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文”归“朴”的写作历程——访王安忆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行超 发布于:2019-01-18 点击:1230
记 者:《考工记》被认为是《长恨歌》的姊妹篇。虽然同样是以一个人物的命运勾勒一段上海历史,但是,《长恨歌》中浓烈的抒情色彩在您此后的作品中再少见到,到《考工记》时已经接近于白描;《长恨歌》里王琦瑶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是被几个男人所改变的,而在《考工记》里,陈书玉孑然一身,他的命运更多是被裹挟在历史的漩涡中。两部作品相隔20余年,于您个人而言,这中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王安忆:评论作品的事,还是交给评论者,自己只能说写作时候的具体处境。《长恨歌》写......
-
《朗读者II》同名新书发布:让文字的光照到更多的角落
来源:中国作家网 选稿:严超杰 作者:刘雅 发布于:2019-01-17 点击:1607
《朗读者》节目制作人、图书主编董卿在发布会现场隆冬时节,大寒将至。凌冽的寒风并没有挡住人们的热情,近800人在国家博物馆剧场的各个检票口排起了长队,为的是参加一场与阅读有关的活动。1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共同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共同承办的“朗读依旧,初心不改——《朗读者II》特别专场暨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博物馆剧院举行。书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副台长魏......
-
梁晓声:现实主义亦应寄托对人的理想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丛子钰 发布于:2019-01-16 点击:950
《人世间》是我尽最后的努力对现实主义的一次致敬。我既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通过‘应该怎样’,体现现实主义亦应具有的温度,寄托我对人本身的理想。记 者:您在改革开放后,创作了一批以北大荒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知青》《返城年代》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了是一名勤于创作的作家,您还是一名大学教师,您觉得今天的文学教育和从前相比有哪些变化?中文系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梁晓声:现在,许多大学都有......
-
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这“半部青春文学史”有你的故事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沈杰群 发布于:2019-01-15 点击:1036
“那些年,很多文学青年的理想就是去上海,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距离90后的昆蓝(化名)参加那场比赛,已过去10多年。他得了一等奖,甚至代表获奖者发言,“至今为止,那几分钟,依旧是我此生经历过镁光灯照射强度最强的一段时间。”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1998年《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一起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堪称当时文坛的大事件。韩寒参加首届大赛决赛,以一篇《杯中窥人》,“一赛封神”。几年后,高二学生昆蓝......
-
以一己之力新译莎翁全集——访莎士比亚全集译者傅光明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朱自奋 发布于:2019-01-14 点击:1031
莎士比亚傅译莎剧第一辑新译本四种:《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和《奥赛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7月出版。傅光明对一位译者来说,翻译任何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伟大的原著,以及在他之前的众多优秀译本,这些都像横在新译者面前的高山,无论他最后能走多远,都不能完全避开前面这些“影响的焦虑”。而敢于挑战、欲以一己之力完成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一超级志业之人,更是世间少有。迄今为止,中文世界完成这一挑战的人,有,仅梁实秋一人。所以,当中国现代......
-
王安忆新作《考工记》:历史、生活与时代的再思考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刘振 发布于:2019-01-11 点击:920
王安忆的《考工记》延续着《长恨歌》关注都市民间的文学轨迹,再次让小说叙事的起点重返民国。“上海小姐”王琦瑶与“上海小开”陈书玉各自走过了从民国到当代的生命历程,人物的置换所引发的变化彰显了王安忆对历史、对生活与时代关联的新一轮思考。王琦瑶人生的辉煌定格在了40年代的上海,可以说,她的“余生”全部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意义都是围绕这段岁月进行回瞻,及至生命的终结也与当年的经历构成了因果。民国对于王琦瑶是时尚的,美好的,也是一去不返的。当物是人非,她却仍旧沉湎于由王安忆所精心......
-
程永新:如果只有主流的现实主义,中国文学没有未来
来源:新京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沈河西 发布于:2019-01-10 点击:992
从1983年进入《收获》到今天,程永新当了35年的文学编辑。他的日常工作中的很大一块就是读小说。程永新被称为“编辑中的编辑”,“读者中的读者”。在1月4日,《收获》程永新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班的同学做了一场题为《关于长篇小说写作的几个问题》的演讲,特别梳理了今天中国长篇小说的9个问题,涵盖了路径、架构、与现实的关系、核心情节、视角、细节、资源、幻想元素、语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类型文学:当代中国文学的三个路径中国每年出版多少长篇小说?程永新在......
-
何建明《浦东史诗》,史诗属于伟大时代每一个奋斗者、梦想者
来源:文学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郑周明 发布于:2019-01-09 点击:821
“浦东毫无疑问应当成为人类一段卓越的历史,而且是一段充满激情、浪漫和具有浓浓上海味道的历史。” ——何建明刚刚结局的年度高分电视剧《大江大河》,因为唤醒几代人珍藏内心的奋斗记忆,而引发跨年龄、跨地域、跨群体的热切回应。正如剧中人所言,时代之大,每个亲历者都感同身受。而奋斗路上,每一个人都在闯出自己的狭小水域,最终汇入大江大河,掀起时代浪潮。如果这些梦想者、奋斗者的故事是改革开放40年记下的一本厚重日记,那么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何建明新近推出的大型报告文学《浦东史诗》......
-
长篇改短打,莫言新作由12篇长短不一笔记组成
来源:北京青年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张知依 发布于:2019-01-08 点击:942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最近发表于2019年第1期的《上海文学》上。《一斗阁笔记》由12篇长短不一的笔记组成,长则四百余字,短的只有二百多字。《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莫言的《一斗阁笔记》,为读者提供了短小说的独特范例。新尝试由12篇长短不一笔记组成《一斗阁笔记》是一组令人愉悦的文本。愉悦的同时,多少也会让读者有点吃惊:小说由12篇长短不一的笔记组成,长则四百余字,短的则只有二百多字,分别为《真牛》《诗家》《葱管》......
-
2018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推荐
来源:中华文学选刊 选稿:严超杰 作者:中华文学选刊 发布于:2019-01-07 点击:1074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国内文坛收获了哪些令人难忘的精品,涌现出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人,文学创作与文学出版领域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针对以上话题,《中华文学选刊》在2019年第1期邀约十一位长期身处文学现场,视野开阔、眼光独到的作家、编辑、评论家与媒体人,分享各自对2018年原创文学的个人观察和阅读印象,推荐心目中值得关注的佳作。果敢与砥砺——2018阅读推荐葛亮《候鸟的勇敢》:有关信仰的寓言。作家迟子建再次将笔触深入东北大地的广袤。这部小说中可见意味深长的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