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石

作者:许枫    更新时间:2016-01-12 15:26:25

婉  儿  石

001 长安城西的九羊村酒馆,门面不大却名气不小。名气不小的原因,一是九羊村的十八个招牌羊肉菜肴,如“背水焖全羊”、“鱼腹藏勇”、“青红皂白”、“龙门三惊”等等,风味独特,且都有别样故事;二是名动天下的大唐翰林院待诏翰林、“谪仙”李白,常与贺知章、李适之、苏晋、张旭、崔宗之、焦遂、汝阳王李琎,在此馆夜宴;三,还是李白,与号称“素狂”、“素醉”的狂草书法家怀素和尚,常在此馆白昼狂饮,大醉之后,白为诗,素为书。

这“三”,正是不少大臣诟病李白的最大理由——李白身为待诏翰林,应在院内上班,皇上有宣,要随叫随到,他却偏偏大白天不上班,放荡不羁,视律令规条为草芥,沉醉张狂,成何体统!

李白不屑一辩,反而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三月中旬上疏,恳请玄宗皇帝准他辞官离京、游山赏水。

这一天,三月月底,李白又与经常不坐禅不念经的怀素,在九羊村狂饮。忽然,有小太监进馆,称皇上传召,召李翰林入宫。

李白唉唉,别过怀素,出门上马。他歪歪晃晃地随了小太监,进宫、上殿、拐入偏殿。

偏殿之中,唐玄宗李隆基独坐金玉椅上。见李白醉昏昏扶不正的样,淡淡一笑,随手指了指右侧一个锦缎作垫的花瓷坐墩。

那小太监扶李白坐下,躬身退出偏殿。

“李翰林,你,又是大醉?”玄宗看一眼李白,又看一看案桌上七八寸高的一块跪姿人型紫玉石,石边,还有一个镶嵌金银宝石的不大的藤箱。

“臣,臣醉了……抱歉……”李白已是八分醉,但在皇帝座前,毕竟不好意思躺倒酣睡。

“李翰林,问你,”玄宗声调平静,双目却是灼亮,“朕当年杀了上官婉儿,错是不错?”

李白大吃一惊,八分醉醒了七分半。数月前,某大臣曾上奏,称李白与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太子宾客贺知章、长史张旭、户部侍郎苏晋等结交甚密,时人称为“酒八仙人”,然“八仙之意,恐不在酒”。虽然玄宗的批复是“八仙于酒中,恣意纵情而无阴谋”,但汝阳王因此立即小心收敛,贺知章更是告老还乡。所以,李白进宫前,还以为玄宗会提贺知章和他的辞官之事,不料,竟是如此难题!

002 上官婉儿,乃大唐太宗、高宗两朝重臣上官仪的孙女。高宗曾欲废武后则天,上官仪赞成并草拟了诏书,然而未能废成。武则天因此深恨上官仪,后来以废太子李忠谋反案为由,将上官仪、上官庭芝父子处死,女眷皆籍没为奴。庭芝之妻郑氏和襁褓中的“三月女婴”上官婉儿,也被配入内宫为奴。

婉儿十四岁时,诗文有名,武后试之,婉儿落笔如飞,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文采漪丽的千字文章。武后自此重用婉儿。皇太子李贤请封婉儿为太子妃,武后不准。不久,李贤被废,迁巴州(今四川巴中),又被迫自杀。婉儿深为同情然不敢表露。武后称帝后,婉儿“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唐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以后,愈信婉儿,封婉儿为昭容(名列贵、淑、德、贤四妃和昭仪之后的第六位,正二品),独掌内文书,权倾朝野。婉儿从十七岁起,与中宗、梁王武三思、中书侍郎崔湜等等有男女情事,妖冶风流娇媚万种。但她在经过太子李重俊逼宫被杀、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等大事之后,自感前途险恶。为此,婉儿暗中脱离韦氏集团,附靠太平公主,并手拟中宗遗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韦后执政,相王旦辅政。”然仅过数日,韦后和统领天下兵马的韦温,强行罢去了相王李旦的辅政权位。

