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广告
最新资讯
  • 2019年的中国网络文学 在调整中优化,向主流化发展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何弘  发布于:2020-01-20  点击:681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里,2019年,网络作家的团结引导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学界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加强,“三俗”“官场亚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创作倾向受到全面遏制,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创作向主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确,网络文学意识形态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党的手中。团结引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流化成为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2019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及各级作协等单位和部门,组......

  • 致敬儿童文学的光荣事业

    来源:文学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王泉根   发布于:2020-01-19  点击:690

    为孩子写作是一件光荣的事业,正如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在他的名作《光荣的荆棘路》中所说:“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儿童文学作家就是这样一批幸运的人,儿童文学事业就是这样一条灿烂的光带。从1949到2019年,新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七十年不平凡的道路,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为新中国七十年儿童文学做出独特而卓越贡献的作家,都是应当登上光荣榜的了不起的人物。七十年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

  • 思南文学选刊 | 龙的解剖学:关于乔伊斯《死者》的六则通信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颜歌 张定浩  发布于:2020-01-17  点击:287

    编者按《思南文学选刊》2017年第4期“重温”栏目曾转载乔伊斯小说《死者》。本文是评论家张定浩与小说家颜歌关于《死者》的六则通信,原发于《青年文学》2018年第3期。龙的解剖学——关于乔伊斯《死者》的六则通信颜歌  张定浩01 张定浩致颜歌颜歌:见信好!很高兴有机会和你聊聊乔伊斯。事实上我对他所知不多,仅仅只是几部译成汉语的作品,但不知为什么我面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想到他,而我主要想到的,一直就只是《死者》,《都柏林人》中最后的一篇。我......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左马右各评乔伊斯《死者》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左马右各  发布于:2020-01-17  点击:276

    编者按《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作家左马右各评乔伊斯《死者》。《死者》选自《都柏林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思南文学选刊》2017年第4期转载。细节、颜色与重击下的斑点——乔伊斯小说《死者》左马右各阅读过《尤利西斯》后,再去想《都柏林人》中的那些短篇——有的甚至难以称为短篇,仅仅是些练笔似的故事片段,可这些都不妨碍它们成为小说,甚至可称其伟大。这种生活场景“断崖式截取”的叙事情形,在卡夫卡那里,在巴别尔那里,有......

  • 文学翻译事业需要传承,也要不断超越 ——记翻译家杨武能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熊辉  发布于:2020-01-17  点击:679

    在中国现当代翻译文学史上,无论从翻译数量还是质量上讲,杨武能先生均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在译介德语文学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除开重印或再版的译作之外,从1981年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至2019年的《悉达多》,他一共翻译出版了60余部译作,加上8部研究德国文学的专著,凸显出他在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杨武能博采众长,传承了中国翻译文学历史中诸多译家的翻译思想和作风,接续着郭沫若、冯至等人对德语文学的翻译和研究谱系,并凭借自我的才华和个性,开拓了中国德语文学翻译的新疆......

  • 深耕名家资源,一批上海出品的经典译著将面世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许旸  发布于:2020-01-16  点击:649

    从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现存个人日记的集大成之作首次引进,到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作品集第三辑,再到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最新长篇《布拉格公墓》……一批外国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作家全集或新作,将在今年内陆续面世,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看来,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出版机构正向全版权多形态延伸、从“以引进出版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展”延伸,而选题的专业水准和文本编辑翻译质量,是出版产品刷出鲜明辨识度、拥有市场口碑的关键一环,在外国经典......

  • 方岩: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来源:华语文学网  作者:方岩  发布于:2020-01-15  点击:653

    无疑,我们的前辈更倾向于用正面强攻的姿态来面对大历史,相信现实经验与总体性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透明的反应关系。由此形成的写作范式及其相关的经典意识、审美惯性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对青年作家写作的判断。问题的症结大概还在于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解上。作为方法、概念或一些别的层面的观念体系的现实主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是不言自明的。“历史”也好,“现实”也罢,这些词汇是我们讨论“现实主义”的常见词汇,但是我们常常会忘记“时过境迁”这种古老的表达所提醒的上述词......

  • 2019年这些作家都读了什么书?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严超杰  作者:韩朋辉  发布于:2020-01-14  点击:818

    在过去的2019年,作家们都读了什么书呢?这些书在他们的阅读史和写作史上有着哪些意义呢?带着几个问题,笔者采访了几位知名的作家。于坚、李建春、梁小曼、廖伟棠、胡桑、王炜、文珍、黎戈、钱佳楠、马克吐舟、陈志炜、王陌书都给了属于自己的回答。于坚:”礼失求诸野”于坚,作者、文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写一切:诗、散文、小说、评论、摄影,也拍过纪录片。2019年,你出于什么需要阅读了哪些书籍?2019年9月,应希腊特里克国际诗歌节主席库克斯邀请,我踏访了希腊,在废墟、市场......

  • 2019年长篇小说:人物·思想·城市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贺绍俊  发布于:2020-01-13  点击:736

    2019年对长篇小说而言是很重要的年份,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就在这一年评选,最终评出了《人世间》等5部作品。为了参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出版社攒足了劲赶在这一年的前夕把他们所认为的好作品推出来。按说,这一年也就只会是长篇小说的小年了。然而到了年底一回望,竟然惊喜地发现,我们在长篇小说园地里的收获不菲。我想,这不应该是意外的收获吧,它或许说明作家们的创作心态越来越成熟和沉稳,外在的干扰已经敌不过文学内在品质的自然生长。人 物成熟和沉稳,不仅可以用来描述作家的创作心态,而且也......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刘海涛评黑孩《百分之百的痛》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刘海涛  发布于:2020-01-10  点击:295

    编者按《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书评家刘海涛评黑孩《百分之百的痛》。《百分之百的痛》选自《山花》2019年第11期,《思南文学选刊》2019年第6期转载。有限的爱与无限的痛——黑孩《百分之百的痛》刘海涛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作者借盖茨比之口说里面一个人物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近百年来,太多的作品触及物质与精神的世界。如果说像菲茨杰拉德笔下人物这样的话语,更多令人想到奢华与迷恋,那么黑孩《百分之百的痛》里所写金钱的声音,更多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