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6岁--12岁(在岛上,二)

作者:韩红    更新时间:2014-11-13 10:31:42

1、生鸡蛋
  我前面说过我并不怎么爱美,或者说爱臭美,但有时也会从俗。那一阵,听别人说每天吃一个生鸡蛋能使嗓子变得甜美无比,就抑制不住地跃跃欲试。每天问妈妈讨一个生鸡蛋,打在碗里,再冲一点酱油,一起打散,然后一股脑儿喝下去。也不知哪来的劲头,我居然坚持了好几天,天天喝这种有点腥气的生鸡蛋液。那时候,哪里还管里面还有什么沙门氏菌,什么大肠杆菌之类的。幸好我什么事儿没有,后来也不知为什么停止了这一实验。所以我的嗓子还是那样,我依然不喜欢上音乐课,依然不敢亮开嗓子唱歌。我上音乐课时老走神,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某次课堂上突然被老师抽到讲台边,问我黑板上歌曲为几拍子,台下有同学暗示我,给我用手击了几下,而我根本不知何意。如法学样,却偏偏错了数目,贻笑大方。
  我的弟弟则不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在后台给舞台上的歌舞表演配唱了。这让我有些嫉妒,或者说羡慕,因为我那时从来没有这样的才华。
  没有才华并不等于我不喜欢音乐。对于好听的歌曲我也是不会错过的。周围大一点的女孩那时都有一个爱好,把喜欢的歌曲抄写在一本黑色硬抄本上,一行曲谱一行歌词。从她们的本子上我了解了一些学校里并不教的歌曲,像香港电影《三笑》里唐伯虎的那段挺滑稽挺轻松的唱段,什么“叫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之类。这要让我们音乐老师听见,没准气死,但也不一定,那时候整个的气氛已不同以往了。没过多久,我发到了一本白色小册子,薄薄的几页,全是推荐歌曲。也确实都是不错的歌曲,像电影《黑三角》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神圣的婚礼》的主题曲、《祝酒歌》等等,这些歌曲让我留下一生的深刻印象。所以,我毕竟不是音盲。

2、暑期活动
  爸爸所在的部队其实对我们这群无法无天的毛孩子挺关心的。每每到了漫长的暑假,就会派专人来管理我们,办过短期的向阳院,给我们看许多的小人书,给我们讲故事。还上学校内查外调后,给表现好的孩子发了漂亮的笔记本,一般的文具店里买不到的笔记本。最刺激的一次是组织到海边打靶,我也去了,可我却没有上场的资格,因为我才二年级。我只能眼睁睁瞧着大孩子们半闭着眼睛打靶的神气,又稍稍为自己没被枪托震得胸膛发红而庆幸。
  学校里也有类似的活动,我们搞军事演习。我们低年级的只能轮上看看“军火仓库”的活儿,虽然不动手,但规定必须持枪。许多同学都没有枪作为道具,我像一个“富豪”一样慷慨地借出了我的所有枪支,我有整整九把玩具枪,我没有一个洋娃娃,有的只是枪。
  我们拿枪只是做做样子,那些高年级的同学可是真枪实弹的干上了。那种被老师做成手榴弹模样的,大概就是炮仗改制的,真的会炸,发出巨大的声响。而我们这些看仓库的,到最后还轮到了看守“俘虏”的活儿,喊着宽大的口号,非常滑稽。
  3、第四名
  先前说了我的音乐课不行,上课走神,唱歌跑调。体育课就更不行了。平常在外头做游戏时跑啊疯啊,不见得被人抓住的,一到操场上真刀真枪地用秒表掐着计时,马上就吃瘪,怎么也跑不快了。
  偏偏我们的学校格外重视体育,开运动会时规定人人必须参加两个项目。我当然得选择省力省心的了,有一次就选了垒球和跳远。说到这垒球,可不是许多人在一起玩的那个,球倒是那个球,但玩的方式不同,只不过单人投掷一下即可,要不然我怎会选它呢。说到那次跳远,真是格外的有趣,因为项目方便,参加者也格外的多。可后来,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好多人犯规被罚下场了。我居然还留在场上,最后我跳了个1.75m的可怜成绩,可居然我的成绩名列第四,只是因为我没有犯规。后来我在全校大会时羞答答地领取了跳远第四名的奖品--一本软面的小本子。
  4、面料知识
  许多时候,我被迫陪着妈妈上街逛布店。小时候我老把这件事看成一桩挺难熬的事情,特别婆婆妈妈。因为妈妈每次总要和营业员说个没完没了,每次我都要催促妈妈早点结束采购活动。那时穿的衣服几乎都是买了布料让裁缝加工的,说实话我也真的没穿过什么漂亮衣服,不过对于面料的知识我倒是长进不少。我能分辨出面料是毛料还是中常纤维,什么华达呢,涤卡,府绸,的确良,我一看便知。
  那时过六一儿童节时,学校规定每个人必须穿白衬衫、蓝裤子,也算统一着装吧,特别神圣,特别正式地感觉。白衬衫多是的确良面料的,蓝裤子各种面料都有,颜色偏于靛蓝的那种。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