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酝酿30年写出《古今海龙屯》,叶辛开启“新旅程”

酝酿30年写出《古今海龙屯》,叶辛开启“新旅程”

来源:上海观察  选稿:葛文静  作者:施晨露  发布于:2017-05-09  点击:682



从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算起,今年是叶辛从事文学创作40年。这其间,他创作的《蹉跎岁月》《孽债》等知青题材小说可谓家喻户晓。5月6日上午,虽非“思南读书会”例行活动时间,但读者仍然把“思南文学之家”塞得满满当当。当叶辛走上台,说起创作《古今海龙屯》的缘起,台下众人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摄,例证了这位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不减的人气。活动主题“经典作家的新旅程”则揭示了这部新作于叶辛的意义,虽然仍是他熟悉的知青题材,但与历史事件的结合,让这部作品呈现出非同一般的气息。



海龙屯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龙岩山上,因是一座宋、明两朝修建的集军事、衙署于一体的古代军事城堡而闻名。因地势险要,《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它由播州土司家族经营数百年之久,最终毁于明末的平播之役。作为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遗址,海龙屯的城墙、关隘、石道、宫殿布局等,都还保持着明代样貌,201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廷官军攻入海龙屯,经过114天的激烈战斗,播州杨氏第29代土司杨应龙自尽身亡,终结了杨家700余年的世袭统治。这场震动朝野的血雨腥风,史称“平播之役”,为万历三大征(朝鲜之役、宁夏之役、播州之役)之一。2012年,海龙屯入选为“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一个千年土司王国的神秘身影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之中。

对于曾在贵州插队落户工作十年的叶辛来说,这片土地于他一直有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因为遵义会议的盛名,几代中国人对于这儿的红色文化十分熟悉,但我到贵州文艺界工作以后,才发现遵义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包括我在内,多数人都只知红色文化。”叶辛说,写海龙屯,写遵义悠久的历史,他已酝酿整整30年,之所以迟迟未下笔,只因切入这段历史的角度难寻,“有一天,我突然灵光一闪,要写‘平播之役’,不能光写这场战争本身,要从今天写到昨天,再从昨天写到今天,这样也避开了最难处理的问题——这场战争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一闪,让我终于找到了写这个故事的理想角度。”



在《古今海龙屯》中,叶辛从这处保留至今的明代最大战役古战场起笔,写到当年的插队生活,直至延续到知青一代人今天的感情生活,古今交织,时空变换,故事的枝枝叶叶次第展开,最终才让读者窥见故事全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谓之“悬念迭出”。在毛时安看来,当代小说发展多元,而叶辛一直坚持着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紧紧扭住人物命运不放,延续不断的悬念设置让读者始终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关注现实、善于讲故事、节奏明快、对爱的追求和理解始终是叶辛小说最动人的四个特点。”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认为,叶辛创作《古今海龙屯》的手法值得年轻作家借鉴,“我们常常觉得革命历史题材难写,关键是如何去写,既有传奇性、可读性,又能在不经意间写好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今海龙屯》是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