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新鸿门宴(2)

作者:浴火胡杨    更新时间:2014-12-15 18:00:59

                                    250.文武替


    此时,有人“呀”的怪叫一声,腾然起身。

    众人瞧去,原来是一直侍侯在颜初子身旁的小道。只见他忽然脸色一变,把一对妖气十足的细眼,卯定李白。众人被他这异乎寻常的举动惊呆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倒是颜初子自个儿猛然省悟过来,朝大伙儿摆朝了摆手,又笑了一笑道:

    “我这儿有个小东西,大伙儿别瞧他才马鞭高的个儿,倒耍得一手高妙的‘冯家剑’。可否让他耍一回给众位高人助兴?”

    李白道:

    “正合我意。”

    颜初子道声,“好!”随后,他将把守在过道旁的小道士唤了过来,拿手比划了一番。那小道士点点头,只一掠,身子已到了屋子中央,“哇”的一声,摆开了一个架势。这小道士话音没落,一把长长的古剑,早已变魔术般“嗖”的一声,从彦修身下抽出,甩到了那道童的手里。道童接过古剑,拿了个拜托前辈关照的把式,便“唰唰唰”地将一把寒气森森的长剑一路一路耍弄开来。

    江湖上把“冯家剑”又称做虎狼剑,讲究的不是严谨的法度,而是一股不要命的杀气和狠劲。以狠劲驭气,以气驭法,那剑锋去处,往往有势如破竹的神奇。不过,到了气弱力衰的人手里,又往往事倍功半。李白起初还拿那道童没当一回事。待到小道士几个招式耍过,不觉有点儿心惊,有了几分警觉。这剑儿进退有度,虽说因为人小了去缺了股浪劲,却又多了几分灵气。那剑儿便有了性命似地自由来去。无论劈抽刺挡,还是腾挪闪躲,端的是蛇起鹳落,疾如旋风狠似狼。更奇的是,这娃儿小小年纪,眼里却隐隐透出一股冷而毒的神色。这剑儿趁势耍下去,似乎还得有几个狠招才能罢手。

    恩语见状扶膝起身,去给众人斟酒。


                                    251.项庄舞剑


    突然,情势一变。

    就在恩语移近小道的刹那间,小道士却左脚一软,身子一下摔在地上。没等众人惊出声来,却又身子一挺,从地上弹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青光一动,冷凛凛的剑尖已直指李白鼻尖。

    李白心头一凛,顿然气沉丹田,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眼前咄咄逼人的对手。这一来,宽敞的屋子里,空气象是突然被抽尽了一般,令人窒息。而就在小道士的剑尖朝李白鼻尖逼来的同时,只听“叮”的一声,早已候在李白身旁的丹砂,翻身抽出大刀,一下荡开了他的剑尖。忽然,小道士身后斜刺里有个黑影一动。再瞧那道童,已一个踉跄歪倒在地!那颜初子却早瞧见了,脸色不禁为之一变。众人定神一瞧,原来掠过人丛而来的黑影,却是小和尚恩济。李白笑了。他偷眼一溜斜对面的恩语,却发现恩语先是一惊,继而竟摆出一付满不在乎的神情,只顾大口喝酒,似乎这屋子里的变故,与他毫不相干。一旁的恩言和尚,早已退到了彦初子身后。只见他来到颜初子身旁,低声嘀咕了几句。那颜初子顿时涨红了脸。他悻悻然朝小道士摆摆手,让他退下。


                                        252.后手


    恩语把眼儿一闭,双手合十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青莲居士,”颜初子却又恨恨地朝恩语瞪了一眼,自我解嘲似的笑道,“真没料到您老竟是成竹在胸,悠闲自得。如此好定力,难怪!”

    李白大笑道:

    “哪是哪呀!”

    说罢,他一扶食床,朝那小道士招招手,把他唤了过来。他朝小道士摆了摆左臂,做了个好生了得的手势。随后把右手掌心里捏成一个个小豌豆似的碎银子,塞到他手里。众人见状,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了是咋回事。刚才若是小道士真的再把剑头朝前伸出半分,他的脑袋就该成了筛子了!小道士一伸舌头,赶紧扭过身子便走。倒是颜初子脸色一寒,把他唤住,朝他比划了一下,要他给李白陪不是。李白哪里肯依,到了还是拗不过众人的劝,受了小道士一拜。到了此时,恩言、恩语俩师兄弟才把个冷脸儿收起来,大声招呼李白、颜初子喝酒。

    而李白道:

    “这会儿,我倒想起听人说过的一个故事来。要不也说它一说?”

