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何建明《浦东史诗》,史诗属于伟大时代每一个奋斗者、梦想者

何建明《浦东史诗》,史诗属于伟大时代每一个奋斗者、梦想者

来源:文学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郑周明  发布于:2019-01-09  点击:718



“浦东毫无疑问应当成为人类一段卓越的历史,而且是一段充满激情、浪漫和具有浓浓上海味道的历史。” ——何建明


刚刚结局的年度高分电视剧《大江大河》,因为唤醒几代人珍藏内心的奋斗记忆,而引发跨年龄、跨地域、跨群体的热切回应。正如剧中人所言,时代之大,每个亲历者都感同身受。而奋斗路上,每一个人都在闯出自己的狭小水域,最终汇入大江大河,掀起时代浪潮。


如果这些梦想者、奋斗者的故事是改革开放40年记下的一本厚重日记,那么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何建明新近推出的大型报告文学《浦东史诗》,就像是为这本宏大日记写下了全景式导言。


作为开埠上海亲历者的后代,何建明与上海颇有渊源,这使他游走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去观察书写的对象,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一直持有这样一个感受:


“读懂大上海(浦东与浦西,加中间的黄浦江)是需要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和深度,还应有哲学与文学的理解——这里的文学并非全是浪漫与畅想,而是渗透在上海滩的每一块石头路基里和沉积在黄浦江边那些泥沙之中的人文思想与社会气息。”


也因为这样的高度立意,今天,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浦东史诗》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翟泰丰称赞这本书让他看到了上海的史诗、中国的史诗、时代的史诗,同时他也感谢上海如此重视文学的力量,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进程的足迹通过报告文学呈现出来。


“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生动缩影。上海的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在致辞中充分肯定这部作品通过作家的脚力、脑力、眼力、笔力,写出了当代浦东的创业史,同时也是一部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史。周慧琳部长也以这部作品的策划、创作、出版为例,表示上海始终关注并大力开掘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作品,将继续聚焦重大题材,全力打造体现上海特色、代表当代中国一流水准的文学创作出版高地。让“上海文学”创作出版更有标识度、更具影响力,使“上海文学”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中更好发挥源头性基础性作用。


史诗二字,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看来,意味着一个作家是否能真正写出这个时代大众如何为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以及体现出的敬业精神,从这个角度而言,《浦东史诗》这部作品可以担当得起“史家如椽之笔,诗人如韵之歌”的评价,“这部作品不仅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压轴之作,也可以看作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开场之作。”站在如此特殊的历史时机,李敬泽更期待报告文学能够提高到新的水准,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浦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新区开发开放之后,并不缺乏文学的书写,然而如何把握好历史进程的宏观与大众梦想实践的细微,并非易事,作为一个“老浦东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浦东新区老领导胡炜表示这部作品让他意外看到了浦东更丰富的历史细节与活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陈晋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浦东并非是当初沿海第一批改革开放的城市地区,从经济角度而言浦东是错过了一个历史时机,而之后选择在1990年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显然是具有全国性历史事件意义的。《浦东史诗》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把握住了这一点,在书中反复论证。


的确,谁曾忘记,“敢为人先”的上海在1995年浦东正式开发开放后,创下了多少“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这些属于无数大众的共同记忆,也让何建明激动不已,为了积累写作素材,他查阅逾千万字材料,走访上百位历史亲历者,最终以《历史这样拉开序幕》《跨进浦江去吹响号角》《站在地球巅峰上的激情与浪漫》《地标之美》《不沉的“航母”,远方的诗……》五个章节,多层次描绘出了参与建设浦东新区的决策者、领导者、投资者、劳动者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展现了建设者的情怀。在他们的激情、智慧和奋斗的后面,是一个民族奋进腾飞、富足强盛的强烈愿望。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王岚介绍说,《浦东史诗》出版两个月以来,频繁出现在各大图书销售榜单、媒体文学排行榜和文坛活动中,先后入选新华社“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图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10月“中国好书”,《作家文摘》“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等重要的文学图书榜单,反映出读者及社会各界对这本书的肯定和热情。她也透露,何建明与《浦东史诗》不仅出现在此前的思南书局世纪快闪店、学习读书会等活动中与读者互动,不久之后还将在上海中心大厦120层最高处举办作品诵读会。


研讨会现场,何建明也坦言,书写上海无疑是个艰巨的挑战,但为了作家的尊严,为了报告文学的尊严,也为了自己家庭与上海渊源的尊严,他接下了这个大命题。而《浦东史诗》的写作让他意犹未尽,他表达了今后再写几部上海题材报告文学的期待。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上海作协副主席马文运、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等二十余位领导、专家与会。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