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 > 丧钟为谁而鸣
广告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余和鲲  发布于:2016-08-01  点击:1131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

在《家》这部作品里,首先,我看到了人性的堕落。首先是专横霸道、顽固不化的高老太爷,他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封建、保守、固执。然后是吃喝嫖赌的克定,还有在麻将桌上风风雨雨的钱太太、丧心病狂的冯乐山。以及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觉新。还有同样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梅芬和瑞钰,她们虽然没有直接帮衬旧思想的蔓延,但是,她们不敢反对,不敢抗争。尤其是梅,自己的幸福被剥夺了,她依然无力抗争,她开始越来越抑郁,变得郁郁寡欢,最后抑郁死了!正是因为妥协、让步,反而让封建旧思想愈加猖獗。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一味的妥协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懦弱,让敌人变得更加强大。

《家》和《红楼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巴金先生的《家》中梅的人物形象,让我想到了林黛玉。我很容易把梅和林黛玉联系起来。但是,梅和林黛玉只是表面相似。梅和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而且不容易放下。但是,她和林黛玉又是有所区别的。梅的伤感更多的是没有和觉新在一起的失落。而林黛玉的伤感很复杂,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寄人篱下、父母早亡、无依无靠而感到悲伤、失落。另一方面是她把握不了贾宝玉的感情,她没有信心把握。她总是吃醋,当她看见贾宝玉和别的姑娘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愈加伤感。她知道自己和贾宝玉是同道中人,但是他们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反抗,这样反而让她更加伤感了。梅和林黛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梅受到迫害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只能抑郁。而林黛玉至少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林黛玉有意识的觉醒,而梅却选择了妥协,从而助长了封建意识的蔓延。

觉新和梅青梅竹马,从小就一起种花、草坪玩耍。青年时期,两个人也互相爱慕。但是,就因为觉新的继母和梅的母亲在麻将桌上的争执,毁了三个青年男女的幸福,这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觉新选择妥协,这是他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造成的。这种性格是在这种封建大家庭中养成的,觉新是众多被封建社会所迫害的年轻人的代表。他是一个被塑造得很成功的人,他也很无奈、很矛盾。他的矛盾是家庭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

巴金说,他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他说,我在生活中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我在小说中也是这样。正是因为这样,觉新、觉慧、觉民才有了生命力,他们的形象也更加饱满。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巴金写作时候的喜怒哀乐。

每当夜晚,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悲泣命运的除了鸣凤外,还有那些生活在压迫下的奴婢和仆人。他们是封建大家庭的牺牲者,就好像古时候陪葬的嫔妃。奴婢很无奈,她们必须像薛宝钗一样随分从时。不然那些终日在耳边的责骂声就会随之而来。长期被压迫的鸣凤很珍惜属于自己的时间,在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段时间,她会不断幻想,那段时间是她的全部。她幻想美好的生活,她也想有自己的爱情,但是她却无能为力,她明白自己可怜的身世想要一份爱情是奢侈的。

如果说梅是林黛玉的外在,那么鸣凤则是林黛玉的内在的一部分。鸣凤宁死都不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鸣凤和觉慧的爱情就好像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一样,无疾而终。鸣凤死也不愿意让觉慧为自己出头。在鸣凤的内心深处,她一方面要自由、爱情。一方面她又害怕她内心深处的想法,她始终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她很自卑,觉慧在她心目中永远是天边的白月亮、心口上的朱砂痣。无独有偶,觉新和梅也有着相似的悲苦命运。觉新虽然很爱妻子瑞钰,但是,他还是不能忘记他心口上的朱砂痣——梅。觉新本来可以拥有不错的前程,他热爱化学,教授告诉他,只要继续学下去,一定会前程似锦。但是,这个大家庭的掌门人——觉新的爷爷却说,你。是这个家庭的长子,还是早点晚婚,找个营生,打理这个家。就这样,觉新理想的前途没有了。但是他无能为力,他没有觉慧的那种反叛意识,甚至还没有觉民的反叛意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觉新在封建意识浓厚的大家庭生活久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传统的、封建思想浓厚的傀儡。他甚至逼迫觉民结婚。他自己的婚姻就是在家长制的封建礼教下完成的,所以,他也希望觉民以这种方式结婚。但是,觉民和懦弱的觉新不一样。觉民和觉慧经常参加反封建的活动,这种进激的思想让觉民决定和同样有着反封建意识的琴离家出走。

最后,觉民胜利了。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在面对压迫的时候只有抗争和不屈从才能胜利。

瑞钰的死和鸣凤的死都是因为封建和压迫,但是鸣凤的死是一种抗争。她死也不愿意嫁给一个可以当自己爷爷的人。可谓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不是鸣凤的死,而是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丧钟。

可见,五四精神给当时受尽苦难的人群的熏陶。只有同命运不断抗争的人,才可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为那些阻碍我们自由、博爱的东西敲响丧钟。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像大哥觉新那样,固执、保守、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那么我们就会始终被黑暗的、阻碍我们追求梦想的阴云所笼罩。

老太爷死前“慈祥和亲切”,我们都希望是他明白自己的过错。他的慈祥和亲切也说明高老太爷亲情未泯的一面。他的死,也意味着封建大家庭的毁灭,旧思想、传统观念的终结。丧钟为那落后的思想和腐朽的制度敲响了,五四的火炬将会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