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永远的贵族——国泰大戏院

作者:竹林    更新时间:2016-03-08 11:30:30

上个世纪文革结束后的某年,一个寒冷的冬日的下午,路经淮海中路茂名路时,正值国泰大戏院电影散场。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中,我突然瞥见了另类——一个干瘦的小老头,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破烂工作服,跛着一条腿,缩着脖子夹杂在人流中踽踽而行,尖尖的脑袋上几茎白发在寒风中飘舞。

“沈家伯伯!”我赶紧叫住了他,“干什么来了?”

“国泰大戏院看戏!”他理直气壮。看见边上有一家饭店,我料定他腹中空空,便问:“吃饭了没有?”

他的气不壮了,低下头轻声说:“我的预算只有戏票和来回的火车票钱……”

我苦笑了一下,将他领进了饭店。他是我十多年前在苏州写一部电影剧本时认识的,我的一位同学的伯父,孑身一人,一辈子追求戏剧电影艺术,文革中作为“夏衍的孝子贤孙”关在狱中被打断了一条腿,出狱后落实政策到一家珠宝厂当了锅炉工。可只要一谈到电影戏剧,他依然会眼睛发亮。开口闭口莎士比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汉卿、曹禺。他说40 年代曾是复旦剧社的骨干,参加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导演……

在饭桌边坐下,他坚持只要了一碗浇头面,就和我滔滔不绝起来:“我对国泰大戏院可是情有独钟。想当年,我们剧社常常到这里排练……最近见到报纸上说‘国泰’恢复演出了,我就下决心来看一场戏。”说着,他竟又向我介绍起这家影剧院来,“我从小在这附近长大。1932年元旦戏院落成时,父亲带我来看首映,放的是美国米高梅影业公司的文艺片《灵肉之门》。他还用流利的英语说出了片名。“戏院老板是英籍华裔卢根。当时这是全上海、也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吃价的影剧院:红砖白缝,庄重素雅的法国式建筑,座落在上海最繁华的贵族区霞飞路迈尔西爱路(即今淮海路茂名路)口。站在迈尔西爱路口往东看,就像有一艘张满了帆的大船在朝你迎面驶来,里面一千多只座位的大厅没有一根柱子,气派极了。记得首映那天《申报》的标题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里面的灯光、放映设备,全是一流的美国货。”

一碗面下肚,他越说越起劲:“戏剧影视艺术是贵族,我虽然穷得像瘪三一样,一辈子没什么作为,但总算与‘贵族’有缘,也不枉此一生了。”

我的胸口有些堵,只好支支吾吾地安慰他:“你是生不逢时,才华被埋没了。”

可他却突然张开只剩下几颗牙齿的嘴巴笑了:“沉舟侧畔千帆过啊。今天我能来国泰大戏院看最后一回戏,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一语竟成谶。没过多久,老人果然在苏州某书场听书时趴在桌上溘然而逝了。临终时身上还披着那天临别时我送给他御寒的那件棉大衣。

一个对艺术追求了一生的人,就这样在时代的洪流里无声无息地沉没了,连个泡沫也没有留下。但我总觉得他也是个贵族,精神上的贵族。如今,上海可以说是全国城市中的贵族;而国泰大戏院仍座落在上海的贵族地段,在新时代潮流下又换上了新装。它依然是贵族们的娱乐地。在如今市场经济的法则下,只有它是永远的贵族。

然而,什么时候,经济贵族和精神贵族能和谐地融为一体,那就真正达到了具有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社会。我虔诚地期待着。

                                                 (写于2001年)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