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王安忆评《甲骨时光》:一片眼熟中的一个陌生

王安忆评《甲骨时光》:一片眼熟中的一个陌生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高丹  发布于:2016-11-09  点击:601


11月8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作家陈河斩获“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


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甲骨时光》深入古老中国腹地,围绕殷墟甲骨文物争夺,将民族危难、历史迷雾、人性幽暗、欲望景观汇于一炉,以考古学家的实证精神和历史学家的人文情怀,创造了一个充满诡异、象征、梦幻的文学传奇,这场特殊的文字穿越,表达了作家对战乱年代考古学者的深沉敬意,重塑了国人的勇气、智慧、气节,以及对伟大文明的敬惜。”


王安忆说:“陈河的写作是一片眼熟中的一个陌生。”韩敬群说:“陈河的作品朴素而神秘,其作品的非虚构气质非常引人注意。”



2016年8月,陈河正式拿出了《甲骨时光》,这距离他第一次萌生写一部关于甲骨文、考古的小说已有五年之遥。


2011年,陈河在工作间隙去了安阳,他在殷墟博物馆售票处之外的远方看到了一条河流:这条河的河床被深深地切开了,河岸陡峭地披着绿色植被。那河底的水在静静流淌,呈现着黛绿的颜色。河中有洲渚,开着水生植物的花。 陈河费了不少周折知道这条河叫恒河,是《诗经》里曾涉及到的河流。


“这河立刻让我有了时间的感觉,兴趣倍增。”带着这样一种时间的好感,陈河进行着接下来的参观,他看到了深埋在地下的守护宫殿底层的武士,他们是被处死后埋在地下的,保持着执戈跪立的姿态;他看到两个青铜鼎,里面都有人煮熟了人头之后留的残骸。


最让他惊叹的是他看到一个挤压成球的甲骨库房:“一九三六年出土时,这个甲骨球上还伏着一具尸骨,像是个看管甲骨库的人。这个甲骨球当时被整体挖出,运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剥离出一万多片完整的龟甲。在博物馆的土地上,我四顾殷墟遗址,感觉到了历史的巨大气场。”陈河说。


当晚他在一个礼品摊上买到了李济写的《安阳》,书中对于安阳发掘的详尽的介绍让陈河深为触动,他结合自己白天的观感,潜意识觉察到这里面将有一个巨大的故事。 


《甲骨时光》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甲骨文专家杨鸣条受傅斯年所托来到安阳调查殷墟的情况。他抵达安阳之后,发现这里布满了历史雾障。他遇见了伪刻高手蓝保光、骑白马的加拿大牧师明义士、日本人青木、一边教书一边演戏的前女友梅冰枝、患麻风病的蓝保光母亲,所有人的活动都和地下埋藏的甲骨有着密切联系。此后的十几年,杨鸣条在安阳遭遇到一连串神奇的事件,最终找到了商朝的甲骨典籍宝库……


“某些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年代上有人为安排”


8月末在北京举办的一场“陈河的‘甲骨时光’:小说家如何发现历史——陈河《甲骨时光》新书发布会”上,作家陈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青年作家任晓雯就历史与小说的关系这一命题进行了对谈。


韩敬群说:“关于历史小说我一直特别喜欢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句话,他说:‘历史是钉子,用来挂我的小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说是目的,但是历史作为挂小说的钉子也特别重要,这个钉子不牢靠小说是挂不住的。所以实和虚的关系是写历史小说要处理的特别关键的问题。”


“历史材料跟小说本身发生关系的时候,它不仅是一个死的钉子,它是活的,每一个东西放在那儿都有它不同的用处。所以对一个小说家来说查找历史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功课。”任晓雯说,她认为陈河塑造小说人物是带着镣铐跳舞,里面人物也是真实度非常高,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还能写得好看非常难得。


陈河说:“尽管我是在写一部虚构的小说,但在处理每一个历史事件和每一个甲骨文字上,我都尽力去做到真实可信,不随意杜撰。然而出于整个故事结构的需要,在某些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年代上我还是做了一些人为的安排。比如贞人大犬,他是个真实存在的商朝贞卜师,他是廪辛至武乙时期的贞人,比帝辛时期早了好几十年,为了故事的需要,我把他拉到了帝辛时代。”


在阅读《甲骨时光》时,会发现这种“张冠李戴”的谐趣比比皆是。当陈河用极生动的语言去描述一个人物和画面,让你像看寻常的小说一样认为里面有臆测和杜撰时,看看他在后记里对某些内容的溯源,比照史故,不禁要感叹一声原来如此。


