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

虹影资深作家

暂无

还没有填写个性签名

  • 饥饿的狂欢——评虹影《饥饿的女儿》

    “我从不主动对人提起生日”,虹影这样开始了她对饥饿回忆的书写。生日是生命留在时间躯体上的鲜嫩胎记,或者说,它是苦难刻于世界的最初的痕迹。后半句话总使我想起摩罗,他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当然,也曾有人拿虹影的这部自传体小说与摩罗的相关札记相比,认为前者对苦难的体验和描绘比后者还要刻骨铭心。这得益于小说的叙事特征,流动,细微,能在不经意间将深深隐藏在一个时代阴影里的东西敏锐抓住,加以详尽地展示。譬如生日,那个简单的开头,它以最散淡的方式缠绕住了整部小说的灵魂。也可以说,从“六六”——或者虹影——诞生之日起,饥饿这道符咒就如影随形地攀附上了。这个孩子生于1962年,新时代至为惨痛的饥荒将尽未尽之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里的时间概念所出示的隐喻:她没有亲临那致人死亡的饥饿,却要永远生活于......

    2014-07-03 16:45

  • 《饥饿的女儿》:虹影的“女儿”

    桑地我惊异于虹影的平静和坦然,她坐在我的对面,有些懒散地卧在沙发里,瘦弱得像一棵深秋的芦苇,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不经意的警惕。几句简单的客气之后,她用凝滞的口气和情绪对我讲述《饥饿的女儿》的主要情节。虹影1997年动笔写《饥饿的女儿》,写了整整一年,每天只写500至1000字,是她所有的作品中写得最慢的一部。写这样的长篇,虹影要拒绝一切干扰,什么人都不见,必须用整个生命去写。这是她的自传体小说,是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她舍弃任何写作技巧,是用她自己的灵魂和血肉一个字一个字地锻造出来的。1998年由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翻译成英文,由英国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迄今已经有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推出译本,多次进入英国和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1996年曾以一部《英国病人......

    2014-07-03 16:37

  • 久违的阅读激情

    很久没有读过这么精彩的长篇小说了,尤其是一个女作家写的长篇小说。虹影《饥饿的女人》,让我重新找到了一种久违的阅读激情。其实当阅读成为了你的习惯,你会发现阅读的及激情其实正在慢慢消退。特别是读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碰到让你眼前一亮的好书,简直让人抓狂。读完这本小说,我一连几天都在回想书中的情节与人物,还有那些朴实的对话。感动的波澜一圈圈地在心湖荡漾着,不愿卒散。是的,读了这样的书,你不可能不感动。《饥饿的女儿》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此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大的期待。书中描述了六十年代的人们的成长历程,虹影用朴实的语言,极其切近地恢复和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成长经验。小说的主人公“六六”出生于一九六二年的重庆,那是大饥饿的年代。她是双重饥饿(食饥饿与性饥饿)的产物,是靠“一根扁担两根绳子“......

    2014-07-03 16:36

  • 我看虹影《饥饿的女儿》

    张羽华我是第一次看虹影的小说。以前到听说过这个女人,是写华文文学的,还说是赵毅衡的老婆(听说赵毅衡又在四川大学娶了自己的女博士做了老婆,赵的这杆枪还真厉害)。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被人炒作起来的作家,越是媒体关注的作家我越是看不起,当然别人也不需要我看上他们。看了《饥饿的女儿》,内心很震动,主要是被其人的生存命运所吸引,看到结尾,真的流起泪来。这部小说写了重庆、写了重庆的朝天门,写亲戚、一家人的饥饿,写“文革”,写母亲的辛苦劳作,写母亲的偷情,写得很真实,重庆化的语言运用的也地道。一些学者把她归结为华文写作,是否很别扭。我觉得就是中国人写作。作者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写自己人生的苦难,由人的苦难牵涉到历史的运行的轨迹,满是沧桑,满是荒唐。在这个饥饿的时代里,饥饿锻炼了人的意志,内......

    2014-07-03 16:07

  • 虹影《饥饿的女儿》

    很紧凑的利用细碎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电子书的背景是做旧的泛黄纸张,衬着书里的文字显得恰到好处。 阅读过程更像是看一部老电影。故事发生在重庆,作者的故乡。也许是因为在重庆待过不算短也不算长的时间,对书中用到的方言和提到的地点多了几分相熟。 以前有大把闲暇时光时的自己不喜欢读书,现在变成了时间不那么自由的上班族,却渐渐爱上了读文字的感觉,体会到了读书人与文字之间私密又欢喜的盛宴原来如此过瘾,如此美妙。 如果那时我就读过这本书,不知站在朝天门码头看着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而成的江景会作何感想?看到码头每日往返的缆车是不是会隐约看到里面坐着一位神情坚毅,内心却正汹涌挣扎的十八岁少女:她刚刚知道自己身世,与生父匆匆相见,恨意尚未褪去,心中冰墙却又开始融化;她......

