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出关新编

作者:竹林    更新时间:2016-03-08 11:24:57

黄叶飘零,秋风吹来阵阵寒意。镇守函谷关的关长尹喜喝了几两酒,有点醉意蒙眬,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他的第N代孩子尹画通过时间隧道前来看望他这个老爷爷了。虽然沉浸在超越时空的祖孙之情中,尹关长还是忠于职守的。他抬眼一望,只见一个头顶上只剩了几绺白发的“无齿之徒”乘着牛车摇摇晃晃地过来了。

“那不是老子吗?”尹喜连忙迎上前去。

“老朽正是。”老子应答。

风一吹,酒醒了,尹喜转眼一想,这老家伙不过是个图书管理员而已,虽听说他在皇家图书馆博览群书,可看他这副穷酸打扮,想必也没什么花头。

“李耳,”尹喜不再尊称“老子”,而是直呼其名了。“你不是大学问家吗?连孔子也请教过你,说你是人之龙呢。”

“不敢不敢。”老子的谦虚状颇为可疑,“人家说我的学问太杂,没什么用啦!”

“那倒也是,”尹喜乘着酒兴说,“人嘛,就是要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我的画儿告诉我,他的同班同学寒哥哥,数理化都不及格,高中也不读了,可人家学会了写小说,财源滚滚而来,小小年纪连宝马也开上了,哪像你坐一辆破牛车!还有画儿她妈最敬仰的数学家陈景润,连吃饭穿衣都模模糊糊,照样出大名。可你杂七杂八的书读了一大堆,却一无所长。”

老子不想听这醉鬼啰嗦,只求他快点开门放行:“我年纪大了,想到山里去了此残生,请开一下关门。”

尹喜说:“开门可以,但你必须先给我写点东西,也算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得起你一辈子读的那些书。”

老子无奈,夜里在小旅馆住下,写了一堆竹简,数一数足有5000字。他拿了竹简去给尹关长看。可才看了几行,关长大人就光火了:“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不知所云,莫名其妙!这玩意是对升官有好处呢,还是发财有用?”他想一把火烧掉这些文字,可又一想,不如留着,以后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代,告诉他们学无所专就是这个结果。

画儿在老爷爷的教育下专攻数理化,她所崇拜的都是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杰出贡献的重量级人物,比如英国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教授。

一日,霍金来中国讲学,他的关于宇宙起源的新说——“膜的新世界”使无数年轻学子为之倾倒。他说:看啊,那么多宇宙就像水沸腾时冒出的泡泡。我们就住在其中一个泡泡的膜上。这些泡泡从无中产生,如果破裂以后塌缩,又归于无。突然,画儿惊喜地大叫:“啊——我读懂了老子的文章了,他不是说‘道生于无,无生有,有生万物’吗?原来他对宇宙万物的认知比霍金还早,他那些被爷爷说成的杂书并没有白读!”

“不错,贵国老子的理论比我早了2500年。”霍金的语音合成器响了。

画儿激动万分,捧了一束美丽的鲜花上台去献给霍金。这时呈现在霍金脸上的,是孩子般率真的微笑:“小姑娘,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写《果壳中的宇宙》,还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呢。以后我对物理的研究,还会回归到形而上的哲学上去。”

“啊,我懂了,知识越多越好,知识面越广越好,读书和学知识,是不嫌杂的。”画儿终于悟到了“道”。

                             写作贵在创新

当我是个高中生的时候,和现在的高中生一样,向往着那神秘又神圣的大学校园,甚至还梦见了高考……然而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粉碎了我的梦想,以至于大学对我来说,成了永远的梦。因此,当《新读写》编辑部通知我参加他们举办的“2003年高考作文研讨活动”,并要求我和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同时作一次同题作文时,我简直有些兴奋和激动——因为它正好圆了我高考的梦。

拿到试题,我很佩服出题者。因为这个题目确实是对考生语文知识、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实力的测试与考验。作文题是这样的:“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它的思考范围十分宽泛,可以让你纵横捭阖,只要围绕“杂”这个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随意取材发挥,只要言之成理,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顺畅、生动就行。而同时,这个题目确实又是令押题、猜题者所想不到的。

在审题和选择表达的文体时,我首先想到了议论文。这恐怕是每个考生的第一反应。我相信,绝大部分考生都会将它写成议论文,或带议论性质的散文。既然这样,那我应该换一种文体写。因为写文章(包括作文)本身就应该有创新精神(即所谓创意),该标新立异;大多数人都这么写,我就应该换个写法。于是,我决定用小说形式来写。当然,用小说来构思这篇文章,表达关于“杂”的主题,是有些难度的。好在我写惯了小说,这难不倒我,对我来说也算是扬长避短。接着,我就考虑如果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当今的尖端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作一种科学的新的思考,这种构思本身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博和泛(即杂)的肯定和提倡。于是我想到了我国最早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也想到了当代的爱因斯坦、英国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就这样,我很顺手地写出了以上作文《“出关”新编》

                                     (写于2003年)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