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华苓资深作家
暂无
还没有填写个性签名
角色:
-
人物简介: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迁居台湾,后定居美国爱荷华。1967年与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迄今共出版中、英文及其它文字作品22本,代表作有《翡翠猫》、《桑青与桃红》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聂华苓12岁,成了流亡学生。她和同学们一起唱着流亡歌曲《松花江上》,歌词里那句“流浪、逃亡,逃亡、流浪”,竟成了她前半生的主旋律。1949年,聂华苓24岁,带着家人迁往台湾。到达台北的那天,碰上台风。狂风呼天抢地哀嚎,薄板房子震得咯吱响,随时要裂开的样子。1978年,聂华苓53岁。离开大陆29年后第一次返乡,她和家人几经周折前往诗人艾青家中拜访。她迎着日暮的夕阳,沿着窄窄的胡同往里走,胡同的另一头,艾青焦灼地站在门口等待。走近些,艾......
2015-07-17 09:39
-
——《千山外,水长流》的文化构想(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1 作者:张国玲)摘要:当代旅美作家聂华苓的长篇小说《千山外,水长流》通过描述母辈的爱情遭际和女儿寻父系之根的流亡、漂泊历程,表达了两种文化相互寻找中的遇合与共生,在失根的绝望中滋生出归根的希望,勾画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想象图景,对异质文化作出了自己独特诠释,在全球化语境下显露出开放的、辩证的文化构想。关键词:流亡;文化构想;全球化语境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63(2006)1-0042-03流亡,是一种与个体或群体现存处境相隔离的生活形式、话语形式和精神状态。首先是与生存地域相隔离;其次是与精神地域相隔离l1......
2014-07-15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