003 同年七月,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即今玄宗)与太平公主合谋,起兵攻入宫中,羽林军诸部先后反戈,助临淄王,杀韦后、安乐公主。韦温逃逸,后被捕、处死。

临淄王令将军刘幽求诛杀婉儿,婉儿令上千宫女,薄衣列队,秉烛含笑,迎刘幽求,并出示所拟中宗遗诏。刘回马急报,临淄王曰:“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将后悔无及。”刘幽求遵命,马返军前,斩婉儿于旗下。而上千宫女,都遵照婉儿最后一道内宫命令,离宫而去,虽死亦不可阻。

而今,婉儿已逝三十四年,玄宗为何要问“错杀否?”

李白扪心自问,若说“不错”,当然会无风无浪。只是婉儿华采绝代,如果没有她力推新人,何来今日盛唐诗文?要说她该杀,心中实在不忍。然而,若说“错”,或许会招致龙颜大怒。何况以婉儿的魅力、能力,也真的足以扰乱宫廷、威胁玄宗的帝位。她,难道不该杀?

“太白,何以不答?”玄宗这次开言,唤的却是李白的字,那灼灼的目光,也柔和了许多。

李白抬头,说:“陛下,诛杀婉儿,错也。”

“为何是错?”玄宗又问。

“一、婉儿乃天下第一才女,为大唐皇家立有大功;二、回首往事,是大唐皇家对不起上官一家;三、‘妖淫渎乱’非自婉儿始,非自婉儿止,‘三月女婴’襁褓之中,一夜之间;籍没为奴,自小苦楚,得势放纵,而难构死罪;四、陛下当初曾说‘今日不诛,将后悔无及’,而此言一出之际、婉儿一死之后,陛下已是悔了;口说不诛将悔,心却诛而即悔。”李白站起身,又说:“故婉儿死后三年,陛下即为婉儿汇编诗集,凡二十卷。天下无人言陛下诛婉儿为错,而陛下早已悔错知错纠错也!”

玄宗双目之中,忽有泪光一烁。李白所言,中玄宗心深之处。他默然一会,将案桌上的跪姿人形紫玉石和装石的精致藤箱,赐予李白。

“请问陛下,此石何名?”李白轻抚石头,问。

“此石,即是婉儿石。婉儿临死之前,将此石交刘幽求将军呈送于朕,并留言,‘请临淄王将此婉儿石,转送予敢言错杀婉儿且诗名高于婉儿者’。”

玄宗又令宫中女官捧给李白十张银票,计黄金千两,并钦准李白辞官离京、游走山水。

李白叩谢,心潮起伏。

004 当晚,李白、苏晋、张旭、焦遂、怀素又在九羊村酒馆夜宴。汝阳王李琎未出席,却派人送来两箱二十四瓷瓶上好骊台酒。李白等大醉,夜半方各各散归。

夜深人静。醉卧床上的李白,忽听得房中有妙龄女子之歌声。他心中奇怪,点灯起床察看,呵,这歌声,居然是从桌上那只藤箱中发出的!

李白疑疑惑惑、小心翼翼地掀开箱盖,那女子的歌声就戛然而止。李白取出那块婉儿石,摆在桌上,说:“婉儿啊,据说你是从容赴死,又何必送上跪石呢?”

“耶,这事你就弄错了,我所跪的,是玄宗的老爹。”婉儿石发出了声音,“当初,刘幽求将军说,临淄王不肯不杀我,我就展眉一笑,将此跪石交刘将军转呈临淄王,说,‘请临淄王将此婉儿石让相王看过后,转送予敢言错杀婉儿且诗名高于婉儿者’。随后,从容赴死。”

李白想一想,说:“陛下对我所说,少了前一句。那,相王李旦,和此石有何关系?”

