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坛2020,“前浪”仍然在奔涌
来源:长江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李煦 发布于:2020-09-16 点击:1089
他们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积淀丰厚、技法老到、语言成熟、思维深刻,在文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可说无人能出其右,但他们没有吃老本,都在2020年拿出了新作。这股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前浪”仍在奔涌前行。贾平凹:写出《暂坐》和《酱豆》9月,作家出版社推出贾平凹两部长篇小说新作:《暂坐》和《酱豆》。这是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长篇小说。《暂坐》是贾平凹第二部城市小说,首部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女性视角小说,灵感来源于贾平凹常去的一家茶室。贾平凹说:“茶庄在的那些年,我每日两......
-
人间要好诗,杜甫怎样走向世界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柳青 发布于:2020-09-15 点击:764
洪业所著《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开篇即写:“中国八世纪的诗人杜甫,作为中国的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莎士比亚、弥尔顿、彭斯、华兹华斯、贝朗瑞、雨果以及波德莱尔,被介绍给西方。杜甫不能被视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杜甫是独一无二的。”开宗明义,在一个更普遍的世界文学的坐标系里明确了杜甫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洪业这本著作的前身,是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讲“杜诗与历史”,学生和同行们都认为洪先生以他独特的讲法“介绍杜甫于天下”,是很有价值的。这促使他写出一本目标读者“并非汉......
-
漫谈先锋批评
来源:文艺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徐兆正 发布于:2020-09-14 点击:803
21世纪的两篇回忆文章吴亮、李陀、杨庆祥在2008年有过一次对谈,那次对谈中,杨庆祥问吴亮是不是在80年代“大家都很有使命感”,吴亮回答:“谈不上使命感。我从来不说我有使命感,只是觉得国家的事情和我们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1989年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没法写了,没有意义了,不是说我的文章不能写了,这只是一个原因。关键是,读者全部都不在了,我以前写文章的读者定位是很清楚的,比如我写这篇文章会想到李陀会怎么看,少功会怎么看,会有几个到几十个期待中的读者。后来这些人都消......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叶弥评邵丽小说《黄河故事》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叶弥 发布于:2020-09-11 点击:304
《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作家叶弥评邵丽小说《黄河故事》。《黄河故事》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思南文学选刊》2020年第4期转载。爱与输赢,黄河知道——读邵丽《黄河故事》有感文/叶弥《黄河故事》给当代文学长廊提供了新鲜的父母亲形象。文中有很明显的两股力量,我暂且把它们称之为:母系力量和父系力量。拆解并理解这两股力量,我们需要有一个切入点。那么,既然叫《黄河故事》,我们就从“黄河”这个词开始。《黄河故事》是一个中篇小说......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吴越评邵丽小说《黄河故事》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吴越 发布于:2020-09-11 点击:365
《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作家吴越评邵丽小说《黄河故事》。《黄河故事》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思南文学选刊》2020年第4期转载。中原家族写作新篇章:谈谈邵丽的“父母故事”文/吴越1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因被牵涉到父亲的案件中而到元老院接受控诉的女儿,当控诉者问她,她是否出售了她出嫁时的妆奁,是否从脖颈上摘下了她自己的项链,以便弄到钱举行魔法仪式的时候,她起初是倒在地上,饮泣了很长时间,随后她就俯在座坛的......
-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刘琼评邵丽小说《黄河故事》
来源:《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选稿:孔轶 作者:刘琼 发布于:2020-09-11 点击:311
《思南文学选刊》将陆续邀请书评人对选刊转载的作品进行评论,本文是散文家刘琼评邵丽小说《黄河故事》。《黄河故事》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思南文学选刊》2020年第4期转载。下半场的母亲文 / 刘琼题目原先想叫《后半场的邵丽》,后来一想,不对,后半场有美人迟暮之嫌,而对邵丽而言,这时间轴上的后半场恰恰得分率最高,是重要的半场。邵丽创作的前半场当然也精彩,但近十年的作品,包括小说的各种类型,几乎篇篇落地有声。创作主体的艺术追求更加鲜明主动,题材和角度变化迅捷,......
-
刘心武新作《邮轮碎片》:社会风俗画 人间百景图
来源:光明日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韩寒 发布于:2020-09-10 点击:706
《邮轮碎片》书影 资料图片447个“碎片”、130余个人物,是作家刘心武应时代阅读习惯之变进行的一次文学叙事创新,也是他的新作《邮轮碎片》致力呈现的新时期社会风俗画与人间百景图。近日,作家刘心武新作《邮轮碎片》在京发布。用“百衲衣”,“缝制”社会变迁史读屏时代,作家何为?是应该坚守结构规整的文本创作,还是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叙事方法上有所创新?现年78岁的作家刘心武在新作《邮轮碎片》中进行了自己的探索:通过一次远赴地中海的邮轮之旅,写447个场景,又通过这447个场......
-
疫中表情 文学精神 何建明 《上海表情》新书首发
来源:中国作家网 选稿:严超杰 发布于:2020-09-09 点击:746
《上海表情》《上海表情》首发式现场9月6日下午,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上海表情》新书首发式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上海三联书店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该书作者何建明,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黄宾堂参加首发式,与现场读者分享了创作和阅读感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年初,作家何建明因疫情意外被留在了上海。在“被留”的百余天里,他亲身经历了上海抗疫工作从开展到取得成效的过程。作为纪实文学作家,在疫情严峻的时刻,他秉持社会责......
-
走出舒适区 看国际文坛的“前浪”们如何突破
来源:文汇报 选稿:严超杰 作者:陈熙涵 发布于:2020-09-08 点击:656
根据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改编的海外剧《使女的故事》剧照熟悉的题材,惯用的套路,轻车熟路的遣词造句……一些有一定功底的作家爱在自己的 “舒适区”写作。但在这世界的不同角落,我们也总能发现有一些已在金字塔尖的作家,时刻警惕着陷入自我重复的泥潭,敢于丢弃烂熟的套路,不沉迷于写作技巧之中,不断寻求着文学的可能性与活力。他们中的一些人年纪虽已老迈,但笔端现出的朝气却还年轻,剧烈的反差成就了一幅幅动人的图景。最近的图书市场上,有几位蜚声国际文坛的作家都有译介的新书与我们见面......
-
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近2000万写作者都是谁?
来源:中国新闻网 选稿:严超杰 作者:宋宇晟 发布于:2020-09-07 点击:590
从几年前的《琅琊榜》到去年的《庆余年》,再到今年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以及网文免费的讨论,中国的网络文学如今愈发成为大众视野中的热点。近日,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连年增长《2019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自2013年市场规模在持续平稳上升,2015年市场营收规模达到最高增长率;2019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