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仁东传》中读懂奋斗精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王坤宁 发布于:2019-04-10 点击:864
“怎么不可能”——这是南仁东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也是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一书中用来描写南仁东的一句话。它不是知识,它是南仁东精神中一种探索的、创造的内在力量——世上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更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之一。今年3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向天眼巨匠南仁东致敬,也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上市不到一个月发行5......
-
2019花地文学榜揭晓 莫言获“年度作家”
来源:金羊网 选稿:严超杰 作者:羊城晚报 发布于:2019-04-09 点击:1336
冯骥才、班宇、朵渔、潘向黎、陈晓明、徐则臣获六大文学门类年度作家(作品)年度作家莫言莫言,1956年3月出生,原籍山东高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76年入伍,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获大专文凭。1988年9月至1991年2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检察日报影视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工作,2007年10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
-
第七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揭晓
发布于:2019-04-09 点击:1342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主办,禾泽都林建筑与城市研究院、华语文学网承办的第七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日前揭晓:上海作家曹剑龙的组诗《江南,榫卯镶嵌的声色》荣获诗歌类一等奖,四川彝族作家加拉巫沙的散文《不灭的碉楼》荣获散文类一等奖。本次征文活动经研究决定还增设了两个特别奖,分别由著名诗人孙友田(诗歌)和田永昌(散文)获得。 禾泽都林杯征文活动已历时七届,作者遍及各大洲,许多华语作者纷纷赞......
-
村上春树与文学奖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乔丽华 发布于:2019-04-08 点击:766
日本文学奖多,作家们也常拿这个来调侃。电影《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里的主人公,获得了芥川奖提名,奖项公布那天家里挤满了人,等待着他获奖的好消息,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不仅如此,他还受骗上当被冒充的评委骗去一大笔钱……结田良衣的《孤独的小说家》里,也描写了主人公等待某个奖项颁布时的紧张场面,那种焦虑不安患得患失的心情,不能不让人感慨:入围文学大奖虽然荣耀,但其实也是一件压力山大的事,特别是公布当晚编辑、亲友和记者齐聚一堂等待结果,若中了自然好,不中就太扫兴太难堪了。至于东......
-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许莹玲:我希望人们真正理解多样性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王芊霓 严月茹 发布于:2019-04-04 点击:784
黑发、齐刘海,交谈时常常发出爽朗的笑声,澳大利亚华裔作家许莹玲(Julie Koh)给人的印象很亲切。这不是许莹玲第一次来中国,却是她第一次和中国文化如此接近。在悉尼,亚裔的身份常让她无法真正融入白人的世界,而扎推在中国这些相似的面孔中,许莹玲也依旧无法自在:她时不时地要回应“你英文很好呀!”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赞美。许莹玲出版有两本短篇小说集:《资本失格》(Capital Misfits)与《轻小奇妙事》(Portable Curiosities)。其中《轻小奇妙事......
-
清明节:传承千年的朴实与高贵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发布于:2019-04-03 点击:990
主持人:路斐斐对话人: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张 勃(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张 勃(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从节气到节日,清明文化的历史形成路斐斐:“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我国流传至今的八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从节气到节日,作为中华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
-
麦家: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却也伤害了我的文学追求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9-04-02 点击:1782
在麦家看来,好小说像一棵树的成长,非得要扎深了根,历经生死跌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麦家供图)“整整八年,没出新书,老母亲以为我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但说真的,我没偷懒,一直在伺候‘它’,改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出头了。”4月的春天里,著名作家麦家的25万字最新长篇小说《人生海海》上市,距上一部长篇《刀尖》已有八年。昨天,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谈到,写作中他有一点小小的心理暗示——换个题材,不写谍战了,我照样风生水起,“说不定还能写得更好”。这次,小说里不再是云谲波......
-
陈子善:做历史研究,不能只信一样东西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罗昕 发布于:2019-04-01 点击:1077
说到邹韬奋,人们很容易想到开创中国“杂志界新纪元”的《生活》周刊和曾拥有56家分支店的生活书店。3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与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赵书雷做客思南文学之家,从邹韬奋和会议记录谈起生活书店的那些人和事。3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与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赵书雷做客思南文学之家鲜活的“会议记录”去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上海韬奋纪念馆整理的馆藏生活书店会......
-
白先勇:在两个“梦”中,寻找灵魂的故乡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陈俊珺 吴越 发布于:2019-03-29 点击:926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一本《牡丹亭》、一部《红楼梦》,在白先勇最初的生命中撒下了两颗“梦”的种子。后来,漂泊海外,辗转许多城市,他在这两部经典和它们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灵魂的故乡。于是,在文学之外,人......
-
《新文学史料》40周年:中国文学历史现场的活化石
来源:新京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吴鑫 发布于:2019-03-28 点击:967
四十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名家楼适夷、韦君宜、牛汉等创办了以收集和保存五四以来文学史料为宗旨的刊物《新文学史料》,呼吁老作家撰写回忆录,呼吁文学工作者挖掘、考证史料,希望以一刊之力恢复文学记忆、重新沟通久已湮没的五四新文学光荣传统,为特定时期的中国文学走出幽闭、褊狭、僵硬之困局,走向丰饶、开放、鲜活的新境界做出贡献。创刊四十年,《新文学史料》刊发了众多知名作家的回忆录、自传、日记、书信等第一手史料;也刊登文学研究工作者撰写的作家小传、评传及偏重资料性的专题研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