“相王原封殷王,比我大两岁,孩提之时,喜欢和我玩。一次,他失足滑入宫中池塘,是我立即跳下水,以长袖救了他。我十二岁时,太监朱珙、陈秉先逼我跪下,令我褪尽衣衫,供他俩狎玩。我虽跪下,但誓死不从,朱、陈即欲将我抛入蝎窟,让蝎群活活咬死我。”

“大唐宫中有蝎窟?”李白惊问。

“不但有蝎窟,还有蛇窟、狼窟、蚁窟。我的儿时朋友小雪儿、小霜儿,就是被朱、陈两太监随便安个罪名,便被抛入蚁窟、蛇窟致死的。”

“那你……”

“正巧十四岁的殷王路过,即喝令朱、陈住手。朱、陈诬我偷了什么玉器,非要害我,殷王就大叫;武后听见了,就循声而来;朱、陈恐慌,急蹿而去。相王挽我之手,又接连吻我三次。可惜,中宗即位后,就召幸了我。不久,武后废中宗,立殷王为睿宗,而与我,咫尺天涯。一年后,武后又废睿宗,我当庭跪求武后‘请勿再虐子’。武后大怒,欲杀我,我不屈。睿宗涕下,愿与我同死。武后拂袖而去,竟没有杀我。永昌年间,武后得此跪姿人形石,说,‘此石如婉儿,跪而不屈’,即将此石赐我。相王知道了,说,‘我见婉儿跪而不屈,两次也’。所以,相王见此跪石后,对临淄王和太平公主说,‘前诛上官仪,后诛婉儿,应是李家之愧’。哎,李太白,你退后一丈,左右移步看此石,即知我之不屈。”

“噢,原来如此。”李白说着,退后一丈,左移,又右移,果然看到此石显现的婉儿少女体形,直腰、挺胸、昂首,无畏不屈,傲气逼人。

“李太白,你的诗,真的很好。”婉儿说。

“我也喜欢你的诗。最喜欢的,是你的《彩书怨》,”李白以指叩桌,叩出节拍,然后轻吟,“‘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还有,你在三会寺写的‘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很有气势。你的二十卷诗集里,还有写高山大河狂风长云的,让人惊讶你怎么不是个大丈夫。”

婉儿笑了,说:“我呀,喜欢你的《望天门山》、《蜀道难》、《将进酒》,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最喜欢的,哪一首?”

“是,是下一首下一首下一首中的某一首。”

“好,好。”李白眉毛飞扬,忽又有些难堪,“婉儿啊,我和你说话,总觉得你是个女孩,可你今年,该是八十岁了。”

“不,我在阳世,是四十六岁,在阴世,是十六岁。”

“那你,能不能出此玉石,与我月下同饮?”

“现在不行。我可不敢坏了阴世的规矩。”

“那你,何日能够出石?”

“不知道。只有等我拿到通阳牒文,才可以在夜里出石,与你相见。”

李白扼腕,说:“我和你,相知恨晚,相听恨晚,相见更恨晚矣!”

两人畅谈,直至东方既白。

005 六天后,李适之、张旭、怀素、崔宗之等,于十里长亭送李白离京出游。送得最远的是怀素,一直送了二百里。自此,李白悠悠然地逢山赏山,遇水观水,醉后作诗,兴来长歌。到了夜里,就摆出婉儿石,与婉儿聊天侃地。不过,婉儿经常不在紫玉石中,因为她在阴世,还有很多事情。

时光似水,一流半年。半年里,李白数次请婉儿出石,但婉儿却一直没有拿到通阳牒文。有一次,李白突然想起那两个奸恶太监,婉儿就招来小雪儿小霜儿的魂。小雪儿小霜儿也不能显形,但告诉李白:婉儿被武后选用后第三天,就下令将朱、陈两太监抛入蝎窟,为小雪儿小霜儿和所有被害的女奴报了仇。之后,婉儿又下令,将蝎窟、蛇窟、狼窟、蚁窟全部毁去。

