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灵魂漂泊者的杰作——嘉道里公馆

作者:竹林    更新时间:2016-03-08 11:30:48

也许是上帝的安排,犹太人的灵魂注定是漂泊的。无论十九世纪末中东的反犹排犹,还是二十世纪中希特勒的血腥屠杀,都使这个民族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是命运之神的恶作剧,并不能阻止漂泊者们在世界各地攫取财富。

19 世纪的资本主义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紧闭的门户,乘着最惠国待遇的西风,世居巴格达的犹太人艾利·嘉道里(Elly Kadoories)漂越地中海、印度洋,经印度、香港来到上海。

嘉道里被卷进命运的大潮、离开家乡时才十三岁。十三岁的小嘉道里终于在香港他乡遇老乡,进了同样来自巴格达的沙逊家属办的沙逊公司,当了一名小职员。两个同命运的家属在漂泊中相遇,从此结成了姻亲。

犹太人的精明基因在小嘉道里身上不断地复制。几度春秋,他成了沙逊公司的上海业务主管。1905年,嘉道里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公司,专营股票业务。不久他又坐上了上海外资联合股票公司董事长的宝座,与沙逊家属平起平坐,成了上海有名的大富商。

钱途上一帆风顺的嘉道里突然被上帝猛绊了一脚——住所着火,妻子为了让保姆逃生,自己葬身火海。失去爱妻的嘉道里离开伤心地去了伦敦,想让时间之手抚平心中的悲伤。不料抽刀断水水更流。距离无法割断对亡妻的思念,他决定在爱妻的灵魂安息地建一座豪宅,让嘉道里家属永远陪伴着她。

沪西大西路(今延安西路)22亩土地购下了,设计者是自己的朋友、建筑师格兰汉姆·布朗。嗜酒的布朗酒后的艺术灵感随着他的灵魂飘然欲仙。他的设计独特而恢宏。建筑商一核算,竟需白银一百万两:是不是规模太大太豪华了?这位建筑师像我国诗仙李白一样豪迈。他醉眼朦胧地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嘉道里毫不犹豫地签下了预算支票。1924年,富丽堂皇的豪宅落成了。通体洁白的意大利大理石大厦,画栋雕梁,俨然是一座欧洲帝王的皇宫。皇宫前的大草坪酷似一座御花园……

但命运之神还得让“皇宫”里的“皇帝”漂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上海。他们与反犹主义的德国法西斯一鼻孔出气。艾利·嘉道里进了日军集中营;三年后,他的灵魂在集中营升天,脱离了苦海。

然而布朗的醉语成谶,嘉道里公馆真的成了“众乐乐”的场所——1953年,关注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宋庆龄先生,征得嘉道里家属同意,将它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宫殿——上海市少年宫。

聆听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欢声笑语,瞧着他们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嘉道里和布朗先生们漂泊的灵魂也该含笑九泉了。

                                           (写于2001年)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