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矛盾
广告

矛盾

作者:张欢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180

莎菲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像一团乱麻盘踞在我心中,只叫我想理个清楚。

——题记


当我初读这本书时内心的压抑逼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满篇的报怨、牢骚。我曾一度怀疑这样的一部书是如何被评选为经典的,可当我反复揣度之时,我似乎又有些懂了,一代女性内心的苦闷在我心尖晕染开来。我跟着莎菲一起高兴,一起哭泣,我似乎和她成了好朋友,时刻关注着她的生活,她的肺病。

莎菲的肺病和她对人间真情的渴求像一支长矛直戳她心间的盾牌。因这肺病,莎菲的心性被折磨着、被摧残着,导致了她复杂多变的性格:她迷茫、她任性、她怪异。她享受着并贪恋着别人对她的好,可她却又无情的推开别人。苇弟拿出自己的真心,把自己的诚挚送给她,可莎菲活在了自己对死的绝望之中,她觉得她是一个将死之人,内心的自卑使她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苇弟。凌吉士的出现仿佛唤醒了她生的希望,她喜欢上了这个外表美丽的男子,她为他搬家,想方设法地接近他。可当她发现凌吉士的灵魂充满了铜臭,他和其他普通市侩并没有什么不同时,她挥一挥手便告别了他们。她气的只想哭,但她却纵声失笑。

莎菲请别人吃饭,仅仅因为来了一个她讨厌的人,便偷偷溜了回去。多么任性的做法,这任性背后含着多少她说不出口的矛盾,内心的自卑与脆弱,使她走向了逃避,不愿直面任何可能带给她伤痛的人。如此有个性的她在肺病的折磨下,变得怪异。好朋友毓芳、父母,一切与她亲近的人的加倍对她好,一切都让她觉得那么不真实。她在自己的灰色世界折磨着自己。喝酒,这个送她上鬼门关的可怕利器,她却仿佛不在意,就那样一步一步的毁灭着自己的身体。

莎菲的怪异并不阻挡我们膜拜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我,同旧的事物决裂的脚步。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从莎菲生活的时代向前回溯,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的权利被剥削的所剩无几,婚姻于她们而言,只需要听天由命,听从别人的安排,甚至还得忍受一夫多妻。爱情对她们来说是多么的可望而不可求啊!莎菲对于爱情的追求又何尝不是万千古代女性内心的呼喊呢!

从莎菲生活的时代延伸至今,依旧有不少人和莎菲一样让自己陷入矛盾的处境,贪恋别人给予的美好,可又惧怕着这美好会让自己上瘾,便又忙着拒绝。可当别人走远之时,又后悔万分,想要重拾温暖,内心的矛盾让她们深陷冰火两重天,时而热情时而冷漠,总是让人摸不清脾性。

《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仅是莎菲一个人,而是一代人,一辈人。因为莎菲的出世,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由的重要,一些人因为莎菲而追求自由,而女人们则更被莎菲鼓舞着去迫寻女人的自由,莎菲女士形象的塑造开创了新思潮。

莎菲的形象虽然被塑造为了一个封建思想的反叛者,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悲剧结尾,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莎菲出生在一个祥和的家庭,父母对她很好,她的朋友们也对她很好,她的身边也不乏追求者,可她骨子里有一种超脱现实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爱恋的追求。于是她大胆的从旧的框架中跳脱出来,在那个时代标新立异。可她就像羽翼未丰的雏鸟,刚刚离开父母的臂膀,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她不知道该怎么做,她无法推翻社会现实的命运,她的标新立异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作者感情代入让莎菲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时代意义,莎菲复杂的心性跃然纸上。茅盾先生曾说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多么精锐的评论啊!莎菲最后说:“悄悄地活下去,悄悄地死去吧!”但她的内心,她的灵魂是不甘心就这样悄悄死去的,所以她苦闷压抑。她多次呐喊着要死,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要离开这世界,这是她对社会的反抗。

莎菲让我想起了另一人——埃德娜·蓬特利尔,美国从事妇女文学创作的第一代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品《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已有两个儿子的已婚妇女埃德娜·蓬特利尔因不满婚姻家庭生活的压抑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厌倦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下,向往真正的爱情、自由和幸福,积极寻找并重塑自我,最后投海身亡。不同时期,不同情节的安排,同样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幻灭。《莎菲女士的日记》与《觉醒》虽无法明确的一较高下,但它们深刻的主题都给当时的社会重重一击。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当时文坛的轰动而出现,真可谓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