006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春,李白和杜甫相遇洛阳,二人同游,至大梁(今开封),与高适会于梁园。于是,三人同游;八月,入山东。一日,上黄河渡船,船却纹丝不动。原来,是婉儿石变得奇重而将船镇住。李白即大呼“快快下船”,全船数十人和另外两船渡客均下船。李白亦下船,而婉儿石立轻。不一刻,狂风骤起,黄河巨浪滚滚而下。三船渡客,都千谢万谢李白。李白把藤箱抱在胸前,说:“婉儿婉儿,你虽为鬼魂,而心乃大善也!”

黄河未渡,三人到任城(今济宁)。李白请杜甫、高适入住他家——李白结发之妻许氏,乃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公元736年,李白、许氏携女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此地。737年,得子伯禽;一年后,许氏逝世。李白为功名长期离家,又好山水,儿女只能靠亲友照顾。于是,众亲友及杜甫、高适力劝李白再娶。夜,李白问石,石中婉儿说:“儿女无母,苦不堪言。”十余日后,李白娶周氏。周氏贤淑,予平阳、伯禽源源不尽之温爱。

冬,李白、杜甫、高适应齐州(今济南)贤达之邀,到泺泉(今趵突泉)宴饮。赴宴前,李白藏婉儿石于怀中。近月来,泺泉因冬日水少而波浪不起,然每当李、杜、高一喝酒一吟诗,婉儿石就上下律动,如击节,那泺泉,就轰轰哗哗地喷出八九丈高的水柱,非常壮观。

夜,李、杜、高在泺泉边的明湖楼度宿。

李白迷迷糊糊地睡不着,总觉得今夜婉儿会和他说话。

果然,半夜时分,藤箱里的婉儿吟起诗来。

李白跃身起床,掀开箱盖,将婉儿石摆在桌子上。

婉儿欢笑,从紫玉石中盈然而出。她,云鬓轻挽,眉如月弯,嘴鼻小巧,明眸可爱又可怜。她,一笑两酒窝,动移犹如风拂莲。这柔美娇好、绝世妩媚的婉儿,令李白心中震撼!

李白、婉儿相互行礼。李白问道:“你终于拿到通阳牒文了?”

“是。那天阻止三渡船过黄河一事,受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赞赏;地藏菩萨即特颁通阳牒文予我,还让我选配两名丫环。”婉儿一招手,十二三岁的小雪儿、小霜儿就笑嘻嘻地随风旋了出来。婉儿又招手,李白的房门自开,不慌不忙走进来的,居然是怀素和尚,和尚身后,是杜甫、高适。

李白大喜过望,请怀素、婉儿、杜甫、高适坐下。婉儿说:“小雪儿小霜儿,上茶。”那小雪儿小霜儿,就凭空送上了特等香茶和各式点心。

五人环坐品茗,放纵性情而高谈阔论。婉儿与李白耳语,然后说:“诸位高人,今夜,我即席为李太白之诗谱曲并吟唱,不知诸位愿听否?”

杜甫、高适、怀素大声叫好。

007 婉儿低眉凝思,随后将李白的《子夜吴歌》、《关山月》、《蜀道难》、《将进酒》四首诗的曲谱,行云流水般地写了出来。

杜甫、高适、怀素十分佩服。

婉儿移步屋中,用情歌唱;小雪儿小霜儿,以笛、筝伴奏。

哦,“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哦,“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哦,“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天上来”……

