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凤凰涅槃(1)

作者:枯泉    更新时间:2014-08-05 17:50:07

传说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从此鲜美异常,不再死。

雄伟的大黑山上,五色霞光映射出长达数公里的时光隧道和漫天的彩虹,高达数十米的烈焰从山顶喷薄而出,天上飞瀑倾盆而下,在水与火的交融中,凤在歌鸣,凰在和弦,演绎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话,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从此,凤凰在火中涅槃,得到永生!

这个流芳千古的美丽传说,与山、与水,紧密相连。

祁仪多山,而镇在山外。

祁仪镇,成集于明末。咸丰八年至十一年(1858年——1861年)间,捻军入祁仪。不知是那一年的那一个季节,捻军的一把大火,把繁华的出山口大镇,在数天之内化为灰烬!

失去家乡的祁仪人,数年之后,被迫在距原址西南2公里的清水河对面重新建造家园。那时的祁仪人,也许是信仰中国古代五行中水能克火之说的缘故,新址选座在祁河、仪河、清水河三河环抱,背后紧靠大山的山水宝地之间。实现了火中毁灭,火中涅槃;临水再生,临水永生;依山为帐,傍水而生;山养水育,渐次崛起,逐步走向繁华的辉煌之路!

源潭多水,而镇在水间。

前文已经提起过,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的一场洪水灾难,迫使源潭集市东迁。实现了水中毁灭,水中涅槃,潭中乘龙,水上聚财,陆地进宝,民众倡商,走上了经济繁荣的大发展!

一山一水二个古老的大镇,历史老人让他们一样地都是从毁灭走向新生。他们举步艰难的脚步,应该如何行走?哪里才是正确的方向呢?

祁仪是山区,靠山吃山,相对闭塞,行走的绝不蹒跚而漫长。但祁仪人,正像山的胸怀一样,性情朴实不张扬;耕劳之余,聘师教子;不论家底厚薄,皆以子女能读书为荣。纯朴的民风,厚蕴的文化土壤,注定她不会默默无闻久而不发,一旦爆发,将发出举世耀眼的光辉!

冯友兰诞生了。一道举世瞩目的霞光把中西文化融为一体……紧接着,冯景兰、冯淑兰、李季、李文元、冯钟钺、宗璞……他们中,有博士、硕士、大学生、军人、小学文化文化程度的农民,他们都成功了。成为了著名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他们不属于一个单一的学科,是集哲学、教育、地质、航空、文学等多领域的一群人。

这一群人,就是从一个偏僻的小山乡里走出来的一个文化群体!

源潭是水乡,水是鱼米之乡。水路陆路,四通八达。源潭人,正如唐河水一样精灵,男人勇敢,女人聪婈;男人是水中白条,女人是龙宫精灵;筑码头,聚财源,富不忘育子,创办学堂。水一样精灵的文化理念,注定她一定会很快就要崛起。

不久,她就成了中原的“小汉口”、“小上海”!

日产白酒十万余斤;日产香烟2300余条,年产香油一百多万斤;百货、日杂、竹器铁银铜器加工、印刷、染坊各类店铺一百八十多家,商品远销川、黔、陕鄂等省,人口猛增至四万多人……

这工商业的成就,就是从一个不显眼的水陆码头发展壮大起来的!

祁仪人,源潭人,都在勇敢地往前走,都在不断地追求,他们追求的目标是美好、美好,更美好!

美好的终点,就是极致!

2010-07-11晚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