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广告
最新资讯
  • 主流文学界主动发力改变现状的可贵尝试

    作者:张毅君  发布于:2014-07-04  点击:1726

    ——在华语文学网上线仪式上的致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 张毅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应邀参加今天的华语文学网上线活动。这既是受孙寿山副局长之托,也是本人所在部门的职责使然。听寿山副局长说,早在两年多前他曾就该项目与上海局的同志们有过深入交流并形成高度共识。当年的蓝图于今终成现实,自然可喜可贺。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种应用的广泛普及,我国文学领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文学创作和发表门槛大幅降低,蕴藏于民间的......

  • 余华:未来或只有印刷文学与数字文学

    来源:新闻晨报  选稿:丛山  作者:徐颖  发布于:2014-07-03  点击:1091

    华语文学网昨上线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资助建设的华语文学网(www.myhuayu.com)昨天上线。有别于起点、红袖添香等风头正劲的商业文学网站,华语文学网将着眼点放在当代传统文学、经典文学作品的推广传播上,希望借助数字出版的手段,给传统文学更多出路。出席华语文学网上线仪式暨传统文学网络化生存论坛的作家余华预测称,所谓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区分将被摒弃,未来会慢慢演变成印刷文学和数字文学的概念,作家的作品将会既有印刷版又有数字版。坦言触网都......

  • 华语文学网上线,作家期待互动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发布于:2014-07-03  点击:953

    “我与网络发生的都是失败的经验。”昨天下午,在市作协主管、主办的华语文学网上线仪式上,作家们就“传统文学的网络化生存”展开探讨,余华的开场白引起一片笑声。余华回忆,几年前他曾把自己的长篇小说 《活着》、《兄弟》授权给中国移动数字阅读,“一年下来结算版权分成几千块,没人看。我去手机上看了看,发现作品被分在"都市言情"栏目下,《兄弟》还勉强是个小城镇的故事,《活着》就差太远了。但浏览所有栏目后才发现,归到这个栏目下已经最沾边了。归根结底,网站上没有适......

  • “华语文学网”上线 50多位作家授权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楼乘震  发布于:2014-07-03  点击:1067

    昨日下午,记者在上海作家协会举行的“华语文学网”上线仪式上获悉,海内外有50多位作家已与该网站签约授权,发表自己的代表作。有别于一般商业文学网站,“华语文学网”把着眼点放在了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推广传播上。此举得到众多作家的支持,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带头把她最重要的作品、获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电子版权授予华语网,叶辛、赵丽宏、孙颙、孙甘露、王小鹰、金宇澄、秦文君、竹林、沈善增、薛舒、腾肖澜、姚鄂梅、蔡骏、孙未等一大批作家成为华语网的首批签约作家;而在《收获》授权的作家......

  • 华语文学网上线 余华:愿尝试网络写作

    来源:中新网  选稿:丛山  作者:邹瑞玥  发布于:2014-07-03  点击:913

    华语文学网在沪上线  余华:愿尝试网络写作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华语文学网2日在此间上线。  王安忆、叶辛、孙顒、赵丽宏、孙甘露、金宇澄等上海作家,以及余华、苏童、格非、马原、阎连科等知名作家向华语文学网授权了自己的作品,一些内地知名文学杂志也予以授权。  香港的吴正、陶然,台湾的施叔青,旅居和侨居海外的知名作家聂华苓、卢新华、虹影、陈谦、张翎、李彦、林湄、赵淑侠、穆紫荆、朵拉等,也都把自己的作品直接授权给了华语文学网。  作家......

  • 共舞世界华语文学的春天

    作者:陆士清  发布于:2014-07-02  点击:1495

    一一写在华语文学网上线时刻 陆士清 (复旦大学教授、海外暨台港华文作家经典读本主编) 由市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华语文学网(www.myhuayu.com)上线,是新世纪中国和世界华语文学、文化界值得庆贺的一件盛事。自1991年4月5日创刊的、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第4期首发留学生马奇(少君,原名钱建军)的小说一一《奋斗与平等》至今,网络文学流行已20多年了,全世界华语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许多互联网业巨子和一批商业性网站,也大......

  • 张翎:具有光线,音响和色彩的文字

    作者:徐学清  发布于:2014-07-01  点击:1220

    ——读张翎授权华语文学网发表的十部中篇小说徐学清(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华语文学网上线之际,以《余震》改编电影而走红的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一气发来《向北方》、《雁过藻溪》、《羊》等十个她最中意的中篇小说,全部提供给读者免费阅读。应华语文学之约,加拿大著名华裔学者徐学清为张翎这一组作品撰写书评——虽然同在复旦大学就读本科,但因为不同的系和专业,我认识张翎却不在复旦校园,而是在毕业、工作多年、张翎已经成为知名华裔作家、我们都在多伦多安家落户后在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的一次......

  • 文学批评与新世纪中国文学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杨扬  发布于:2014-06-30  点击:1006

    一与小说相比,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公众视野中的印象是淡漠而无声的。如果随便向一位行人问讯,或许对当代小说他还能说上几句,诸如莫言《红高粱》等等,但要让他说出几位批评家和他们的著作,那的确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而与当今中国作家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的热闹情形相比,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翻译和传播更是显得冷落。着眼于文学批评自身的影响,我以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对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介入,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一位优秀的作家周围,总会有一群评论......

  • 孙颙:在写作中还原生活的复杂构造

    来源:文学报  选稿:丛山  作者:张滢莹  发布于:2014-06-28  点击:996

     新作《缥缈的峰》近期推出作家孙颙继《拍卖师阿独》和《漂移者》后,作家孙颙又一部切近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作品《缥缈的峰》近期问世。如果说前两部作品是由新兴社会职业与人群作为切入点,《缥缈的峰》 则从更广阔的视野关注了都市人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遭际。  作品贯穿近百年来四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以多条情节主线交织进行:为逃离黑幕交易和婚姻枷锁而流落海外的成方,多年后却因为要处理女友沙丽的祖父在国内遗留房产的问题而归国,面对他曾逃避的一切; 因为成方失联,独自将儿子吴......

  • "上海需要一座以巴金命名的城市文学馆"

    来源:文学报  选稿:丛山  作者:郑周明  发布于:2014-06-27  点击:980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教授对此事思考颇为成熟,他认为上海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发挥着“半壁江山”的作用,文学馆可以不局限于“巴金”本人,但巴金故居以其丰富收藏能够为这个文学馆提供初期的支撑,巴金的名望以及贯穿到21世纪的文学生命,也能够为这样一个文学馆赋予深远意义。他颇具前瞻性地认为,将来这个文学馆可以与上海其他作家故居协调运作,形成一个文学陈展群落。作家李辉很是赞同,认为这样一个综合性的近现代文学馆应当引入最新文博设计,同时与巴金交往密切的朋友的书信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