杜甫、高适随曲击拍,李白深为感动。怀素不知从何处提来一坛酒,大喝,大醉,然后在墙壁上,龙走蛇飞地草书了李白的这四首诗。

婉儿顾盼李白,脉脉含情;李白欣赏婉儿,心中却别有滋味。

泺泉以东,忽传鸡鸣之声。

婉儿一曲终了,盈然入石。小雪儿小霜儿,也随风一旋没了踪影。李白环顾,怀素、杜甫、高适也都不见了。

李白出房门,叫醒了隔壁的杜甫、高适。

“你俩和怀素,刚才还在我房中品茗、饮酒、听婉儿唱歌,怎么一眨眼,就都散了?”李白问。

“品茗、饮酒、听歌?在你房里?”杜甫茫然。

“啊,怀素来了?还有婉儿?”高适侧头看杜甫,两人面面相觑,如坠云雾之中。

李白请杜甫、高适进他房间,房中有茶香、酒香,却不见茶杯、酒坛、盘碗和点心。然而,那墙上,居然真的是怀素草书的《子夜吴歌》等四首诗。

杜甫、高适,大愕不解。

李白长喟,感悟婉儿鬼神之力,超奇非凡。

自此,婉儿每月出石数次,与李白或品茗,或宴饮,或漫步山林,或泛舟江湖。

008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白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747年,李白携婉儿石游越中,追悼亦师亦友的贺知章——当年,就是贺知章赞叹李白为“谪仙人”,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之诗,也是大唐上乘佳作之一。

然后,李白与婉儿夜游天台,登华顶崖岩,探铜壶滴漏,观石梁飞瀑,拜国清隋梅。

拜毕,婉儿随手点化出青石桌凳,又唤小雪儿小霜儿送上香茶果品,两人谈诗论文,各有高见。

婉儿说:“太白,你写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令我联想翩翩。”

“唉,想风华当年,我也曾经,怀激烈凌云之志、奋横扫千军之气,可我太看重自在,又无学历、籍位,所以,回首功业,只是空茫一片。”

“你是大汉飞将军李广的第二十五代孙,怎么没有学历、籍位?”

李白苦笑。

原来,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至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恢复李姓。父亲因迁居,改名为“客”。李客曾说,他是凉武昭王李暠的第八代孙,与唐朝皇室同宗,然家族谱牒已失,不能录入宗正寺,列编依籍。大唐律令,无籍位者之子,不准参加科举考试。李白虽然也曾是供奉翰林,但只能算是玄宗开恩而被破格擢升的编外官员而已。

“婉儿啊,狂放自傲的我,又是无学历无籍位的我,又怎能长居官场而摧眉折腰?玄宗胸襟开阔,欲将我列入皇家宗室,然李唐皇家诸王及外戚,无一认我。也有不少文人、考究家,认为我不是李暠的后代,而是李广之孙、叛汉大将李陵的后代。还有人认为,我和李广、李暠毫无关系,只是一介平民之子。我的身世,我父李客也说不清,嘿,嘿……”

“那,要不要让我去问一问阎王、判官?”

“不必了。我之一生,如烟云一缕,飘然而来,自在而去,后人如何评说,与我风马牛不相及也!”

三天后,李白携婉儿石下天台,游历一个多月后,坐船到金陵(今南京)。夜,婉儿从石中出,告诉李白:她已被慈悲观音任为首席文史令,将随观音菩萨去西方举办灯会,约二十日。

李白不由惆怅,他知道观音菩萨那里的一天,乃是凡间的一年。

009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李白之妻周氏在任城去世。两年后,李白在大梁梁园壁上书《梁园吟》,有“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梁王宫闕今安在”等句。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见《梁园吟》,惊而奇之,遂以千金买下此壁。友人称绝,为媒,于是,李白与宗氏成婚。

之后,李白怀藏婉儿石,遍游诸山诸水,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任城县厅壁记》、《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并序》、《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幽州胡马客歌》、《北风行》、《独坐敬亭山》、《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哭晁卿衡》、《秋浦歌十七首》、《赠汪伦》等大量诗篇。

010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秋,李白与宗氏隐居于庐山。冬,肃宗之弟永王李璘水军开至浔阳(今九江),遣使三请李白。李白留婉儿石予宗氏保管,入永王幕府。第二年,永王谋反被诛杀,李白受牵连,被囚于浔阳大狱。宗氏急下庐山,八方奔走营救。李白问宗氏:“婉儿石今置何处?”宗氏答曰:“已忘矣。”

