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书 > 理论批评 > 文学理论 > 远离“文化塑城”的几种可能

远离“文化塑城”的几种可能

作者:徐勇 类别:文学理论 网友评分:
专家评分:
  • 内容简介
  • 作品信息

徐勇:《远离“文化塑城”的几种可能》,探讨近年来城市写作的空间构形及其新变,聚焦当代城市书写中全球化与文化化的耦合。刊于《上海文学》2016年9月号。

最后更新日期:2017-06-02

查看所有章节>> 最新章节
(更新于: 2017-06-02 10:16:42)
  杨则纬小说中的这一意图和效果的悖论,恰恰表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书写中的新的倾向:“去文化化”并没有相应地带来城市景观的独特性的呈现,反而越发显示出其与全球化的接轨。这一倾向的出现,当然与作为“80后”乃至“70后”的缺少历史感有关。他们的小说写作不像他们的父辈(“50后”)们那样沉重,但又受到大国崛起语境下传统文化复兴的影响,他们没有历史的债务,却又表现出“文化化”的兴趣,其结果,文化常常只成为他们的城市写作中的标签(杨则纬之外,典型如笛安的《圆寂》),古城墙的面影意外地成为星巴克的装饰与其并行不悖地彼此共存。可见,城市写作中的城市景观的呈现,仅仅“去文化化”是不够的。因为毕竟,今天的城市空......
  • 最新评论
  • 专家评论
我要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