    没等颜初子反应过来,恩言便朗声道:

    “好!”。

    说罢,他还特地给李白跟前的空碗斟满了酒。李白双手捧起碗来,对众人稍一顿。随后,他把满满一大碗酒,一口气喝个透底儿光。


                                        253.说客


    李白说道——

    古时候,有个叫赵国的国君文王好耍剑玩儿。他王宫里养了有三千多门客,全是剑道高手,没日没夜地在宫殿上击剑为戏。日积月累,竟然死伤了百把人。这么一晃三年,国势就衰了,弄得诸侯打起了他的主意。太子叫悝,为这事急得直跳脚,把左右找来道:“有哪个能让国君高高兴兴地罢了剑客斗剑这事儿,赏赐他千两黄金。”左右禀告道:“有个叫庄子的人应该当得此重任。”于是太子就派人驾车拜访庄子,奉送千两黄金给庄子。庄子不愿接受馈赠,还与使者一同晋见太子。他问道:“太子有何见教,要馈赠庄周重金?”太子道:“听人说夫子是个大圣人,就派了随从恭谨地奉送千两黄金给庄老夫子。夫子不愿接受馈赠,悝哪里还敢再说什么!”庄子道:“听说太子是想要用庄周之处,是要断绝国君的喜好。倘若臣对上劝谏国君而拂逆了国君,对下连累了太子,就会受刑戮而死,庄周还能安享太子所馈赠的重金?倘若臣对上能让国君高兴,对下不负太子,不是赵国求之不得的好事吗!”太子皱起了眉,苦笑道:“夫子说对了。我那父王所见重的,只有剑客。”庄子道:“哦?——庄周就长于剑道。”太子道:“是嘛,那太好了!不过我那父王所见重的剑客,都是些蓬头虬鬓、塌了冠帽,留了满脸阿胡子的。他们穿了后身截短了的衣裳,大多瞪了个眼,说话粗鲁不堪。这样的人国君才喜欢。今儿夫子必定是身穿宽大的儒服而去见君王,事儿可大不妙哩!”庄子道:“这不难。就请太子给庄周整制一套剑服是也。”这剑服做了差不多有三天才做好。庄子身了它去见太子。太子瞧不出有何不妥,这才带了他去朝晋君王。那君王扔了寒光凛凛的剑,来接待他俩。庄子跨入宫殿大门,却顿住了;瞧见国君却没跪拜见礼。国君漫不经心地道:“先生想要拿什么来见教寡人,把太子也给搬来啦。”庄子道:“非也。”庄子道:“臣听说大王好剑道,所以就拿剑来说话。”国君道:“夫子的剑术有多大能耐?”庄子道:“臣的剑十步不留一人,千里不虚行。”国君一听这话,喜出望外地道:“那是天下无敌了啊!”庄子道:“这剑啊,示人时以虚空呼合,开,则取以劲利。后发制人,才能先敌而至。臣愿为大王试一试。”“夫子,今儿就到这儿。”国君极为满意地道,“请先就去宾馆里歇息,等候寡人设了剑戏再请教您夫子。”

    李白说到这儿顿住了。


                                        254.剑道


    颜初子冷哼一声。

    他明白李白故事的寓意,正要发作。却见李白把个眼儿朝颜初子斜过来、“嗨”地一笑。这当口,却见恩语笑道:

    “怎地不说啦?——这才听出点味儿来。”

    说罢,他已把眼儿一闭,再也不作理会。于是李白又接着说——

    国君于是在门下的剑客里检校了七天,死伤了六十多人,才挑了五六个高手,要他们捧了剑呆在殿堂下,才把庄子召来。国君道:“今儿试着让寡人门下的剑客向夫子求教剑术。”庄子道:“好啊,我等了好久啦!”国君道:“夫子一向喜欢用长剑还是短剑?”庄子道:“臣用剑不论长校短,是剑都行。不过,臣有三把剑,唯独用给大王看的。容臣先给大王说一下,然后再试剑。”国君道:“哦?——寡人倒愿意听一听。”庄子道:“这三把剑,第一把叫天子剑,另一把叫诸侯剑,还有一把就叫做庶人剑。”国君大感兴趣,赶紧道:“那天子剑竟是怎地一把剑?”庄子道:“这天子剑啊,拿了燕地的溪石来做城。这城就是天子剑的剑锋。拿了岱岳为剑锷,拿了晋卫之地做剑脊、周宋之地做剑镡、韩魏之地做剑夹。四夷来包,用四时来裹,用渤海环绕,用常山作带。以五行轨制,以刑罚与恩德驭服。开,依之于阴阳之说,持,循之于春夏,行,不过于秋冬。这剑啊,直,前无敌手,举,没有比它高的。剑到之处,望风披靡。一动之际,旁若无人。上,可以绝浮云,下,可以裂地纪。这把剑一用,便可匡定诸侯,使天下臣服。这,便是所谓天子剑。”国君朝庄子瞧去,茫然自失,道:“那诸侯剑又是如何呢?”庄子道:

“那诸侯剑,拿了对勇猛正直者的真知做剑锋,拿了清廉官吏做剑锷,拿了贤良士人做剑镡,拿了粗豪悍桀的侠客做剑夹。这剑,亦可一往无前。抬起它来亦可高于天,剑到之处亦可所向披靡。指东夺西亦可运转自如。对上,法于朗朗青天,以顺应三光;对下,法于地方,以循四时。处理身边的事务的和合百姓的意愿,以安四乡。这把剑一用,如同雷霆万钧,四封之内为之震动,没有不被信服而服膺于君王的号令。这就是诸侯剑。”

