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

苏童知名作家

暂无

还没有填写个性签名

  • 苏童《西瓜船》

    来源:半岛网 作者:刘晓南苏童的短篇《西瓜船》保持了苏童作为当代小说名家既有的水准,弥漫着动人的温情。小说以西瓜船杀人事件引起的风波来反映城乡关系,可谓小中见大。应该说,这是一篇没有什么闪失的小说,也许是它太周正,在苏童的创作系列里,反而显得有些淡了。如果再挑剔一些,苏童在这篇小说里也依然重复着以往的叙述模式:以那些植根在男性潜意识里没来由突然爆发的暴力行为来引发一场小说叙事转折。当华彩的语言不再成为苏童的风格标志后,这似乎成了所存不多的苏童印记之一。倘若作者能打破这种写作惯性,或许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2014-10-10 13:18

  • 欲望、暴力与颓废(4)

    ——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作者:陈晓明    来源:《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四、颓废美学与历史的风格化隐喻《罂粟之家》无疑是一篇风格性很强的小说,其叙述的语式与语言的韵味显示出鲜明强烈的形式主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它代表了80年代后期中国先锋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也标志着汉语小说在80年代后期的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这篇小说的叙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叙述人始终在场,叙述总是流宕一种情结和态度。也就是说,叙述人不再是专注于建构冷静客观的事实世界,而是要写出一个主观性感受强烈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叙述人的那种情绪,那是一种颓废的情绪。叙述人那么专注于对历史颓败感的刻画,某种意义上,历史颓败的情境描写构成了小说极为重要的内在情调,它们给出了小说的意......

    2014-07-01 19:43

  • 欲望、暴力与颓废(3)

    ——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作者:陈晓明    来源:《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三、父与子:阶级与血缘的错位小说的中心人物当然是沉草,他是所有的矛盾的聚集体,他就是轴心,是起源,也是结果。正如小说的开头就是他的出生一样,小说的结尾也是他的死亡。这是他的完整一生的故事。他建立起一张关系图谱,那是变异、倒错、嫁接和暴力完成的拼贴图谱:1.他是刘老侠和翠花花的儿子,刘老侠不是他的生父,却是他名义上的父亲。是爱他如同爱自己未来。2.他是陈茂偷情的产物,他把陈茂与刘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他亲手枪杀了陈茂。3.他杀死了痴呆儿演义,他身上也被打上暴力的印记,而且是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这场杀戮改变传统兄弟争斗的酷烈形式,只是演变为一场模仿剧或梦游。4.他......

    2014-07-01 19:43

  • 欲望、暴力与颓废(2)

    ——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作者:陈晓明    来源:《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二、现代性历史的强有力穿透:革命与暴力苏童的小说在历史叙事这点上从来都比较虚幻,这也是先锋小说普遍的特点,因为要为语言和主观化的叙述留下回旋的空间,历史总是年代不明的模糊区域。但苏童这篇小说却是抓住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具有实在性意义的某种症结,对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的变动与转型进行了强有力的书写,特别是写出乡土中国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最后年月的命运。历史的实在性(鸦片)与历史的宿命(性的错乱)相混合,苏童在这部作品中,以他特有的方式解释了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转变的缘由。枫杨树乡是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枫杨树乡村绵延五十里,“几千年了,土地被人一遍遍垦植着从贫瘠走向丰厚。”......

    2014-07-01 19:43

  • 欲望、暴力与颓废(1)

    ——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作者:陈晓明    来源:《文艺争鸣》2007年第6期说苏童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在20年前肯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今天再说这样的话,可能就像在诉说一个古旧的童话。不过,中国人总是喜新厌旧,顽强的健忘症也容易使人们对曾经有过的经验变得淡漠。今天,苏童似乎稍逊风骚,那是与他自己相比。文坛正是有一批一批人前赴后继,与其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如说风水轮流转。中国当代文学正是以这种简单古老的形式来结构它的历史。2006年,苏童出版了《碧奴》,虽然不是什么力作,苏童还是以它独特的语言方式在展开一种叙述,但人们的反应则显得勉强而有限,这也说明风水无情。80年代后期,苏童写下《1934年的逃亡》、《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罂粟之......

    2014-07-01 19:43

最新热帖
最新好书推荐
  • 中国与巴西短篇小说集(双语版)

    中国与巴西短篇......

    作者:中国与巴西......

  • 异木棉集市

    异木棉集市

    作者:野伶

  • 爆炸

    爆炸

    作者:荆歌

图片
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