《甲骨时光》第8页写杨鸣条:


就杨鸣条的学历,其实连正式的大学毕业文凭都没有。他在河南地方上受到了师范教育,后来到北京大学也只是个旁听进修生。他所发现的贞人集团的学说猜想解开了殷商王朝的断代之谜……


“贞人集团”是1933年董作宾发表的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提出的概念,《甲骨时光》中所叙述的杨鸣条的经历,实际上就是照搬的董作宾的经历。


陈河在后记中谈到李济的《安阳》时说:“这本书讲的是一九二八年,傅斯年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派出一支考古队前往安阳发掘。傅斯年最初选了一个河南本土出生的甲骨文学者董作宾先遣去安阳,董作宾初到安阳后在一家古董店里遇见了一个叫蓝保光的当地伪刻高手。”陈河开篇的主要情节承续了李济的叙述。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杨鸣条的见闻原是嫁接罗振常的经历


《甲骨时光》开篇写到:


从下午起,天色变得阴郁,彤云密布,北风怒号,一副下大雪的样子。杨鸣条坐在四合院东侧客房内望着窗外越来越阴沉的天空,心里开始有点焦急起来。


《甲骨时光》第13、14页写:


(杨鸣条)看见前面有好多旅店的迎客者,鹄立在道路旁边。迎客者各持着悬杆灯笼,手上有数面白旗子,灯笼和白旗上都写着旅店的名字。……


杨鸣条喝了几杯酒,便觉睡思昏沉。他听到外面客堂里每有客人到来,就有土妓叽叽喳喳围了上去。有些客人喜欢听歌曲的,行李一卸,就带着土妓到房间里,顷刻就弦索盈耳了。


陈河在后记“梦境和叠影”中谈到,2014年底,他在温州市图书馆的古籍部找到了罗振玉的弟弟罗振常写的《洹洛访古游记》,里面记录了罗振常受罗振玉嘱托前往安阳收购字骨和其他古董等事宜。


“罗振常这人很有文学情怀,所有的叙述都很动人。他写到大雪天在北京如何赶火车,到了安阳之后旅馆的人如何接他到旅馆,旅馆里面的土妓如何接客。”看到这里大致可以相见为何《甲骨时光》开篇就是大雪天,而书中写的杨鸣条的所见所闻原来是套用的罗振常的见闻。


“罗振常的这些不起眼的描写,给我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和意象的想象空间与依据。我找到了这本书所需要的最后一口气。我在初稿之上增加了五万字,而这些内容正好是这本书的肌理和血肉。”陈河在后记中谈到。



“让每个印象与情感萌芽在自身里”


陈河写《甲骨时光》参考了许多文献。


2011年,陈河结束在中国的行程回加拿大时,买下了一大堆的书,有上下册的邦岛男的《殷墟卜辞研究》、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杨宝成的《殷墟文化研究》、郭胜强的《董作宾传》,等等。


陈河写作的另一个参考资料是加拿大学者明义士的《殷墟卜辞》。“前言中,他写自己骑着白马在洹河的河床上淘古陶片,那些在河边摘柳芽的孩子向他推荐甲骨片。他的描述让我对他的那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该书中明义士从自己所收藏的五万片甲骨中选出两千三百六十九片,亲手临摹,用先进的方法影印出来。”


陈河在读明义士的相关著作中注意到了明义士和他的上级怀特主教的冲突。陈河顺藤摸瓜阅读到怀特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了在山西的古庙里收集到三幅巨大壁画的事情,他在自己的写作中将这三幅画和甲骨文以及商朝的历史联系了起来。


陈河还从一个大概是国家级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员手里购得古籍数据化后的资源,如董作宾的《殷历谱》、《获麟解》和当年史语所当年在安阳的发掘日记,有多名队员的回忆文章。


“当时我也看到了董作宾的那篇《侯家庄获七片整甲记》。文章写道,他一直在追踪着一个叫大犬的商王的贞卜师,大犬从小到大的字刻,董作宾都一一收集到。他还写到,他在侯家庄又一次获得的七块完整的龟甲上全是大犬的字刻。文章里,董作宾把大犬的字刻一一列出,对比着前后期的变化。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不住泪如雨下,我觉得自己也在和大犬对话。”陈河说。


陈河断断续续地从浩如烟海的古籍里搜求可为自己所用的史故,编织自己的故事脉络。8月份发布《甲骨时光》时,距离最开始他看到殷墟博物馆旁那条很有时间感的河流、看到挤压成球的甲骨库房、看到李济叙述详尽的《安阳》已有五年之久,他说他总是想起里尔克的一句话,“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