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广告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他们都默着,各人看各人的脸

    作者:周周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345

    ——《奔月》读后感看到嫦娥,后羿这两个名字,我会想:这不是神话人物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宫玉兔,多浪漫的想象。而后羿是射日英雄。至于逢蒙,百度了才知道:逢蒙射羿,羿已有过。鲁迅先生这个新编的故事有什么可写呢?小时候,我想象后羿是个魁梧如岩石,气魄如狂风暴雨,能征善射,豪气干云的大英雄。关于他的样貌我只有一个固定,静止的联想,那就是课本上的一幅插画:火红的天上,十个太阳一齐照射,下身围着兽皮的虬髯大汉,上臂健壮,搭弓引箭,火球应声落入燃烧的海中。后来我才知道后羿是......

  • 风流

    作者:张珮瑶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95

    柳原:你从前问我,风流是什么?我想了很久,答案不过百来字。风流是女人胸前把春光彰显得淋漓尽致的三寸白嫩,是眼角眉梢不画自带的刻意无意流溢出的风情,是我在你面前时你看破不道破的我的那一点点狡黠。大风呼呼地刮着,我看见流苏挂在女人身上摇晃得厉害,仿佛再是一秒,它就要折断在这风里。柳原你可知,在遇见你前,我就是在风里摇摇欲坠的穗子,是蠹国害民的孀妇,是众叛亲离的祸水。在我要折落红尘的一瞬间,你来了,风停了。我看见你,你用手心接住了我。一瞬即是千年,为那一刻,我用尽了我最后......

  • 无爱不害

    作者:岳悦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57

    如此患难,或许做对十年夫妻也未尝不可。虚妄的人世中,互相消耗也好。初读张爱玲,只有13岁。豆蔻的年华,自然不懂爱情。那一年,张爱玲大热,市里大大小小的书店纷纷开设“张爱玲专区”,少女手持一本“张爱玲”,低眉浅叹。那一年,胡兰成也火了,像是冰封的熔岩突然炸裂,《今生今世》在上架的瞬间就销售一空。那一年,《小团圆》首次出版,锋利的倔强,冷漠的语调,连缀的片段是一把把钝了的生了锈的刀,一点一点磨着我心头上的肉,不得不承认,我迷上了这个令人心疼的姑娘,即便我根本看不透她。那......

  • 当白流苏遇见白瑞德

    作者:陆一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71

    枪子儿是最浪漫见证爱情的方式。因为它没有眼睛,总是凭借着一股子冲劲贯穿它的猎物。它又不必说话,以生死表达爱恨。如果偏要说它还带着一丝感性的一面的话那只能说是凭借它的听觉了吧,或许听着听着内心还会有点触动。就是不晓得它的耳朵听不听得惯上海的胡琴声,我想它或许是不爱听的,要不怎会容得下血雨腥风,却容不下一个女人呢?这个女人便是幸运的,至少像她这样不起眼的糖果外还有一层华丽厚实的糖衣,看起来总是不相匹配的,可是这毕竟是她的,抢不走了。这颗糖果尽管不是出自什么豪华糖果工厂的......

  • 路漫漫

    作者:肖潇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308

    ——读张爱玲《倾城之恋》有感我偶然翻到作家从维熙写过一篇随笔:《想起了〈骠骑兵〉——如果巴尔扎克还活着》中间有这么一段话:“文学的表现功能之一,就是像镜子一样折射社会生活。巴尔扎克《骠骑兵》引发的故事,正体现了这种功能的感悟力量。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太少了那修女的潇洒,太多了封建主义的羁绊。”封建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每次当谈及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中心之时,总少不得添上这么一句:“讽刺了当时社会遭受封建主义的迫害之严重。”鲁迅的文章,早就已经化作一把锐利至极的......

  • 《倾城之恋》读后感

    作者:王家苓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21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

  • 传奇

    作者:王红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238

    到处都是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在这万盏灯的夜晚,台上和台下的戏子都涂着油彩,唱念做打,酣畅淋漓,剥下一摞摞的脸皮。我的妈妈踩在爸爸的背上摘树上的柚子,青灰色的皮,又小又苦的果肉。爸爸在地面上蛙泳,瓷砖平整得没有皱纹。妈妈一投一个准,把她的胜利品狠狠地扎在姐姐举的刀刃上,远远望去,像串着一只只哆嗦的鹌鹑。我跑完步,在河边蹲着,一团团白色的泡沫想要腐蚀冻结的冰凌块,上游的水依旧流淌着,把这牛乳般,也许洗发膏般的有害物传送得更远。我对我的妈妈说起,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我妈文......

  • 爱情的欢畅与生活的悲哀

    作者:吕守钰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470

    ——评张爱玲《倾城之恋》之女性形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某天,白公馆半夜敲响起了门铃声:白流苏的前夫死了。白公馆里的所有人都盼着流苏从这个家出去。白老太不愿落下骂名,热热咧咧地张罗着宝络的婚事,而范柳原却意外看中了流苏,经过香港沦陷等一系列事,流苏如愿以偿地成了范柳原的妻。倾城之恋就是这些。倾城之恋不止这些。白流苏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28岁的白流苏离婚后寄居娘家,白家是一户大家族,但此时已逐渐没落。白三爷,白四爷都好赌。几个......

  • 忆呼兰 品萧红

    作者:刘远捷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348

    ——读《呼兰河传》有感寒潮来临在重庆冬日下雪的夜,我再次捧起萧红的《呼兰河传》,重温一遍萧红儿时的回忆。两次阅读《呼兰河传》都是在寒冬,仿佛只有冬的严寒才能让我切身体会萧红在北国呼兰河生活的那段岁月。第一次读《呼兰河传》是在小学,那时的我懵懵懂懂,一本书读下来只记下了呼兰河傍晚让每位孩童都充满奇妙幻想的“火烧云”和那个让儿时的我十分羡慕和梦寐以求的被萧红视为“珍宝”的后花园。直到看了许鞍华导演拍的萧红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我才对这位离世已久的民国才女多了些许的好奇......

  • 伏特加与杜鹃花

    作者:梁愿圆  发布于:2016-08-02  点击:1426

    我脑中的童年印象,是古寺后山铺天盖地的杜鹃花,一样的粉红色,随着山势绵延,肆虐成洪。那样一场声势浩大的绽放,就像春日里的龙卷风,来势汹汹。花香是和橘子汽水一起涌入神经末梢的,画面蓦然清晰了,像支气管一样纵横交错的阡陌小道,大多数日子都寂寥着的长街,横穿小镇的溪流,躲在老屋子间的青石板小路,矮泥墙上伸出一朵南瓜花……时光就像一张滤纸,回忆匆匆流过,留下过往岁月的浅轮廓。如果二十年,颠沛流离之后,纯净如水的少女心都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淹没封杀,所有的是非观都被逼得足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