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
发布于:2014-04-08 点击:889
座谈会在鲁迅纪念馆举行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近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与会者缅怀李霁野生平经历,探讨他在诗歌创作和外国文学翻译方面的贡献,回顾李霁野与鲁迅的交往。李霁野(1904—1997),安徽霍邱人。1924年他的第一部翻译作品是俄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夫的《往星中》,由鲁迅创办的未名社出版,从此结识了鲁迅先生,成为未名社成员。他还翻译了安德列夫的《黑假面人》(192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934年)、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1934......
-
泰国公主诗琳通访问上海作协
发布于:2014-04-08 点击:3554
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于2014年4月6日上午访问了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和副主席汪澜、赵丽宏、孙甘露,秘书长马文运,以及陈丹燕、须兰等上海作家接待了公主一行。王安忆向公主介绍了上海作协所在的建筑物后,公主愉快地和上海作家们在作协主楼前的台阶上合影。随后,诗琳通公主参观了上海作协的作家书店。王安忆向公主介绍了上海作协编选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和书店的经营情况,公主赞赏了书店的定位,并特别为书店题写“书写我心”四个中文大字。在诗琳通与王安忆等上海......
-
蒋晓云:书写离乱素人情
发布于:2014-04-07 点击:944
她们中,有人无法确定在人生的哪个点上和原初的自我失散;有人五十岁才迎来真正和爱人的厮守;有人要女儿当众剃光头发帮衬做政客的情人;有官二代小姐耗费苦心却嫁到美国的荒漠里;有人在三十年里分期预付了人生终点时的冷清和伤心……她们都在蒋晓云的笔下,随着离散颠沛的世事倔强生存。蒋晓云,曾是与朱天文、朱天心、吴念真等人一起齐齐登上文坛的才女,三度荣获联合报小说奖,1980年赴美留学,成家立业,当上IT界的高管,离职后又毅然复出,以新人面貌出版《桃花井》。其中的三十年,是完全的写......
-
钱谷融先生的散文艺术新论
发布于:2014-04-07 点击:1152
《钱谷融论文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那年初住在瑞金医院的王元化先生曾嘱我,在他以往所写书法墨字中收集“钱谷融论文学”五字,以贺钱先生的90华诞。该书扉页上的书题便是当时集成后提交王元化先生过目了的。转眼该书出版已经6年,我愿将本文作为阅读《钱谷融论文学》后补交的“作业”。散文艺术新论的三个命题《钱谷融论文学》是著者襟怀的写照:“艺术贵在独创,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都不能没有个人特有的色调,不能没有个人的独到之见。”(《文艺问题随想》,第283页)钱谷......
-
新发现的张爱玲早期英文习作
发布于:2014-04-07 点击:1200
张爱玲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双语作家,成年后有相当多的作品先用英文发表,再译成中文。散文《更衣记》《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国人的宗教》《重返边城》如是,小说《秧歌》《赤地之恋》亦复如是。其中最早的一篇,写于1938年。据张子静所撰姐姐的传记称,“一九三八年初,将近旧历年的时候”,张爱玲从父亲家逃离。不久,将“被软禁的经过写成英文,投到《大美晚报》(Evening Post)发表”。六年以后,张爱玲成名,又在《私语》(载《天地》1944年10期)里重述一遍。这种......
-
托尔斯泰夫人为啥吃醋?
发布于:2014-04-04 点击:1047
记得,我在上海上作家研究生班时,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给我们上过几节文学课,他对小说的许多观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艺术不能太干净,生活的混乱,艺术的混乱,无法表达的巨大混乱,可能更接近艺术的真实。当你面对一种巨大的真实,但无法表达时,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就会直接导致作品的丰富和博大。因为,过于精致的东西,太像艺术品,但人不是艺术品,人恰好是一团难以理清的乱麻。我的心里没有乱麻,我看谁,都像掌纹般清晰,所以我后来的文章,总是多了安详,少了纠结;多了宽......
-
孙甘露:一个人 一座城
发布于:2014-04-04 点击:834
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现当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福建冰心文学馆、山东莫言文学馆……以文学大家或标志性人物命名一座城市文学馆,既是常见的做法,又能突出城市的标志性人物,使公众感到亲近。巴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的文学大家,他长期生活在上海,其重要文学成就都与这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他的文学生涯纵贯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历程,不仅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更是上海文学的骄傲和荣耀。巴金还是20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新文学作家之一,在几代读者中享有崇高......
-
一个人的文学世象
发布于:2014-04-04 点击:999
如果没有南丁,会有文学豫军吗?阅读《南丁与文学豫军》时,心中一直存有疑问。不过读完之后,答案却很清晰:没有南丁,一样会有文学豫军,但文学豫军的影响和成就可能与今天不大相同。这一样和不一样之间的差异,就是南丁的意义。南丁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是一定历史时期河南乃至中国文学史的珍贵缩影。他的做人为文从政,不仅闪烁着自身的光彩,也使河南乃至中国文学意韵生动,气象万千。作者赵富海30年的跟踪采访、梳理整合,一方面反映了自身高度的文化自觉,同时也集中突显了南丁的文学历程有着......
-
阿来:“如何把人还原成真正的人”
发布于:2014-04-04 点击:890
“如何把人还原成真正的人” ——编剧阿来谈影片《西藏天空》阿来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他的《尘埃落定》曾获茅盾文学奖。“一辈子都不会碰电影!”阿来曾对媒体撂下这样的“狠话”。不过,他还是“破戒触电”了,编剧处女作正是《西藏天空》。解放的不仅是农奴还有少爷“我说解放,不仅是农奴普布的解放,也是少爷丹增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谈剧本策划时,上影的人说照我说的干!一席畅谈,大家都很兴奋。”在昨天的研讨会上,阿来这样描述破戒第一次做电影编剧的原因,“如何把人还原成真正的人......
-
《永远的菲利普》中文版推出
发布于:2014-04-04 点击:811
巴西著名作家克里斯托旺·泰扎代表作《永远的菲利普》中文版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家本人日前来到复旦大学与师生交流,并做演讲,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巴西文学的妙处。泰扎的人生可谓曲折精彩,他开过钟表店,做过水手,加入过戏剧社团……1980年,泰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但这个孩子却患有唐氏综合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撼,我有一阵子以为自己的人生终结了。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写我的小说,但从来不去触碰这个主题。2000年以后,我决定正视这个问题,因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