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在京举行:春天给灵魂片刻自由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张昀 发布于:2017-03-21 点击:930
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不论民族、不论肤色、不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自己的节日。为了庆祝今年的世界诗歌日,由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主办的《中国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20号在北京隆重举行。音乐会以“给灵魂片刻自由”为主题,用诗、歌、舞、乐等多种方式来展现诗意生活,为人们的精神提供片刻的小憩之所。“大家好,我是陈建斌,今天我为你读诗。今天是春分,是一个诗意在复苏的日子。欢迎来到为你读诗中国第二届诗歌日音......
-
余华程永新谈《收获》60年,从中可以看到一部当代文学史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四夕 发布于:2017-03-20 点击:1010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和著名作家余华3月17日做客澳门文学节,就“《收获》及文学杂志在中国的重要性”展开讨论。程永新说,今年正好是《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这本杂志能走到今天,都离不开巴金先生,如果没有巴金,就没有今天的《收获》。余华则把自己的今天归功于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一个人是李陀,一本杂志就是《收获》,他们把我变成今天能够在这里说话的人。”如果没有开放包容的精神,《收获》走不到今天《收获》杂志1957年7月由巴金和靳以创办,今年恰好是《收获》60周年。当代文学......
-
张春梅:新疆天马下天山 ——近年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概览
来源:民族文学 选稿:严超杰 作者:张春梅 发布于:2017-03-17 点击:1134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应《光明日报》之邀对这60年来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情况写一篇文章,当时拟的标题是“从‘新军’到‘疆军’”。我的观点是,经过60年的发展,新疆文学已经从最初的文学“新军”拥有了自己稳定的作家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这篇文章列举了周涛、赵光鸣、刘亮程、沈苇、阿拉提·阿斯木、李娟等国内“腕儿”的名号。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更多的“疆军”便以势如破竹之势耀眼于中国文坛。这算“坐实”了“疆军”的说法,着实让人高兴。2......
-
傅雷作品将完整“落叶归沪”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7-03-16 点击:759
《傅雷著译全书》26卷年内出版,专家提醒公版不等于“想出就出”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推出的《傅雷文集》。傅雷作品即将完整“回归”上海。记者日前从上海远东出版社获悉,出版团队与傅雷次子傅敏、上海浦东傅雷基金会合作,历时近6年打磨,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 《傅雷著译全书》26卷,推出收录傅雷现存全部著译作品的权威版本,以此纪念傅雷明年110周年诞辰,向傅雷夫妇致敬。此前傅雷译作或著作在全国出版过多个版本,如今随着傅雷书信、研究成果不断开掘,专家对《傅雷著译全书》加以编校整......
-
华语银幕上,将有多部电影改编自口碑颇佳的文学作品
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发布于:2017-03-15 点击:880
原标题:怎样的影视改编,才不辜负那些令你心头一颤的文字 华语银幕上,将有多部电影改编自口碑颇佳的文学作品《侠隐》 《悟空传》 《嫌疑人× 的现身》《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刀背藏身》 ……一连串 口碑颇佳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即将出现在接下来的华语银幕上。怎样的影视改编,才不辜负那些令你心头一颤的文字? 好的影视改编作品一定要忠实于文学原著吗?文学与影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样式。它们又何尝不可各自闪耀、星光互照呢? 电影史上不乏这样的经典,1939年的 《乱世......
-
陆士清:家国情怀的激荡 ——读戴小华的纪实小说《忽如归》
来源:华语文学网 作者:陆士清 发布于:2017-03-15 点击:2068
戴小华女士写了一本纪实性好书,一本有不寻常意义的书——《忽如归》,读之深受感动。有一段时间,台湾流行政治小说,如《告密者》、《喝尿者》、《小喇叭手》等等。前两篇写的是当时所谓的党外人士的受难者,后一篇则夸大省籍矛盾,彰显台独意识,是台独思潮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台湾中国人反对分裂,渴望祖国和平统一而且付诸行动题材的小说一片空白。环顾近期海外华文文学,这样题材的小说,似乎也未见到。大马华文作家戴小华的《忽如归》,以长篇纪实小说的艺术,披露轰动台岛,震动世界的戴华光事件,......
-
专访毕飞宇:小说内部是有温度的 读小说要感性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上官云 发布于:2017-03-14 点击:665
毕飞宇“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帮一个人建立起审美标准。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可以用这个建立起来的标准去写信、写诗,去和人相处、去做人,我觉得阅读的意义在这个地方。”近日,知名作家毕飞宇新作《小说课》在北京首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他谈到了创作、阅读等问题。毕飞宇还表示,自己基本就是写小说,其他东西不太涉及,“估计不会写诗歌。那对我来说太难了”。毕飞宇生于1964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小说《那个男孩是我》、《白夜》等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短篇小......
-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戴小华家族史《忽如归》为何让王蒙“久久不能平静”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发布于:2017-03-13 点击:973
戴小华全家福“1991年认识戴小华,已经20多年,直到读这本书才知道,她来自这样的家庭。”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的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戴小华长篇纪实小说《忽如归》新书座谈会上,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这样感慨。《忽如归》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记述了戴小华家族1949年从大陆迁居台湾后的生活际遇,尤其用较大篇幅叙述了戴小华胞弟戴华光在轰动一时的“人民解放阵线案”中的遭遇。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评价,《忽如归》的意义,不仅在于戴小华的家族记忆,而是这个家族成员的各种命运,连接着两岸......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 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民族文化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周渊 发布于:2017-03-10 点击:1117
赵丽宏委员。本报特派记者赵立荣摄“要让伟大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才可能奋力将之推广,才有所谓的文化自觉。”日前,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在题为《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发言中这样说道。“总书记很认真地边听边记录,最后对我的发言......
-
小说IP改编话剧,这把火能烧多久?
来源:新京报 作者:田超 发布于:2017-03-09 点击:669
话剧版《三体》的舞台效果十分酷炫《盗墓笔记外传:藏海花》这几年,热门小说IP改编热潮正进入话剧界,《盗墓笔记》《鬼吹灯》《失恋三十三天》等相继出现在话剧舞台上。3月初,在北京,《鬼吹灯》姊妹篇《摸金玦》同名话剧正式启动;在上海,话剧《盗墓笔记》番外篇《新月饭店》也宣布定档。除了中国的小说IP,国内戏剧人也把目光投向欧美、日本热门小说。据悉,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的话剧预计10月在上海演出。一方面是市场的热潮,另一方面在艺术上成功的作品却少有。热门小说IP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