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金《寒夜》出版70年,重温并思考“获得幸福的路该怎么走”
来源:文汇微信 选稿:严超杰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7-09-25 点击:1065
“纪念《寒夜》出版70周年暨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作协举行“我写《寒夜》,可以说我在作品中生活。”已故文学大家巴金曾如是自评。如果说《家》是青年巴金反抗封建家族伦理的激情之作,那么15万字长篇小说《寒夜》则是中年巴金继续开掘家庭题材的成熟之作。这部作品1947年3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至今已过去整整70年。9月23日,“纪念《寒夜》出版70周年暨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举行,30余位中外学者围绕《寒夜》文本生成过程、知识女性心......
-
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津开幕
来源:中新社 选稿:严超杰 发布于:2017-09-22 点击:806
“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19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启幕。海内外50余位学者齐聚天津,共同研讨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的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并就当今中国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前沿问题、重大问题展开对话。冯骥才开拓了“文化反思小说”的道路,并竖起“津味小说”的大旗,《神鞭》《三寸金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挑山工》《珍珠鸟》等散文名篇入选中小学课本。在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冯骥才在文化遗产......
-
光明日报:是时候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了
来源:光明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夏烈 发布于:2017-09-21 点击:748
2017年8月11日,北京,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开幕。65家企业参展国内首届 “网络文学+”大会。 东方IC 资料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到了可以提出其“中华性”的时候了。为什么这么认为?这要从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来讲。可以说,网络文学既是一种根植于当代改革实践和中国民间及传统文化的创作混生体,也是越来越强烈地反映着全球化语境下中华主体性确立的敏感区。时代的势能,给了这个伴随新媒介崛起的草根事物成长契机。而这恰恰由于它既是世界的又是本土的......
-
诗人席慕蓉:我是故乡这门课的“旁听生”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冯双 发布于:2017-09-20 点击:742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46岁的诗人席慕蓉第一次踏上内蒙古高原,找到了她的“原乡”。在那之前,她是写下“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1978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1980年)的台湾女诗人,“以真实的女性情感及女性气质打动了众多青春读者”;而在那之后,个人的乡愁转变为对文化的探寻,她在《蒙文课》、《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等诸多作品中表达了对内蒙古高原、蒙古族文化、游牧民族文化的观察与想法,并为之奔走呼喊。找到“原乡”......
-
第二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将于10月7日开幕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荣获“金玉兰”诗歌大奖
来源:上海作家 选稿:葛文静 发布于:2017-09-19 点击:668
第二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于10月7日在上海隆重开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荣获首次设立的“金玉兰”诗歌大奖,在10月10日的 “不夜上海·诗歌之光”的诗歌晚会上,主办方将为阿多尼斯颁发“金玉兰”诗歌大奖奖杯。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海滨村庄卡萨宾,1948年开始以“阿多尼斯”为笔名发表诗作。阿多尼斯曾和诗人优素·哈勒,共同创办了在阿拉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杂志《诗歌》,为阿拉伯先锋诗人提供阵地。他还担任过文学刊......
-
孙颙:我不喜欢哀叹而要给没落者送去温暖
来源:青年报 选稿:严超杰 发布于:2017-09-19 点击:783
回望孙颙的创作历程,这些关键词出现在他小说的路径上: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知识分子的内心和命运,现代丰富的城市生活,他是一个有着宏阔时空场域情结的作家。孙颙表示,当他要表现较为宏阔的故事时,经常用围棋的布局来联想长篇的布局。他在各处落笔,前面似乎漫不经心,但最后却可以构成慎密的结构。孙颙,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小说《冬》。近四十年来,代表作有《他们的世界》《星光下》《雪庐》《漂移者》《......
-
上海作协签约网络作家:以两年为期,发放创作津贴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罗昕 发布于:2017-09-15 点击:705
2017年9月13日,上海作协召开网络作家签约会议,率先推出签约网络作家。上海市网络作协会长陈村介绍,一开始申报上海作协签约网络作家的有三十多人,最后选出了十六人。这十六人不一定是上海人,但他们都是有一定创作实力和影响的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他们申报的选题以长篇网络小说为主,兼顾中短篇小说集,其选题作品须在文学网站上首发并连载不少于五万字,且未完本。据《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网络作家管理条例》,上海作协签约网络作家以两年为期,第一年考核合格后,自动延续到第二年。如果不合......
-
中国图书走出去: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徐明徽 发布于:2017-09-14 点击:777
9月1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十三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项目,通过组织、推动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出版物,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并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截至2016年底,“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经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71个国家......
-
越来越多沪版图书亮相“全球书架”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17-09-13 点击:808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丛书”英文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越南语版。“中国三部曲系列”之《中国震撼》西班牙语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中的文学故事英文版。近五年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版权交易市场,上海出版界不仅输出了一长串高品质书单,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上海样本”———“当代经济学系列”“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等丛书,分别聚焦于中国的当代经济学成果和改革开放的历程,被圣智、劳特利奇等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公司相中;外文版“文化中国”丛书成功进入欧美图......
-
文学写作“日更上万字”,勤勉先于才华?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杜浩 发布于:2017-09-12 点击:856
近日,唐家三少现身2017阅文生态大会现场。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了,最震撼的莫过于其可怕的“码字”效率。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向读者谈到了自己的网络文学写作生活。他说,只要每天无其他要事,从早上9点30分到中午12点,他必定会码上1万字以上,若被某些活动挤占时间,当天则用存货保证更新。“这件事情我们做了多久呢?13年。每天。我连载(写了)13年。”正是这13年昼夜不停地长跑,让读者对他产生了黏性。“读者每天都能看到我们,才会一直跟随。”有人说,唐家三少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