    2014-07-03 16:02

  • 所有的故事都不会比生活本身更复杂

     《饥饿的女儿》带给我的震撼还没有散尽,《好儿女花》依然没有让我失望。虹影再一次证明所有的故事都不会比生活本身更复杂更深刻更精彩。《好儿女花》是《饥饿的女儿》的续集,《饥饿的女儿》讲的是虹影的童年,《好儿女花》讲的是现在,在书的后记中虹影说这是一个成长的三部曲,中间还有一部,叫做《愤怒的女儿》,已经写作完成,但是还没想出版,那本书讲的是虹影的青年时代。 这本书虹影写作得更加成熟,全书是围绕着母亲的去世来展开的,虹影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赶紧买机票从北京往回赶,可是还是迟了,到重庆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从着开始,到出殡的两天中,虹影把母亲一生中的故事,遇到的各种人物,还有自己这些年的婚姻还有爱情,已经这个家族在这几十年中的变化都一一道来,随着故事的展开,母亲......

    2014-07-03 15:51

  • 性情女人·仓皇背影·幸福

    虹影新作《好儿女花》是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的续集。 虹影因小说《K》而吃官司,访谈里虹影说当时在印度恒河,想死。看视频的我挺纳闷,这么一个女子,为这点俗事至于吗?这话也太不虹影了。今读《好儿女花》,原来那时虹影无爱。如果书中虹是虹影。 书中虹直面自己的情感生活,剖解自己,毫不吝啬:恋父情结、姐妹侍一夫、与多个恋人的情感往来。虹在追问自己,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曾经以为毫无置疑的,是不是都是一种被压抑的梦,被潜意识指派的幻觉。 虹一直认为母亲晚年生活的还好。但是葬礼中一点点被显露出来的事实是没有真相,什么是一个人生活的还好的标准?虹只好极力走进母亲的情感生活,生父、前夫、丈夫、也许还有情人,人在乱世中,个人情感的幸福与否往往被忽略掉。母亲的情......

    2014-07-03 15:21

  • 生活的肉身

    世界上写小说的人有两种,一种苦苦隐藏自己,一种苦苦倾诉自己。苦苦隐瞒自己的何曾隐瞒得住,因为倘若那里边写的不是当事者的纠结,对他自己只是一本可以卖钱的书,于读者只是一本嗑瓜子的陪伴。张爱玲苦苦隐瞒半生缘,最后拼了命写一本《小团圆》,但是终究放不下,在倾诉与隐瞒之间闪躲,终究又回到隐瞒里去。《小团圆》以考试前的紧张为开始,结尾也回应此处,那中间的洋洋洒洒全都像是黄粱一梦,不是假的,也当不得真,留下的只是谜团,张爱玲的故事只有张爱玲自己知道。她把世事推得远远地看,以听见胡琴的声音。她试图把自己推得远远的看,不够远,但是足够旁观。   自《饥饿的女儿》出道,虹影从来不是舍不得自己的人。这个原本写诗的女子,书里也如张爱玲一样有她生长于斯的重庆的河流、沟坎、方言、麻辣味道......

    2014-07-03 15:13

  • 虹影新书《好儿女花》:爱情如疾病

    著名作家虹影最新长篇小说《好儿女花》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书可以说是《饥饿的女儿》的续篇,仍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虹影说:“我写过十一部长篇,只有这两部作品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饥饿的女儿》是从我童年写到十八岁,那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好儿女花》则是从幼年写到今天,四十多年来的故事,我的情感,事业波折,生活在东西方,所有的迷失,痛苦,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本书,我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良心“这本书是关于我自己的记忆,是关于我母亲的故事,那些长年堆积在我心里的黑暗和爱。”虹影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母亲的小名“小桃红”,俗称指甲花,也称好儿女花,是最易生长、生命力强,但也最卑微的花。母亲的生前际遇如同此花。虹影以冷静的笔触,将内心的伤痛一点点晾晒出来:母亲过世,她返回重庆家乡......

    2014-07-03 15:10

图片
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