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广告
最新资讯
  • 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颁奖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黄尚恩  发布于:2016-11-17  点击:904

    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颁奖座谈会现场11月11日,由全国公安文联、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颁奖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作家李迪,以及多位获奖作家参加座谈会。吕铮的《赎罪无门》、李双其的《蓝月儿之死》、雷米的《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获得一等奖;李晓重的《危情列车》、秦廷敬的《夜蛾之梦》、李晓平的《鬼使神差》、张蓉的《沙堡》、纪富强的《致命嫌疑》、漆雕醒的《皮格马利翁的戒指》获得二等奖;陈......

  • 荒漠边缘的坚守 ——旁听“2016 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有感

    来源:华语文学网  作者:黄雨芯  发布于:2016-11-16  点击:1391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作家。他们和蔼、热情、诚挚,言语中往往透露对生活的热忱。我们虽然从未相识,也不曾有过文字的照面,但依然觉得无比亲切。“十年浩劫”结束以后,文学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崛起,一路走来,有过繁荣,又不断陷入枯井。就像是一位双腿被捆绑了十年的行者,虽然有一天重归道路,却已然不再是曾经的征途。眼前这一代经历了沧桑的前辈,他们每每想起过往,便有着说不完的酸楚,写作对于作家,即是氧气之于生命,作家深情地呼吸着大地给予的温情,用笔刻下了心灵的印迹。在这一场心灵的......

  • 类型文学译介渐入佳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陈芳蓉  发布于:2016-11-16  点击:814

    类型文学,也称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它是传统纯文学之外的更广泛和宽阔的文学创作形式,主要以“类型小说”为主,包括传统的武侠、言情、侦探、推理、科幻、历史演义以及新崛起的惊悚、悬疑、谍战、玄幻、穿越、职场等十几个门类。近年来,类型文学在网络平台的推动下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大有与纯文学一分天下之势。然而,类型文学始终被认为是仅供读者消遣的“逃避文学”,难以比肩讲究原创、重视创新并深入探索人类精神领域的纯文学。因此,在国家设立的数十个中国文学译介工程中都难以见到类型文学的身影......

  • 2016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华语文学网  发布于:2016-11-14  点击:1772

    11月13日,“2016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海外华文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旨在加强上海与海外华文作家的联系和交流,展现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成就,促进华文文学的研究和发展。论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华语文学网、复旦大学华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承办。参加本次论坛的海外作家有加拿大籍作家张翎,美籍作家卢新华、周励、叶周、薛海翔、施玮、王琰,美籍评论家陈瑞琳,马来西亚籍作家戴小华,日籍作家华纯张翎,以及陈思和、陆士清、王列耀、曹惠......

  • 海外华文作家“回娘家”,他们的作品为当代文学增加了什么?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施晨露  发布于:2016-11-14  点击:902

    张翎、卢新华、周励、叶周、薛海翔、施玮、王琰、戴小华、华纯……一批卓有创作成绩的海外华文作家集体莅沪参加“2016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系列活动。他们与市民读者在“思南读书会”见面,而13日延绵一整日的与评论家对话则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受邀参加论坛的海外作家,几乎都与上海有着特殊的缘分:或原籍上海,或曾在上海求学和工作过,他们的很多作品乃至处女作、成名作都由上海的文学期刊、出版社发掘发表和出版。回到上海,尤其是论坛举办地上海作协,让很多作家感慨犹如“回娘家”。复旦大......

  • 文汇:呼唤本土童书原创力量崛起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6-11-11  点击:858

    2016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将于11月18日至20日在浦东世博展览馆举行,在童书板块持续领跑市场的出版大环境下,这一汇聚中外知名插画家、儿童文学作家的童书嘉年华,再度引发业内对童书热的思考。昨天在沪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名出版人谈到,眼下原创和引进版童书虽然在出版数量上几乎打了平手,但在市场销量、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来看,原创童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并呼吁从人才发掘、出版支持、中外互动等层面推动本土童书原创力量的崛起。近年来,原创童书品种总量在持续增加,“2016当当童......

  • 新诗百年: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杨志学  发布于:2016-11-10  点击:761

    当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学校,从集体到个人,关于诗歌的大大小小的活动,诸如采风创作、朗诵会、出版发布、研讨会等,几乎随时都在发生着。2015年初诞生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国诗歌网,每天的来稿量,新诗约1000份,旧体诗词约500份。今年适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仅仅围绕这一主题而举办的各种诗歌活动,其数量恐怕都难以统计。今年又是新诗100年即将到来之际(以1917年胡适先生公开发表引起社会关注的作品作为新诗诞生的标志),而百年轮回之际,......

  • 王安忆评《甲骨时光》:一片眼熟中的一个陌生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高丹  发布于:2016-11-09  点击:695

    11月8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作家陈河斩获“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甲骨时光》深入古老中国腹地,围绕殷墟甲骨文物争夺,将民族危难、历史迷雾、人性幽暗、欲望景观汇于一炉,以考古学家的实证精神和历史学家的人文情怀,创造了一个充满诡异、象征、梦幻的文学传奇,这场特殊的文字穿越,表达了作家对战乱年代考古学者的深沉敬意,重塑了国人的勇气、智慧、气节,以及对伟大文明的敬惜。”王安忆说:“陈河的写作是一片眼熟中的一个陌生。”韩敬群说:“陈河的作......

  • 世界华文大会作家热议:经典只是小众的狂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冉文娟  发布于:2016-11-08  点击:947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能够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是否只是小众的狂欢?新媒体时代能否助力经典文学的传播?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华文作家与学界专家就此展开热议。“经典文学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五十年、一百年过去后,后代能够从作品中看出这个时代”,荷兰华文作家、欧华文学会会长林湄认为,经典文学作品要触及生命和灵魂,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经典不是被吹捧出来的,它本身应该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表示,只有那些深刻地反映生活,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给读者以思想认识......

  • 从萌芽到收获 海外华文文学攀登世界文化高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冉文娟  发布于:2016-11-07  点击:892

    “羑里受囚何日休,裘葛已更又一秋,满腹牢骚难磬竹,雪落花残千古愁。”自1910年起,近20万赴美华工曾先后被关押在加州天使岛。他们在木壁上刻下汉语诗歌,写尽异国羁旅的思乡与无助。业内知名学者饶芃子将之视为海外华文文学之始,至今已逾百年。11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300名华文作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对本土而言,它有独特的视角;在世界文学中,它又有挥之不去的民族特征。”饶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