忽一日,婉儿夜入李白囚室,说:“太白,明天一早,宣慰大使崔涣将接你出狱,并由御史中丞宋若思招你入其幕府。今夜,我将飞赴长安,因为肃宗还是想杀你。我的紫玉石,现在庐山花径,明夜,小雪儿小霜儿会将此石送归于你。你,好自为之,这一时,不要再张狂。”

李白惊醒,乃南柯一梦。

第二天一早,崔涣果然前来,接李白出狱;随后,宋若思派车马,接李白入宋军大营,入幕府。当夜,小雪儿小霜儿送来了婉儿石,并告诉李白,婉儿知李白被囚,即向观音菩萨请假一个时辰,急赴浔阳,入崔涣、宋若思梦中,请援救李白;又入李白梦中,告诉消息。

当夜,婉儿飞抵长安。长安城中,已有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上书,请以全部功劳、职权、爵位,抵消李白之罪。郭子仪一上书,大将李光弼、马璘等也一一附议救李白。吏部尚书、太子太师、鲁郡公颜真卿和右相李泌等文臣,则联名上奏恳请免李白之死罪。最激动的是号称“素狂张颠”的大书法家怀素、张旭,二人合写万言狂草,称李太白为奇绝无比、千年难得的天才、诗仙,肃宗如杀太白,将上违天理、下忤祖宗、愚笨鄙劣、遗臭万代——这就是说,太白如死,怀素张旭也愿一起死。

肃宗大怒,将郭子仪、颜真卿等文臣武将的奏本撂在一旁,又将怀素、张旭关入大狱。

于是,婉儿请大唐太宗、高宗、武后、睿宗、玄宗、平阳公主、李贤、李琎等皇家宗亲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李靖、褚遂良、上官仪、狄仁杰、姚崇、宋璟、张说等名臣名将共99人,入肃宗梦中规劝。肃宗惊而畏,诺诺而允不杀李白。

当年十月,怀素、张旭被释放。年底,肃宗下旨,令流放李白至夜郎(今贵州境内)。流放途中,李白常常捧出婉儿石,抚之唤之。然婉儿在观音处忙碌,不在石中。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肃宗下诏,大赦天下。此时,李白正在奉节夔门,即放舟东下,作千古名诗《早发白帝城》。

当夜,舟过巫峡。忽然,婉儿和小雪儿小霜儿,轻烟一般飘入舟中。李白大喜,与婉儿小酌细语。天将明,婉儿、小雪儿小霜儿又飘去,婉儿留言曰:“三年后,你可在巫峡以东会我。”

011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送妻子宗氏上庐山,然后游皖南、金陵等地。年中,欲投大将、太尉李光弼幕府,因病未果。随后,至安徽当涂族叔李阳冰处寄居。

012 大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李白病重,于枕上授所有诗文予李阳冰以编集。十一月,赋《临终歌》而卒,葬于当涂城东南十里的龙山东麓(54年后,由历任歙、湖、苏三州刺史并进拜宣歙观察使的范传正,迁墓葬于隔河六里的青山之阳)。

然而,当天夜中,数十万人梦见李白缓步于采石矶,双手捧婉儿石,上小舟泛于长江轻浪之上,狂饮。空中皓月,投影于江面,而婉儿、小雪儿、小霜儿,嬉笑而从波上月中出。李白开怀大笑,又长歌,然后牵婉儿之手,捉月入江……

而婉儿石,也同入浩荡长江之中……

013 公元2008年10月27日,我在海天佛国普陀山呈拙作《普陀紫潮》及《普陀八韵》予普陀全山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戒忍大法师。匆匆一晤,寥寥数语,也算是命线有缘、萍水相交。

