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骂人

作者:林继明    更新时间:2015-09-27 06:01:29

骂人总归是不好的事,这似乎是大家的共识,比如两个人争吵,一方口才逊色于对方,开口骂了人,即便这件事情的本身你再有道理,别人也会说,“骂人总是不对的”,假如一方动了手,又有人会说“动手总是不对的”,一方不服说“他嘴巴不干净,我手就不干净”,于是,随着不文明行为的升级,“君子动口不动手”便成了真理。

其实骂人从文明的角度,与无端动手相差无几,街上遇到骂人事情,对于不了解情况又不屑于去了解的人来说,骂人的双方无疑是“狗咬狗”,毫无正义可言。尽管有时候的确也是有出于正义的原因骂人的。换句话说,有些事,有些人,在有些时候的确是应该让人骂的。比如制假药害死了人,比如倾吞了老百姓的活命钱,如果一概不许骂人,虽然可以避免一些好人受冤枉,但也会包庇纵容了所有的该骂的坏分子。

当年鲁迅骂梁实秋“资本家的乏走狗”,虽然他动了粗,有违文人的风雅,然而资本家的代言人帮资本家剥削工人,确实“走狗”之举,因此鲁迅之骂不过是“写实”罢了。曹操骂人比鲁迅来得更高明、更有风度,他鄙视东吴的孙权,却以一种貌似夸奖的言辞表达了出来,他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既夸了人家,又赚尽了人家的便宜,可谓“损人利己”。相比之下,同样野心勃勃的伟人毛泽东,骂了苏修却并不“利己”,他曾经在一篇诗里骂赫鲁晓夫“不许放屁”,他老人家常年便秘,深知吃了土豆不能方便的厉害之处,虽然损了人无补于自己的通气,而且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但是他的骂,据说骂出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可见骂人是要有诀窍的,不带脏字,让你恶心难受好几天。

可老百姓却没有那么多讲究,老百姓讲的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世界是矛盾组成的,大家求同存异,双方一叫板吵出个真理来,也属于大鸣大放,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要是脏字满天飞,便大煞了风景。

比如在街上,看见两个人吵架互骂,不断出现龌龊的形容词,那么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两个人都很无聊。如果那骂话再难听些,涉及到了**,甚至还要在那无聊之后,再追加上两个形容字:可耻。

大凡吵架,妇人与妇人对骂,大概难听不到那里去,因为大家身上长的东西都一样,彼此彼此。要是男人和女人对骂起来,时间一长,必定是对方的长辈要倒霉,而且大多是“性”字当头,动感十足。女人喜欢骂男人流氓,一旦男人被定性为流氓,毫无疑问,正义就在女人手上了,要是那个男人一急,性字不慎出口,流氓便已经当定了。

女人喜欢骂男人为流氓,大概是想表达对方的无礼,言下之意自己站在真理的一边,男人骂人大多不在乎舆论的评判,管它真理在谁那里,开口骂娘,越下流的话越大快朵颐,好象骂过就算做过了。

中国人历来是很喜欢围观看热闹的,围观的人越多,彼此骂的就越起劲,经过一番激烈的口水互换,一般是女人不堪侮辱不再吭声,而男人往往还要追加几句脏话才罢休,以显示他是个胜利者,这是两个人单挑,容易收场。但也有围观的好事者,驻足旁听一会儿,不甘寂寞参与进来,加入了一方的阵营,批评另一方,说是主持公道:伊之骂人是正义的,你一个大男人与妇人对骂,本身就是流氓之举,而且又那么难听。于是男人便会不服,见有人帮腔,更觉不爽,索性流氓到底,众人看不惯纷纷帮口,于是骂人的面积扩大,变成“群骂”,变成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其实,都是一帮无聊之徒。

此种情形生活中常有,但凡遇上骂人之事,最明智之举是避而远之,因为那是是非之地,要知道街上吵架,没有一个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你正好闲着也很无聊,或者正在附近等人消磨时间很难受,那就不妨围拢过去,驻足静观,除了小心自己口袋的皮夹子外,什么也不要去做,更不要去插话,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谁非,所以不要急于帮腔,贸然劝架或是乱帮,往往要出问题的,没见过两口子吵架而外人越帮越忙的事情吗?要记住自己仅仅是在消磨时间,而非来调解的。

所以,大凡我们去围观看热闹,看归看千万不要去评论,不要以为自己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的,任何评论都是有倾向性的,得罪了任何一方,无端遭人骂,实在冤枉的很,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看够了就走人,办正经的事情去。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