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汪曾祺作品集书画集上市,年内出齐全集 ——20年后,他笔下的中国味道更加迷人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7-05-12 点击:858
汪曾祺不仅是优秀的小说散文家,更是难得的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国画家。离世20年来,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名字被人们反复提起。他的文字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喜欢,其作品不断重印再版,长销不衰。评论界开始关注这一悄悄热起来的文学现象。5月16日,是汪曾祺逝世20周年纪念日,多部从不同角度编选的汪曾祺文集、书画集近期上市或即将出版,不仅汪曾祺生前已得到认可的名作被评论界反复提起,过去一些所谓的”冷门“之作,也被重新打捞,挖掘出了新的意蕴。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上......
-
文学专家齐聚论道:网络文学未来如何合作共赢
来源:凤凰江苏 选稿:严超杰 发布于:2017-05-11 点击:854
5月8日,由酷匠网主办的2017酷匠作家年会在南京市隆重开幕。2017酷匠作家年会分三大环节——十佳作品颁奖典礼,行业论坛,年会晚宴。文学界诸多知名作家受邀出席。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汪政,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毕飞宇,鲁敏,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以及酷匠网旗下网络文学作家纯银耳坠、禹枫、浪漫烟灰等参与了此次作家年会。据悉,此次年会行业论坛上,毕飞宇、汪政等和知名网络作家纯银耳坠进行了文学对话,就网络文学未来如何合作共赢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此外毕飞宇就时......
-
数字阅读凸显三大隐忧 内容粗放低质 阅读碎片表浅 抄袭大行其道
来源:人民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董丝雨 吴姗 发布于:2017-05-11 点击:780
插画:李瑞宁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超过3亿,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左右,增长率达25%。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但隐忧也日益凸现:低质文本泛滥,冲击着读......
-
王安忆:不放过角落的烟火气 ——连出三部中篇,继续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7-05-10 点击:794
王安忆把写作比喻成“农人种庄稼”的著名作家王安忆,在2017年迎来了中篇的丰收。最近新鲜出炉的 《长江文艺》 杂志,发表了王安忆的新中篇《乡关处处》,加上今年初分别首发于《收获》 和 《钟山》 杂志的中篇小说《红豆生南国》 《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在针脚细密的三部中篇文本中,继续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其说 《乡关处处》 借月娥来沪打拼穿梭的足迹,勾画普通人众生相,毋宁讲这是作家倾身聆听日常生活的絮语。小说如何把握角色的经验与心理? 王安忆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小......
-
中国网文为何走红海外:爽点一致、元素新鲜、气质契合是主因
来源:人民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葛亮亮 吴向廷 史一棋 发布于:2017-05-09 点击:877
去年开始,一家名为wuxiaworld的网站进入大众视野,中国人一般称之为“武侠世界”。虽以武侠命名,但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美国网站。创始人叫赖静平,曾是美国驻越南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在网站上,他的网名是RWX,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任我行的姓名拼音缩写。最近,在“武侠世界”的带动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各种报道中,中国网文颇有走向世界的架势。中国网络文学在国外真有这么火吗,走红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发展需要破解哪些问题?百万外国读者并非虚言,类型......
-
酝酿30年写出《古今海龙屯》,叶辛开启“新旅程”
来源:上海观察 选稿:葛文静 作者:施晨露 发布于:2017-05-09 点击:849
从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算起,今年是叶辛从事文学创作40年。这其间,他创作的《蹉跎岁月》《孽债》等知青题材小说可谓家喻户晓。5月6日上午,虽非“思南读书会”例行活动时间,但读者仍然把“思南文学之家”塞得满满当当。当叶辛走上台,说起创作《古今海龙屯》的缘起,台下众人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摄,例证了这位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不减的人气。活动主题“经典作家的新旅程”则揭示了这部新作于叶辛的意义,虽然仍是他熟悉的知青题材,但与历史事件的结合,让这部作品呈现出非同一般的......
-
第六期新疆作家创意写作培训班结业仪式举行
来源:上海作家 选稿:葛文静 发布于:2017-05-09 点击:717
5月3日下午,第六期新疆作家创意写作培训班结业仪式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每年一次的新疆作家创意写作培训班是上海作协、新疆作协按照中国作协的要求,结对帮扶,增进双方交流理解的创新性实践,也是作协系统与高校系统资源互补,培育优秀文学人才的有益探索。今年,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的教授与上海著名作家联合授课,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的20名作家、编辑在青浦文学营系统学习了《小说写作技能拓展》《故事工作坊》《影视剧创作工坊》等课程,与上海的青年作家、编辑进行了深......
-
重思乡土文学讲述乡村的方式:从《陌上》谈起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卢南峰 发布于:2017-05-08 点击:738
《陌上》是2016年中国文学界值得一书的作品。作为70后作家付秀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陌上》以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庄“芳村”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试图勾勒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细腻地呈现乡村社会的众生男女,站在命运与时代的风口时,内心的辗转、跌宕和进退失据。芳村的那些男人女人们来来往往,关系彼此勾连,时时有交错,不断有回响,曹文轩在《陌上》序言中说:“它几乎就是整个的中国农村,是中国农村的缩影。”付秀莹的书写,带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今天我们如......
-
《傅璇琮先生纪念集》书里书外:那一面大纛永远高悬
来源:光明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罗容海 发布于:2017-05-04 点击:1176
傅璇琮(1933.11—2016.1)【读书者说】著名学者、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于2016年1月23日去世。陌草又青,哲人其萎。傅璇琮的离去,在众多学人心中留下无尽的思念。一年多来,见于报章网络的各种追思络绎不绝。在清华大学刘石教授的提议下,由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初编,中华书局以编辑部的名义,编撰成《傅璇琮先生纪念集》(以下称《纪念集》)一册近日出版,并于4月9日在傅璇琮生前任教的清华大学中文系召开出版座谈会暨“傅璇琮文库”揭幕仪式。傅璇琮的同道好友、后学门生等......
-
骆玉明:读古诗让我们更喜欢自己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骆玉明 发布于:2017-05-03 点击:893
经常被人邀去讲古典诗歌,开场大抵会说一些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古诗的理由,说得最多的,是读古诗会让我们更喜欢自己。细细想起来,人要很有把握地喜欢自己也是蛮难的。人性的根底、人生的现实没有那么美好;人们的欲望彼此冲突,相互窥测,暗中计较,生活因此变得紧张不安。这令我们看自己有时不那么愉快,庸俗、贪婪、虚饰、委琐、焦躁,凡此种种,常常会浮露出来给我们一个恶意的嘲笑。而在诗歌这一由语言所构拟的空间里,我们有另外一种样态的生存。诗固然取材于生活,却更多地体现着人性中美好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