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骊山创作培训中心地方虽小,可在陕西美术界,他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小觑,越来越成为陕西美术事业的强力推手。这里的学员遍布陕西的角角落落,他们之间频繁、活跃、积极地交流和美术活动已经渗透到新老中青各个圈层。他们的足迹遍布西北,遍布全国,遍布欧美东南亚诸国。他们也在持续不断地思考、总结着经验,也在寻找,创造新的契机,希望以自己的年轻活力谱写新的美术篇章。2014年,骊山创作中心学员举办的展览活动达十多次,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是8月19日在亮宝楼举办的骊山创作培训中心二十九期学员观摩教学活动,另一个是10月20日举办的骊山创作培训中心二十七期学员作品展,还有一个是12月27日在半坡国际艺术区举办的“赴青铸魂”青海采风写生作品展,这在陕西美术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学员们的采风写生活动达几十次,遍布陕南、陕北以及青海等地;优秀学员出国两次,一次是马来西亚,一次是美国等等,这些还不包括学员们在地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以及以个人身份参与的其他活动。这一年,骊山创作培训中心是喜获丰收的一年,让曾经质疑的人刮目相看的一年。2015年,骊山创作培训中心将在3月8日举办骊山创作培训中心女学员汇报展,这个全省性的大展,早已成为各界关注的对象,各项工作早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骊山创作培训中心三十期学员业已蠢蠢欲动,以李建宝为首的班长经常性的与王建树主任沟通商讨办展事宜,学员们满怀期待。定期的都会将自己的作品发在微信圈,让兄弟姐妹们指正;骊山创作中心的模式也正在被模仿,较为有影响的当属渭南,以渭南美协主席王鸣放为领头的美术团体,正在以自己的力量和远景打造属于地区的美术事业,他们创造性的把骊山模式和学习风气传到基层,成为盘活地方美术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其他地市的美术团体或多或少的都受到影响,他们无形之中已在地区继承和发扬着骊山良好的学习风气。
骊山创作培训中心成立三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已走向成熟化、正规化,已经成为陕西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个富有成果的工程,是集艺术培养、观摩、教学、交流为一体的完善机构,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全省美术队伍建设的重地。
寒来暑往,风雨历程三年来,这里的管理者、授课老师和学员们一直在践行一种精神,这就是长安精神。这是2011年王西京主席提出和发起的,是陕西人文精神的核心,涵盖了文学、音乐、影视和美术等各门类艺术领域,集古纳今,包容并蓄。在陕西、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安精神的实质是文化艺术的本质问题,就是创作什么,为什么而创作的问题,这也是**以来,尤其是**主席文艺座谈会以来,文化艺术家们在思考、在探索的命题。在这个层面上二者不谋而合,相得益彰。这充分体现了陕西美术团体的超前意识和时代担当。骊山创作培训中心在扎扎实实践行、弘扬着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也在被这里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带到基层,带到全国各地。长安精神,不只是陕西人文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回望骊山,不光有汉唐历史的浮光掠影,还有当代艺术家的英姿神采,尤其是以王西京、万鼎、王建树等为主的陕西美术精英,用他们的远见卓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陕西美术事业的辉煌;用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力为陕西基层美术工作者创造了机会,搭建了平台,激发了基层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及创作时代精品的信念;用他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在为中国文化复兴之梦谱写新的华章。
回望骊山,时光荏苒,四年多来,这个被誉为陕西美术界的黄埔军校,让多少人感动,让多少人获得了新生,又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跨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未来,这里必将成为文化事业的高地,艺术人才的摇篮,文化界的硅谷。
(作者:赵军鹏,笔名深蓝万象,陕西周至人。)
201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