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华文文学透射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俊 发布于:2017-02-23 点击:859
中华传统文化到了现代,虽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基本形态和影响力度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质的规定性和巨大的文化惯性,依然对中国社会以及世界文明,产生着重大影响。就从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内驱力和承载体,可以说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发展始终相伴,如影随行。海外华文文学源头都是来自中国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中国(含台湾、香港、澳门)文学之外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用中文书写的文学,虽然从文学的国别属性上看已......
-
大型综合类文学选刊《思南文学选刊》将首发:以一种朴实的方式回归文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 发布于:2017-02-22 点击:733
《思南文学选刊》封面从2月25日起,上海纯文学阵地又将多出一张新面孔:期盼了许久的大型综合类双月文学选刊《思南文学选刊》将在这一天首发。近日来,青年作家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在各自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发布首期《思南文学选刊》的封面,粉红和白色相间的设计充满了早春的清新之味。据悉,2月21日,首期《思南文学选刊》已经到达印刷厂开机印刷,目前采用的是小16开开本,共272页,每期约二十五万字左右的容量。这个开本和厚度既能容纳更多的内容,又具有时尚感,便于读者躺卧......
-
金宇澄X阿城对谈,南北故事大王交手,火花四溅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马黎 发布于:2017-02-20 点击:840
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的新书《回望》(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2月18日,北京言几又书店有一场关于新书的文学对谈,嘉宾请来了阿城。这让人惊喜,意外,细想之,顺理成章,特别想感叹一句“他们终于约上了啊”。阿城近十年几乎不参加任何跟文学有关系的活动,甚至在采访中,也极少谈文学,包括自己的文集出版。记得2015年,阿城受钱江晚报邀请,参加《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榜的盛典(他的《洛书河图》获得非虚构类金奖),那一次他来了,而为他颁奖的,正是金宇澄。在那次的......
-
严肃写作or网红出书,“90后”写作走上分岔路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发布于:2017-02-17 点击:991
90后”写作群体即将全面登上文坛——这一在业界流传多年的判断似乎正要“瓜熟蒂落”,老牌文学杂志《人民文学》今年第1期首次开出“九零后”栏目,《上海文学》杂志则将去年最后一期辟为“青年专号”,包含“新人场特辑”小说、“90后诗歌选”两大板块。一方面是传统文学圈多年热切盼望、扶持“90后”写作者成长,另一方面,新一代写作者活跃的舞台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社区、APP培养起一大批大V写作者、段子手、网红作家。尤其是在年轻写作者中,出现“颜值当道”的偶......
-
徐则臣:底层写作应该是真诚的写作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李墨波 发布于:2017-02-16 点击:701
“70后”作家是一个日显活跃且审美多元的写作群体,徐则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到《夜火车》再到即将付梓的《耶路撒冷》,徐则臣的创作风格悲悯深沉,有着朝向经典的愿望和博大厚重的质地。在经历个人经验的书写后,“70后”作家正在尝试突围,显示出他们宏大叙事的野心,徐则臣对于一个作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更有踏实的努力。由个人切入时代记者:说到文体,我们会评价某部长篇“是一部拉长了的中篇”,或者会觉得某个中篇小说“浪费了一个长篇小说的素材”,你认为长......
-
张怡微:独生子女的经验走入历史,我要用小说记录下来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沈河西 发布于:2017-02-15 点击:625
从2004年拿到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今天,刚过而立之年的上海作家张怡微已经写了十来年。今年1月,她出版了最新长篇小说《细民盛宴》,讲述从小在一个重组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袁佳乔如何面对继父、继母的故事。二胎放开,独生子女一代的经验即将成为历史,张怡微以袁佳乔这个人物记录下了这一代人的故事。这几年,张怡微一直在进行一个叫“家族试验”的写作计划,她写了失独、丧偶、过房、离异等故事。张怡微爱写小市民,爱写日常生活。有评论家把她的小说称为“世情小说”,也有人说从她的小说......
-
有担当的网络文学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7-02-14 点击:793
走过20年的中国网络文学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有专家认为——有担当的网络文学才能走得更远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制图:任萍走过20年的中国网络文学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今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业内领先的数字阅读平台阅文集团 《2016网络文学报告》昨天出炉。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3.33亿,其中移动端网络文......
-
为什么元宵要“闹”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袁念琪 发布于:2017-02-10 点击:1097
说起闹元宵,这个“闹”是有来头的。《昆新合志》曰:“上元节,鸣金达旦,曰‘闹元宵’。”《清嘉录》写道:“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称‘走马锣鼓’。”看来,确实是闹。老底子上海人闹元宵,“三部曲”不可少,那就是:吃、看、走。吃,元宵吃的主打不是一桌菜,而是一道点心; 这就是上海人叫做的汤团。“隐隐轻雷度短栏,磨均香稻雪成看。却教纤手争奇巧......
-
2016年度汉语小说盘点 | 向什么告别,前往什么地方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朱又可 发布于:2017-02-09 点击:703
卢一萍认为,中生代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很容易将其从众声喧哗中分辨,现在作家常常只有一个腔调。图为贾平凹(左)与王安忆。(视觉中国/图)对现实的温顺适应和作家自身的软弱,使小说只剩下了大堆故事,成了电视连续剧脚本的一种稍微文学化表达,很少有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主持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嘉宾 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卢一萍(作家)顾文豪(书评人)2016年中国的小说如何盘点,与往常一样是个难题。专业的评论家和文学教授大都会婉谢这件差事,推辞谈论年度阅读印象;作家们更有理......
-
《诗词大会》武亦姝夺冠:现代化大都市何以频出“古典才女”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钟菡 发布于:2017-02-08 点击:907
原题:沪上“诗词热”非一日之功,旧体诗词创作也在力争冲破小圈子向大众普及——现代化大都市何以频出“古典才女”武亦姝近日,亮相《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舞台的复旦附中武亦姝、文来初中侯尤雯表现出众,引人热议。前晚,来自上海中学的高二女生姜闻页同样表现不俗,再次惊艳众人。这也让不少观众好奇,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上海,何以频频冒出“古典才女”?攻擂失败在于不懂格律 “快看电视,武亦姝赢了!”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褚水敖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跟记者说,“我们上海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