当夜,梦见李白和婉儿。太白手抚之婉儿石,已非跪姿也。

三人坐于千步沙海滩上,品茗清谈。

李白说:“我乃道士,但敬崇观音菩萨,故在蓟县独乐寺,书‘观音之阁’四个大字。日前,读上海大学者余秋雨先生所作‘六合烟光隔洪波,云水三千何谓我。唯余一念曰慈悲,芒鞋拄杖上普陀’之好诗,不胜感叹。而你许枫先生,所作《普陀八韵》,也是好诗。”

“许先生,你的《普陀八韵》,太白和我已在戒忍大法师那儿看了。”婉儿说,“我很喜欢八韵之《紫竹寂境》——‘清宁普陀论空清,心字石刻见忍心。大悲梦外关山月,痴将帆影入梵音。’还有《天门听潮》——‘一重百重万重潮,大法观音信手造。千秋潮声归无声,方悟镜台是空超。’”

“在诗仙李太白和您大唐第一才女上官婉儿座前,我不敢放傲。我,只是一个‘空山听雨之作文者’。”

“你将《普陀八韵》和余先生的诗相比,如何?”李白问。

我不由想起昨晚与印海法师和普宝斋主人王永富先生“文人、僧人、商人不可比,我你他她它均不可比”的议论,就说:“我把我和余秋雨先生比,是我错;而您李太白,如将太白、婉儿、余先生或我相比,那就是,您错。”

言罢,三人相顾而大笑。

10月29日,我乘洛迦山号轮船返上海。半夜时分,小雪儿小霜儿进入客舱,将我请上九彩祥云,飘飞至莲花洋上。李白、婉儿拍手笑迎,又引我谒见观音菩萨。观音一笑,黑夜瞬间化为万里晴空。

原来,经慈悲观音允准,婉儿将为李白举办盛大的太白歌会。歌会于万里海浪中的一片粼波之上,化宝光熠熠的婉儿石为舞台,汇集歌手、乐师、舞者99万9999人;而坐于九彩祥云上的观众,有9999万9999人,其中有我的父母、老师、亲朋好友、小学、中学、大学的代表毛仁浙尤佳祥吕嘉新周礼民赵南魏书宋胡树鲜丁海沧马新烽、邱良久、张曼,新疆、兵团、塔里木的数百万战友,等等,加上迟来的我,恰合了八亿之数。九彩祥云不排座序,没有高低贵贱,上下开合,神奇环转,令每个人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我放眼望去,只见观众听众之中,三皇五帝女娲大禹笑谈天象,佛祖老聃孔丘庄周辨析天道;周武秦皇汉文唐宗点数远帆,鲁班李冰张衡华佗观赏近车;屈原司马迁苏轼陆游推敲文辞,仓颉王羲之蔡伦怀素排比字词;管仲张良魏征包公孙悟空陆陇其叩云听雨,孙武蒙恬韩信关羽岳飞袁崇焕戚继光石达开林则徐拨雾观风。

哦,我还望见周恩来贺龙朱德陈独秀刘子东**粟裕蒋介石张治中白崇禧陈诚孙立人傅作义,畅谈抗日战争,复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望见方志敏曾中生张自忠方先觉谢晋元戴安澜叶挺陈嘉庚冯白驹陈少敏马寅初郭永怀邓稼先,炼铸民族良心中华脊梁。

而更多更多的,是中国历代有骨气有良心的凡人,他们都是敬崇慈悲观音的平民,都是喜爱李白诗篇的百姓。

太白歌会的总指挥,是婉儿。

歌会开始,共咏唱李白的诗曲《关山月》、《长干行》、《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等二十七首,歌声或高亢或明畅或优雅或绵长,动荡天宇,传扬万里。天下所有敬崇观音、喜爱太白的人,都听到了这妙绝时空的歌声。

我忽而醒来,知秋梦已去,而太白诗情、婉儿风采,将永镌我心。而那块神秘瑰美的婉儿石,总有一天,会自然而然地映耀于我的眼帘。

                                                                                                                                      (完)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