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脱身
姚五不走运,连带着丁三倒霉。
此时的丁三就离姚五待的裱画铺不远的街口。眼巴巴地瞧着既然不能脱身,老是这么傻等可不行。于是他唤来铺子里一个熟悉的使唤丫头,请她悄悄去一趟陆府去见楼长善,请他派一个人过来。那丫头去了没多久,把小一了带了回来。
丁三大喜。
原来,那印氏叔侄知道了刘陵的下落,又有饶康等人伺机与他联系,放下心来,提出趁了这空隙要楼长善带他俩去见陆申。于是,楼长善知道他俩此次京都之行,陆申大有关系,便爽快地答应了,与他俩一同去了宝畅寺。小一了道,照眼下的情形看来,秘函有可能已转到了那小道人的手里。事不宜迟,不如就请刘陵来摆平这件事。丁三想了想,眼下也只有这么办了。于是就让小一了陪了那丫头,去“小仙居”,把姚五叫来说话。他俩去后不一会儿便回来说,在“小仙居”里里外外瞧了个遍,却没找着姚五。丁三无奈之下,只得他一顿脚,冒险与小一了互相掩护着斜过街道、朝西而去。很快,他俩便没入滚滚人流。——他得赶紧去玄都观找丹丘子,商议如何把转到了那小道人的手里的秘函再弄回来。
就在此时,那使唤丫头却出乎意料地笑眯眯地追过来。她告诉丁三,姚五在务本坊南街一回纥人开的饆饠店等着他俩。
于是他俩赶紧跑了过去。
487.因祸得福
再说刘陵。
原来,刘陵是在回到“回春院”前,听到人们的议论,才知道与姚五错过了。随后,忙活了半天,却是一无所获,令他分外恼火。尤其是不但没办成啥事,还赔了一个生鲜妖艳的鸣春。他可不信甚大白天活见鬼,却一时没功夫去弄个水落石出。他最要紧的是找到姚五、追回秘函。
离开“回春院”,他急忙往“小仙居”赶,却扑了个空。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撒开腿沿了启夏门大街一路南去。终于在崇义坊南街一家铺子前把他给截住了。等到姚五说出前一刻从小童能那儿骗来、却在被小道童追赶时丢了的那件棉袍一事,刘陵也惊呆了。不过把听完姚五的哭诉,刘陵可没他的那份沮丧。眼下,秘函到底落在了谁的手里,还没定。刘陵宁可相信,经过这番阴差阳错,它最终落在了丁三、也就是陆申那帮人的手里。因此他并没着急。相反,他是无意间甩掉了个烫手的“烤白薯”,倒一下有了久违的轻松与遐意。于是,他准备先小小地犒劳地劳姚五,等与师弟印西桥叔侄会合了后,再去平康坊。一来是去吊唁老朋友,也是给此行做个了结。
姚五一愣。没把事儿做好,还能得到刘陵的犒劳,姚五简直乐疯了。他平日最馋务本坊南街一回纥人开的饆饠店的饆饠。
于是,他提出吃八宝饆饠。
刘陵爽快地答应了。
488.又遇
姚五乐开了怀。
于是,这爷儿俩拐入长安城天街、一路西来。姚五乐颠乐颠地跟了刘陵,一心惦记着进了饆饠店如何动作。刘陵则不然。他一向机警,一路走来,前后左右的动静,都在他的观察范围内。他俩斜过天街,刘陵远远的便瞧见一个衣着奇怪的娃儿睁大眼睛在街头巷尾东张西望,似乎在仔细搜索着什么人。他于是多看了一眼。这一来,姚五心里一“搁噔”,赶紧扭头来瞧个究竟。他认得小道童。如今身边有刘陵在,他才不怕小道童。他只是不明白,小道童身上手边,并没有他拉下的棉袍。
于是,姚五一对小眼瞪得有铜铃大,不由得顿住脚步。
刘陵奇怪了。他知道姚五这突然顿住脚步不是没由头的。再一瞧,认得他就是冷道人颜修身旁的赶紧小道童。于是赶紧拽过姚五、避入道旁。他俩把埋脑袋一埋,闪闪躲躲、或紧或慢走过了十来家店铺,一头扎进那家回纥人开的饆饠店,挑了个靠东窗的空食床,背窗席地而坐。
这儿正好可以瞧见窗外。
那小道士袖了手、大大咧咧地朝南走来。
489.钉子
刘陵暗笑。
这人家的生意向来不错。眼下还没到高峰时段,饆饠店显得挺宽博。刘陵以前陪朋友来逛过两回,很是热闹有趣。没等刘陵、姚五入席,一个歪戴了绣花小帽,留起两撇小胡子的胡人店小二,快步上前,用西域话道了安,又用汉话夹着西域话,给刘陵报出一大串各种口味的饆饠,请他选择品尝。刘陵不好此道,要姚五去招呼当垆的胡姬先上一壶好茶,要小二拣店里最好的饆饠弄来。姚五听罢,眼都直了,赶紧咽了一下涎水,吩咐胡人店小二上两份大盘的“八宝饆饠”。
而刘陵趁此机会,又去瞧那小道士。
只见那小家伙,还是一路左顾右盼,从他眼前滑过,只是稍顿了一顿,便一路朝长安天街趟去,似乎依然一无所获。他告诉他会把他那那一份“八宝饆饠”给他留着,吩咐姚五眼下先出门紧紧盯在小家伙身后,弄清他要找什么人麻烦。或许对自个儿有点儿用处。
姚五应声而去。
490.尽兴
刘陵兴致极好。
他一面偷眼瞧一瞧门外的小道人,一面忙里偷闲,正想着用啥法子,对付令他颠倒的胡人女子。
此时,那小道人有了新动作。
出乎刘陵的意料,这小道人在天街前只驻足了片刻,便勒转马头,又往趟来。正巧走到“小仙居”后门对面一家葡萄酒店前,“吱溜”一下翻下马来。没等那店里的高昌人伙计出门揽客,便从街旁一给人代写家书的穷秀才手里,讨了笔墨,写了几行字。又托那人找了个能骑马赶路的后生,骑了他的马,去给什么人报信去了。此后,又见他找来几个半大娃儿,朝他们比划了一番,打发他们分头去了。而他自个儿索性走到道旁的一棵老槐树下,继续守侯。
刘陵这下给弄糊涂了。难道此人倒是专为自个儿来的?