国君道:“庶人剑是怎么回事?”庄子道:“那庶人剑嘛,耍剑的剑客,都是些蓬头虬鬓、塌了冠帽,留了满脸阿胡子的。他们穿了后身截短了的衣裳,大多瞪了个眼,说话粗鲁不堪。互相在堂前搏击为戏,不是夺人性命,就是伤人肝肺。这庶人剑,就象是斗鸡。一旦失手,便有性命之虞,对国家社稷没一点儿好处。如今大王处于天子的尊位,却喜好庶人剑,臣私意以为大王的识见不免浅陋。”

……


                                           255.怪论


    静场。

    此时,门外一声传来长长的吆喝。随后一个围了白裙的和尚快步而来。只见他手里捧了一个大食盘,盘里是五六个盛满菜肴的大碗,三碗黍米粥。其中三个大碗,满满当当盛了红是红、白是白、褐是褐的肉食。褐色的是烤驴肉,白色的是腌兔肉,红扑扑的便是酱汁淋漓的红烧羊肉。说到这儿,李白把眼一眯,背诵道: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由是观之,道家跟儒家,也就表兄俩没隔多远儿!——天下所谓贤者,都有一颗菩萨心肠。百家者,一家也!”

    那恩语腾身而起,朝李白道:

    “打住,打住。——小僧可饿坏了。大伙都来吃罢。”

    他一边招呼李白多多用劲、填饱肚皮,一边埋下屁股,扫地一般将一双长筷子一一掠过碗面,将各色菜肴塞进大嘴,大嚼大咽。李白早已看出这儿的不对劲来,只是冷眼旁观,不动声色。那恩语这边一动筷,随后李白便自顾大块垛娱。恩语对此十分满意,又朝李白、颜修“吃罢。喝呀,喝!”地嚷个不停。于是,这知客舍便爆起喝粥的轰响。不一会儿,食床上的碗里,在李白与恩语的两路夹攻下,早已空空如也。伺立一旁的恩言见状,把手一拍。不一会儿,有一小和尚端了个大食盘快步而来。一盆剩在灶上的红烧狗杂碎、三大碗现烧的汤饼。颜初子见状莞而一笑,谦和地朝李白扬扬手中的筷子,随即大吃大嚼起来。没一袋烟功夫,那大食盘里已是空空如也。

    良久,恩语才缓过神来,一声长啸,然后拍拍圆鼓鼓的肚皮,道:

    “吃饱啦——”他瞧了一眼四周,问身旁的一小和尚道,“居士说到哪儿了?”

    李白道:

    “完了。正好赶路!”


                                    256.魔界


    颜初子冷笑道:

    “高见。——居士,又要赶往何处?”

    李白道:

    “灞桥。”

    “大过年的,其实您又何必如此辛苦东跑西颠。” 颜初子说到这儿,顿了顿,又柔声道,“你我日后实在是可以与元丹丘一样,“东求蓬莱复西归”的。如今别人的事儿,李公子恐怕也不明了其间奥秘。李公子何必自寻烦恼?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些物事恐怕要待以时日,才得分晓。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世事殊不可料,得放手时且放手罢!”

    李白道:

    “为朋友也说不上辛苦哩。”

    “非去不可?”

    “非去不可!”

     “这倒也是。” 恩语嘟囔道。那哑道童不会听懂颜初子与李白在说些个啥。眼见得李白如此执拗,却也不禁恼羞成怒,脸涨得变了型,才要发作,颜初子忙伸手制止住他。只见他冷冷道声,“——回头”。说罢扶膝起身,朝李白肃手一拜,“遇见丹丘子,噢,还有他师父麻衣张大侠,说我颜初子问他俩好!”

    李白苦笑。


                                        257.妖气


    那恩语此刻却如梦方醒,翻身而起,接口道:

    “道长——道长这就回么?”

    颜初子道:

    “回了!”

    “善哉,善哉!——”此时,半天没言语的和尚恩言,双手合十,接口道,“道长这番好意,想必青莲居士是听得进的。”

    李白稍一迟疑,也赶紧回拜并起身相送。颜初子仰起个冷了的脸,瞧了瞧屋脊,也不打话,抽身便走。这下,在场的人众不禁面面相觑,都有些呆了。那小道童见状,不禁叹了口气。隔了一戴烟功夫,他这才朝侍立一旁的恩言、恩语俩师兄弟冷冷溜了一眼,猛一跺脚,尾随颜初子而去。

    恩言、恩语俩师兄弟目送他俩出了寺庙,相顾一笑。

    而此时的李白,这才发觉前心后背已经湿透、手脚也冷得紧。于是又随手抄起只大碗,一连灌了三碗土烧。小腹里方才有了一股暖气,爬到前胸来。谁料这儿众人才刚刚长出一口气,知客舍门外掠过一声小和尚的尖叫。大伙儿循声一瞧,又是一惊,相顾无言,仿佛被人兜头泼了一瓢寒气彻骨的凉水,唯有面面相觑的份儿。——原来,被颜初子和小道童二人踩过的甬道上,那厚重的方石块,已是深深浅浅、碎成一片。

    更奇的是,那石缝里还“吱吱”直往外透着凉气。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