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里雾外
作者:叶梦萍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360
读苏曼殊,读他带泪的篇章,读《断鸿零雁记》,难忘“踏遍北邙三十里,不知何处葬卿卿”。沾染泪水的这一行撞击心灵——于广阔的天地间却无一安身之处,寻不见皈依,该是多么凄苦。读罢小说,只觉这故事虽不以宏大主题值得歌泣,却叫人忍不住放哭。它偷袭了内心原有的安定,使得平静的情绪染上一层哀愁。这种哀愁一开始是压抑的,一旦从内被引发出来,便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要吞噬了你。人去心空,雾里雾外,在尘世内亦或在外游走梦境,都是一种命数在人身上投下的光影,一生笼罩,没有缝隙和边界可逃。所以在......
-
尘尘刹刹,会面无因
作者:郭秀李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394
王维说过:“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相逢狭路,别离长阔。我们这一生都在学习写怎么去接受得到与失去。茕茕孑立地奔波于长烟袅袅的尘世中,明明是想安然无恙地迈向灯火通明的美好,迎来的却是人情难当的凉薄。偌大的苍茫天地竟是容不下多情人,留不下跌落在红尘中的痴情人。总以为把一杯浓郁的红茶喝到无味,总以为把一朵嫣然的鲜花赏到无神,总以为把每一条路都完整地走过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世间的脉络。雾里看花,水中捞月都只是在强迫自己去接受成长中的盲点,去触碰想得到却是遥不可及的相遇。我......
-
一股鬼气
作者:王敏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29
抗战时期的爱恋小说,大部分都是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弥漫着爱与哀的惆怅和感伤氛围。大抵文学与美学界遵循着这样一种颠簸不破的规律:被毁灭的都是美的,艺术就是把美的东西摧残给人看。好像新买的成色好看,碧翠鲜绿的翡翠镯子被小娃娃玩闹中摔碎了一样,打不得骂不得,只留下一声唏嘘。徐訏的这篇《鬼恋》,没有夸张,没有歇斯底里,只是从文章中好像有人一直用竹筒舒缓地吹出一股袅袅的烟,让人入景。这烟正是一股鬼气。小说的背景也是以抗战为前提,但是着笔却甚少。寥寥几十字,但女主人公由人到“......
-
人生两种姿态——云上日子与尘土洗礼
作者:许潼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2197
云,临近天边,云上的日子潇洒自在,幸福触手可及。虽说是守得云开见天日,但也有散不去的云,拨不开的雾。张天翼小说《包氏父子》中对于天气的描写着墨并不多,却散发着撩不开的阴郁之气。“天上糊满着云,白天也像傍晚那么黑”、“天上还堆着云,也许得下雪。云薄的地方就隐隐瞧得见青色”、“太阳打云的缝隙里露出了脸”。《包氏父子》讲述的是两父子历经云上日子与尘土洗礼。老包和小包倘若是包子,那倒还不错,至少在蒸汽的缭绕中,迸发出一枚包子的价值。蟹黄包,皮薄鲜香,黄红陈杂,色泽丰富,代表......
-
枪筒里的野菊花
作者:吴霜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494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当枣红色底面上撒满百合花的被子遮住了曾在故乡拖毛竹的小伙子的脸时,战争的残酷所传导出的钝痛姗姗来迟。这是一篇不同于那个时代千篇一律地渲染战争腥风血雨的文章,除却文章后半部分伤员带回的前线报道以及叫人胆战的炮火声,记忆中仍是“我”在通讯员的带领下前往包扎所的清晨_____“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战火连绵之下的一隅总也......
-
讽其行径,怜其结局
作者:刁书元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2256
----《无望村的馆主》书评《无望村的馆主》讲述了吴王村的富豪家族发家,但由于宝善堂的老爷陈世德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肆意挥霍家产,最后败落了整个家庭,吴王村也从此变的“无望”。其实,像这样乡村富豪发家到败家的故事并不少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总是重复上演。而富贵之家的衰败在中国乡土社会是司空见惯的,是因为我们自古就相信着“大富之家,不过三代”这样的话。所以,传统社会里,我们也就往往容易将其看成是贫富的一次次轮回或是为富不仁的报应罢了。到了现代,这种宿命论的解释当然不攻......
-
《倾城之恋》漫谈
作者:谢琪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52
朋友一直推荐我看张爱玲的书。赶上家边书店打折,我顶着狭小空间里震耳欲聋的人声,闪身抽出了就立在我左手边的《倾城之恋》。阴风阵阵的二月天,我挤出书店时却像个微醺的酒鬼一样浑身发热。半夜,即使是躺在宿舍里经层层毯子裹住的床铺,大家也还是时抖时缩。我撑开桌子,摆上低价买来的《倾城之恋》,怀着猎奇的心态开始了我的阅读。这是一本由止奄先生主编的张爱玲小说集。其中最打动我的便是《封锁》和《倾城之恋》两篇。而在这夜里让我无比温暖的正是张爱玲的名作《倾城之恋》。老实说,在此之前,我......
-
佳人难再得
作者:王雨婧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434
——初遇《倾城之恋》大半夜的,看完了《倾城之恋》。说来好笑,因着妈妈总说家中有一本《倾城之恋》,故而我每每买书或借书,总有意避了它,留待读家中的“那一本”。所以在这几年里,在怀着对张爱玲等尚不为我熟悉的名字的仰慕与向往的年纪里,我看完了《半生缘》《小团圆》《红玫瑰与白玫瑰》甚至《红楼梦魇》,却终是没有看《倾城之恋》。直到今次,我一边怀了“必有很多人评《倾城之恋》因而我决不能选它”的心,一边却又鬼使神差地在摞了一高叠的想买的书上添上了它,亦又在读完书单上的几本书之后,......
-
从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之死看吃人的封建礼教
作者:张油油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617
摘要:小团圆媳妇是呼兰河传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她的死体现出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推荐各种驱鬼的偏方也为小团圆媳妇的死推波助澜。同祥林嫂等文学形象一样她们都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关键词:封建礼教愚昧无知批判前言读过呼兰河传的人,大概对小团圆媳妇大概会有点印象。一个辫子黑又长笑呵呵的小女孩,活生生的被一群人给折腾死了。而小团圆媳妇悲剧的起因文中交代了一句“要把它规矩成一个好人。”于是婆婆便开始毒打她。在婆婆毒打小团圆媳妇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出病来之......
-
与萧红相遇在茶棚
作者:雷晓丹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59
我是一个行走于时光的听书人,不论是奇闻异事,还是风土人情,亦或是自己的人生经历,我都愿意用一杯清茶来换。某一日,我将自己那简易的茶棚扎在了一个小城的外面,我不会游走于城内了解他们的文化,因为所见所闻,全是他们粉饰过后显现的。而内里,只有常年的局内人能感知,生活的美丑,只有活在里面的人才了解。我沏了一碗茶,用的是粗瓷碗,看着微褐的茶叶在水中几次沉浮,缓慢绽开,芽口朝上,像是刚吸的水不够止渴,非要大口大口的灌才爽快,待我再要细细研究那水如何流入它腹中时,对面的椅子上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