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叔青

施叔青资深作家

暂无

还没有填写个性签名

  • 施叔青:香港经验和台湾叙事(下)

    (作者:刘登翰)三 现在来讨论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或者为时尚早。小说的第一部《行过洛津》于2003年底才出版,接下来应当是重头戏的第二部、第三部还在读者的期待与想像之中。这个时候对《行过洛津》过多地说三道四,无论对作家还是对读者,都不适宜。然而“三缄其口”也不是作家和读者所期待的,这里只就“管窥”说点“蠡测”的粗浅印象。 为治台湾史者划分台湾从汉族移民社会向移民定居社会转型的一道分水岭。因为根据这一年户口编查的统计,台湾的汉族人口达23.2万户,190.2万人(注:见道光《福建通志》第四十卷“户口”篇。而《嘉庆一统志》所载人口为24.5万户,178万人,相差12万人。),比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福建巡抚雅德奏报的台湾府实在人口91.......

    2014-07-15 10:45

  • 施叔青:香港经验和台湾叙事(上)

    ——兼说世界华文创作中的“施叔青现象”(作者:刘登翰)一 1994年,施叔青离开她生活了16年的香港,回到台湾。 施叔青的创作本来就从台湾出发。尽管1970年出版第一部成名小说集《约伯的末裔》后就离开台湾,但她的视线一直未曾离开过台湾,只是二十多年在世界各地行走,毕竟使她获得了另一份不同于台湾的体验和视野。在这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境外人生中,香港是施叔青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段,不仅生活的时间最长,创作的收获也最丰。如果把施叔青的人生与艺术经历,简约为从东方走向西方,再把西方融入于东方,那么这个从人生旅程到文化意义的“东西融合”,其最后的完成是在香港。阅读施叔青的境外小说,可以感到她的每个故事主人公几乎都有着来自台湾的生活背景,实际上施叔青关注的是这些带着......

    2014-07-15 10:42

  • 发迹的故事——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

    施叔青极为擅长说故事的能力,在历史书写上大概最为能够让她尽情发挥。读过她的台湾三部曲后,回头看其香港三部曲,能看到她对历史的掌握和处理成为日后完成自身书写的基础和练习。 台湾三部曲于我而言比香港三部曲精彩,台湾牵涉的族群比香港可能来得复杂,其广度分散在多个族群的形象上,而作为异乡的历史,施叔青就书写香港历史时,借黄得云的生平作中轴,一脉相承串连多个重要片段。不过,有关三年零八个月仍作略写,这是一段保持含糊的历史,彷佛这片土地不愿提起,亦任由忘记。 黄得云离根与忘根,被嫁接在香港填海而来的土地上萌芽发迹,所谓苦尽甘来的一代,从施叔青的书写中娓娓道尽今天我看到的浮华是怎样建成。作者着重一个大家族的由寒微到奢华的风光,人物身上背着浮城的种种特质,外国人的、官......

    2014-07-03 16:48

图片
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