴随着无止境的欲望,人总断定时代亏欠了我们,但不一样的人拥有不一样的境界,寻着不一样的人生。人生大抵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被时代改造成彻头彻尾的服从者,第二种是不服从时代改造的拒绝者,第三种......
-
不屈的灵魂
作者:崔步天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10
即使身陷永夜,也要找寻那点点星芒;即使前路荆棘,也要挣扎着奋力前行。这也许就是张恨水先生所著的《夜深沉》要传达给读者的意志吧。以卖唱为生的月容被拉车为生的二和所救。两人原本互相倾慕,相约无论以后境遇如何都永不相忘。但少不更事的月容因为心中的贪欲被诱失足,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二和苦苦追寻,二人却再也无缘。对月容和二和来说,命运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命运使他们紧紧咬合在一起,却也让他们此生无法不离不弃。欧阳修有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
-
矛盾
作者:张欢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73
莎菲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像一团乱麻盘踞在我心中,只叫我想理个清楚。——题记当我初读这本书时内心的压抑逼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满篇的报怨、牢骚。我曾一度怀疑这样的一部书是如何被评选为经典的,可当我反复揣度之时,我似乎又有些懂了,一代女性内心的苦闷在我心尖晕染开来。我跟着莎菲一起高兴,一起哭泣,我似乎和她成了好朋友,时刻关注着她的生活,她的肺病。莎菲的肺病和她对人间真情的渴求像一支长矛直戳她心间的盾牌。因这肺病,莎菲的心性被折磨着、被摧残着,导致了她复杂多变的性格:她迷茫......
-
尘埃中开出一朵蔷薇
作者:孙汇泽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747
初遇莎菲,她带着独有的特立独行向我走来。她似乎总不快乐,总是烦闷,无聊到借煨牛奶以自我放逐。同时,她又总是多情,试图去追逐属于自己的爱情。而当最后心中所爱凌吉士真正吻了她,她又“鄙夷自己”。她就是这样一边蔑视又一边迷茫,一边追求又一边鄙夷,整个人纠结进了尘埃里,又试图从中开出一朵花儿来。文章巧妙地运用日记体这一私密、不公开的文体,使莎菲作为一个个体有了向公众发言的机会。但同时,却也将自己放到了被窥视的位置。从社会功能来看,女性从某种程度上略同于《狂人日记》中的“疯子......
-
孤独者的烟花散尽——关于柔石《二月》
作者:朱王元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528
“天也忘记做天的职司了!为什么将五月的天气现在就送到人间呢?”柔石的《二月》从几位有志青年焦躁地等待“萧先生”起笔,读者已经在心里对萧先生的模样打了大大的问号。但见萧涧秋“稍稍憔悴青白,两眼莹莹有光”。憔悴,是因风萍浪迹;双眼有神,是因为对中国的未来怀揣着希望。鲁迅曾言,“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小说中的钱正兴、方谋等人,都是救国心切的有志青年,但他们坚信一人需信奉一个主义,方谋信仰“三民主义”、钱正兴信仰“资本主义”、只有萧涧秋,......
-
何以送流年
作者:仲启辰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300
——读《断鸿零雁记》海风呼啸间,天际沙鸥明灭。年轻的小和尚倚着刹角危楼,呆呆地想,后此扫叶焚香,送我流年,亦负何憾。我们和他一样。我们的人生里,也会有许许多多个这样的瞬间。在这样的一个瞬间里,我们自以为想明白了一切看开了一切,觉得就这样吧,没什么不好。只是,这里总是少不了一个只是。只是,还有一点点的不甘心。待我们回到现实,这一点点的不甘心,便又生出许许多多的不甘心来。于是,我们在众多的不甘心里筋疲力尽,在某一个萧瑟的刹那再次有感而发,晚风长笛,青山落日,不如归去。不......
-
《鬼恋》 细节与情调对人物产生的表现力
作者:章巧芳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2008
——论《鬼恋》中女鬼形象的塑造内容提要:徐訏在1937年发表的《鬼恋》,描写一对男女的恋情,构思怪诞,充满神秘色彩和伤感情调,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中的女鬼形象饱满而富于表现力,是作者通过细节的点染,情调的摇曳迷离,从而使小说人物的情感伤痛惊心动魄,丰富了小说的蕴涵。小说一开始展现了异域情调,悲境的亦真亦幻,展现了女鬼奇幻骇人的美丽,也展现了她鲜明不同于凡人的脱俗气息,鬼的形象被拔高,女鬼形象的塑造体现出形象与内在的动态平衡。关键词:细节 情调 女鬼形象首先最突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