姚五见状,只得回道店里来交差。
491.“八宝饆饠”
此时,饆饠生意红火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凹眼凸鼻、脸儿却极俊俏的胡人女子,敛衽上前,用汉人礼节献了茶来。刘陵慌忙膝席而起,接过茶来。不禁又多瞧了她一眼。只见这女人也不过二十来岁年纪,那身段可真配叫个好字,可谓突处触目、凹者惊心,却又显得骨肉停匀、份外滋润。她显然也知道自个儿招人怜爱,回首狐媚一笑,身子左摆右动地去了。
刘陵这边正呷茶沉吟,店小二把两份大盘的“八宝饆饠”端上食床来。
所谓“八宝饆饠”也者,就是羊肉焖大米饭,外加各种调料拌匀,最后浇上一层蜜汁,中间点缀了一把蜜饯樱桃,四周撒了些杏仁和葡萄干。同时,那胡姬早已恭恭敬敬地递来一小瓷盆温开水,请刘陵净手。刘陵心里一动。心想这胡人规矩还真多,可该与不该倒了个儿。你不给老子碗盏筷子,难道是存心要拿手喂进老子嘴里不成?这倒有趣!他不去净手,反而抓住胡姬的一只纤手,拧了一把。
而姚五在一旁偷着乐。
他抢上前来,飞快地净了手。随后膝起身子,伸出右手上三个指头,抓起一撮再瞧饆饠,三两下便捏成一个团团,塞进嘴里。如此三番五次,不一会儿,就把半盘“八宝饆饠”给收拾了。把个刘陵看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起先,他还以为姚五不是饿昏了头,便是犯了颠疯病;后来一想不对劲。再瞧左邻右舍,也有几个锦衣客旁若无人地大动其手。这才恍然大悟。然而,他却不愿意伸出抓饭吃。于是唤来店小二,讨了一双筷子。拣了几种搭配的甜咸杂拌吃了一口,感觉不象是吃饭,倒仿佛娘们唠叨家常时含在嘴里的小食。
而姚五陶然。
却依然津津有味地品尝面前的西域美味。
492.胡姬
刘陵厌倦了。
他勉勉强强又吃了两口,便把盘子一推。他再瞧那小道士,却还在那儿傻等。他本想起身走人,可又不忍心拂了姚五的意,更舍不下那频频朝他这边瞧过来的妖饶女子。那当垆的胡姬也似乎猜出他的心事,便抿嘴一笑、翩翩而来,用有点儿走调的汉话告诉他,店里还备有烹调得极好的、合三秦地方口味的牛羊驴等肉食蔬果。刘陵大喜,忙请她拿大盘弄两三样亲自送来。外加好酒。
他又来了兴致,身底一把男人火蓬勃而起。
一转眼,胡姬又回来了。
只见她便袅袅婷婷地把一个大食盘端了过来。里面分别用两只大青瓷碗、两盏平底玉色瓷盘,盛满了三荤一素四样极香辣浓烫的菜肴。端的是红的烂红、白的净白,青的贼溜溜的青,黄的如刚出壳的乳鸡份外娇嫩。刘陵豪情陡涨,瞧着她把眼前的活儿弄妥贴了,猛地伸出手来,一把将胡姬牵到身旁,按倒在席上,顺势在她肥硕的屁股上拧了一把,说啥也要这**人陪他一回。
这胡姬也不扭捏做态,只是瞧着刘陵“咯咯咯”地乐。
493.女娃
此时,情势又有一变。——
店外匆匆跑进一个粗拙的女娃。只见她大大咧咧地朝店内的客人一一瞧过来。象是在寻人。
众客人十分惊讶、议论纷纷。
刘陵起初没在意,等到逗完眼前的胡姬、抬起头来,才发觉几乎店内所有人都在朝他瞧来。起先以为是因为那胡姬的缘故,感觉十分得意。继而才弄明白是这女娃把眼儿盯上了他这边。他不认得此人,因而有点恼火,抬起腿朝着正一门心思地对付跟前的大盘饆饠的姚五的屁股捅了一家伙。姚五莫名其妙地扭过脑袋,正对上了那女娃眼神,认得此人是崇义坊一家小香烛铺子的女公子。于是朝她点头示好。这女女娃又瞅了一眼他对面刘陵,朝姚五招招手。姚五一惊,慌忙扔下手里的活儿、起身一溜小跑凑到她身旁。这女娃跟姚五咬了几句耳朵,便朝刘陵焉然一笑、匆匆离去。刘陵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知道又一定出了件与他有关的事情。
果然不出所料,姚五目送那女娃离去后,只一掠便溜到刘陵跟前。他告诉刘陵说,刚才那女娃是他一个熟人。她说,有人托她到“小仙居”找到刘陵,要他去崇义坊的东北角一家叫“林记”小酒肆会一个老朋友。刘陵点点头,又瞧了那小道士一眼,见他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嘱咐了姚五几句,从怀里摸出一把碎银子,扣在食床上。
须臾,他腾然起身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