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广告
最新资讯
  • 《慈悲》:卑微的人怎样才能免于恐惧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张莉  发布于:2016-12-21  点击:854

    《慈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是出乎意料的作品。当我们还习惯性地认为这位写出《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等长篇小说的作者将在残酷青春写作道路上一路飞奔时,路内写出了《慈悲》。《慈悲》刻下了那位叫水生的工人,他一经出现就像闪电一样耀眼,迅速裹挟起读者内心的情感风暴。尽管读者并没有水生的遭际,但却能与他建立一种神奇的情感共同体。比如,关于那种来自记忆深处的恐惧。“这时有一个饿疯了的人,从旁边走了过来,他嘴里叼着根一尺长的骨头,骨头上已经没有肉了,骨头就像一根剥......

  • 盘点2016中国文坛:名家新作纷纷问世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解辰巽  发布于:2016-12-20  点击:792

    原标题:中国文坛首次拥抱“安徒生”2016年的出版业依旧热闹非凡,无论是名家新作,还是热点阅读都是今年不可不说的话题。贾平凹、王安忆等文坛巨匠新作相继问世,路内、张悦然、徐则臣等新一辈力量也纷纷出手。而自莫言、刘慈恩之后,国际文学奖项再次关注到中国作家,特别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这也成为了必须载入中国少儿出版史册的事件。赞名家长篇新作纷纷问世2016年中国文坛迎来一个长篇小说大年,贾平凹的《极花》、王安忆的《匿名》两部长篇小说,70后作家中的活跃分子......

  • 2016年度儿童文学关键词

    来源:文艺报  作者:王杨  发布于:2016-12-19  点击:668

    2016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注定要在文学史书写上重要一笔。这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真正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年,中国儿童文学在创作与批评等方面唱响多声部;这一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仍然在深化自己的思考……在即将挥别2016年时,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也以关键词的形式,对自身创作和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做出回顾和展望。“国际安徒生奖”和曹文轩相信很多儿童文学人会对2016年4月4日那一晚记忆犹新。从博洛尼亚童书展传来消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了2016年国际安徒......

  •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上海“阅读好声音”2016全城微朗读大赛侧记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黄艺芹 洪伟成  发布于:2016-12-16  点击:699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近日,长达半年之久的“阅读好声音”2016全城微朗读大赛在上海杨浦区举行总决赛。一位位身着古装的孩童齐声诵读《木兰辞》,引起台下观众情不自禁随之吟诵。“我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看课外书。无论诗歌、散文,都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主人公的情绪会影响我,我的思绪会跟随文字来回波动,这是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参赛选手夏诗云如是说。为了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杨浦区举办了“阅读好声音”2016全城微朗读大赛。参赛选手......

  • 中国网络文学,冲出国门闯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贺  发布于:2016-12-15  点击:786

    2016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阅读为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路。英文世界最大的中国网络文学网站——武侠世界。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网络文学爆发式成长是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从最初的业余爱好者自发创作、交流到逐步商业化,进而成为价值急剧上升的热门互联网内容产业,网络文学每年吸引的读者高达2.57亿人次。由网络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屡创佳绩,以《琅琊榜》等为代表的网络改编作品内容深刻、制作精良,改变了公众对网络文学的认识。在公众印象里,充满神秘色彩和东方特色的......

  •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周茉  发布于:2016-12-14  点击:1418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纪念集2016年12月1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杨绛先生纪念集《杨绛:永远的女先生》在京举办发布会。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逝世。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久享盛名的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洗澡》《洗澡之后》,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以及文学评论等,翻译作品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杨绛先生为我国的文学事业贡献颇多,她一生行事......

  • 贾平凹分享中国故事:文学永远关心的是人本身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丹妮  发布于:2016-12-13  点击:679

    “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人的感情慰藉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说文学永远关心的是人的本身。”10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走进福建侨乡福清市,分享自己的中国故事讲法。当天,“世界性怀旧与中国故事的讲法”主题论坛在福建福清举行,贾平凹、张清华、丁帆、谢有顺等国内作家、学者齐聚一堂。论坛上,贾平凹操着一口浓浓的陕西乡音,对现场观众讲故事,分享自己的文学观。“就像睡觉一样,我们翻来覆去,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安静下来。其实社会的起起伏伏也是一样。”贾平凹说,写作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

  • 回望与重现:金宇澄的新作是关于“父母亲”的记忆之书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小白  发布于:2016-12-12  点击:656

    金宇澄的《回望》展现了记忆的重要价值:让历史变得似乎触手可及。要做到这一点,不单单是依靠丰富细节。虽然这本书确实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细节,动作、对话、表情、行动和环境,翔实而生动。但更重要之处在于,《回望》呈现了历史事件中的另外一面,常被人忽略的、隐秘的,因而读来会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面。它写强盗劫财绑架。到文献馆缩微胶片阅读机上检索上海中西旧报本埠栏目,你会找到一大堆记录,在上个世纪最初一二十年,城市近远郊县每每发生杀人越货事件。但是从史料中你不会读到强盗挥手把灰......

  • 为何文学翻译屡遭非议——— 书越译越快,质量却最终败给时间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熙涵  发布于:2016-12-09  点击:800

    “没有翻译家的智慧,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读者,我们就好像世界文学璀璨星空下的盲人。”日前,2016年的傅雷翻译奖颁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的这番话迅速在坊间与网络上流传转发。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美好印象似乎永远地定格在了上世纪,随着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的离去,傅雷、杨绛、朱生豪、钱春绮、柳鸣九……这些最早把一批世界文学经典带入中国的翻译家及他们的译者精神和大家风范,似乎也与我们久违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年轻人外语水平越来越高,为什么难以出现大量优秀的译......

  • “文学之五阶” ——闽籍旅荷作家林湄文学座谈会侧记

    作者:邹建英  发布于:2016-12-08  点击:1455

    近日,闽籍著名旅荷(兰)作家林湄女士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杨际岚先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茹老师等,在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举行“林湄文学座谈会”。闽南文化研究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者向忆秋、陈启钟、徐纪阳、李金梅、杨鹏,研究生邹建英、孙艳飞、陈彦廷、姬克和部分本科生参与座谈。座谈会中,杨际岚先生对漳州作家群倍加赞赏,并对在座同学多有鼓励。林湄文学座谈会现场林湄女士早年担任中新社香港分社编辑、记者,采访过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