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来到嘉定,得这方水土的滋润,写了不少本书,但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快到世纪末时,想买房,跑遍了嘉定,看到喜欢的,囊中羞涩;而价钱能承受的呢,房子又看不中。友人介绍我来到某小区,上了五楼,推门进屋,哇,一地阳光!时值深冬,可心里的感觉温暖如春。再看看房子,那个年代的老房型,进门就是小小的厅,厨卫也是暗的。可两个朝南的房间承接了如瀑的阳光。站在阳台上望下去,绿树、草地,满目苍翠的颜色,空中还传来阵阵鸟鸣。我当即决定,就是这里了。
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区是新成三坊,在新成社区的管辖范围内。
一心向往新成的阳光,所以房子刚装修好,急急忙忙就搬进来了。结果,油漆气味过敏,我病得十分严重,不得不逃回上海。
在病中,心心念念想的是要把房子卖掉,可真有买主上门来,又舍不得了。
终于,开窗通风了一段时间,我又打道回府了。
我的工作是坐在家里爬格子,平时很少出门。要出门呢,无非是为了生计问题。
出来就是迎园中路,这是条不宽的小路。刚来时,道旁的香樟树还小,可不出几年,就壮硕浓密起来了。江南的香樟树是我最喜爱的。它那团团华盖四季常青;一批绿叶脱落了,一批新叶又长出来了;脱落的是青苍的老绿,萌发的是淡黄的嫩绿;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是一派翠绿。我数着香樟树往前走,就到了新成路。
与小家碧玉式的迎园中路相比,新成路的大家风范就显示出来了。宽阔的四车道,行道树是漂亮的法国梧桐。一看到法国梧桐,我就想起小时候住的房子——上海的襄阳路。在秋叶飘零的日子,踩着梧桐的落叶散步,让落叶在脚下发出沙沙声,这是我喜欢的。偏偏,这里的环卫工人太勤快了,凡有叶子落下,立刻就会被扫得干干净净。现在想踩落叶是没门了,除了这一小小的遗憾之外,新成路可以说是完美无暇。因为路况好,开车的自是心旷神怡。走路的呢,也自有乐趣。虽然车来车往,可走在人行道上,常常能嗅到淡淡的青草气息,浓浓的鲜花的芬芳。原来这人行道内侧的花圃里,四时的鲜花常在争艳斗奇。特别是雨后初晴时,微湿凉爽的空气里含了一股格外清甜的味道。此时走到这里,就只想深深地呼吸,然后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那时我就是这样被诱惑着,一直走到了嘉源小区。看见那一栋栋外观精美的巧克力色的楼房,就忍不住走了进去。
从此,嘉源变成了我的一个梦。
其实,嘉源的好并不在于房子本身有多好。当然房子也是不错的,至少跟我现在住的火柴盒式的建筑就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现在房子越造越好,更好的也不是没有。仅我们新成社区,就有新望、复华、上海之春……但我觉得没有哪一处的绿化,比嘉源更加贴近自然。同样的草坪,同样的树,同样精心设计过的道路和花圃,难得嘉源最少那种“精心”的匠气。特别是,沿河的大片草地上,往那儿一站,就是一种“芳草萋萋”的感觉;给点阳光很爽,来点细雨更雅,是可以品茶论诗的去处。
一日,我问来帮我做清洁的阿姨住哪里,她答住嘉源。我惊倒,说你住在那么高级的住宅里来给我这么简陋的房子搞卫生,岂不太委屈了?阿姨笑言:王老师说笑了,嘉源本是她的家乡墅沟大队所在地。墅沟拆迁了,她分得两个大套,儿子一套,女儿一套。儿女都孝顺,但他们都要上班,大白天守着空荡荡的大房间难免东想西想,想到早逝的先生,没福气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反而伤感,由此不如出来做做,让生活更加充实一些。
又一日,阿姨塞给我一张剪报,我接过来,一个标题赫然入目:咖啡什么时候喝最好?
这可是她对我不甚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规劝和引导了。
阿姨有文化,在新成社区是个活动积极分子,从新成街道得到的运动衫裤之类的奖品不在少数。六十多岁的人了,每天早晚两次泡在新成体育馆里锻炼身体,清早跑步,晚上跳舞,还要在各种体育器械上试身手。有一天我眼见她用手吊在双杠上“走”了好几个来回,再次惊倒。
她见我每天坐着不动,建议我也出去“晒晒太阳”。我依言来到了新成公园。
坐落在和政路上的新成公园,那一泓碧水是公园的魂儿。水上有桥,水边有景,哪怕盛夏时节,站在水边的树荫下,就有微微凉爽的风拂面而来。常见年轻的母亲,或幼儿园的老师,带了孩子们来这里玩耍。冬天,暖暖的阳光下,童心大发的大人,也会绕着池水,追着风筝跑。这情景让人感动。我静静地望着这一切,心想,家住新成,真好。同时,也想到了这方天地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他们一定为此倾注了不少心血。
(写于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