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未雨绸缪(1)

作者:浴火胡杨    更新时间:2014-11-06 15:02:41

                                        92.补阙


    长乐坡的这个夜好长好长,就象是爱瞌睡的老太太念的经,断断续续,总也没个完儿。而李白得不安感,也愈加沉重。眼见快天亮了,才把一颗忐忑不安的心,重新放回腔子,合了下眼。

没多大一会儿,却被老管家董述匆匆而来、又杂又乱的脚步声惊醒了。

    原来,老管家董述回到客房后,并没睡着。思前想后,他愈发觉得心里没底。想那陆府也几处极僻静的去处,利于养伤和防卫,到底招人耳目。尤其是,眼下陆府护卫头领胡一家不在府里。他有意把陆申转入附近的“广济堂”大药房。那是陆申的一处秘密产业,闹中取静。掌柜的是他的铁哥们,胆识过人。而要办成这件事,眼下还非得有劳胡一家不可。可他瞧出李白似乎对胡一家不甚放心。这样,他只得又回头,来找李白商议。

李白心头一激凛。原本就存着的那点疑虑,突然大增。他不担心有人掂记着大厅里的棺材。甚至,他就等着有人为瞧一瞧棺材里的密秘、杀进大厅。当时高调操办陆申的假丧事,为的就是吸引外间、尤其是吸引怀疑此中有假的对手的注意力,好让陆申得以安心养伤。这个目的,眼下看来没做到。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有可能倒成了个大漏勺。不排除对手已瞧出不对劲,早就杀回京城、打起了陆府的主意。一时间,他甚至有了种被人落了陷阱的感觉。他很想立马赶回城里去。而眼下,已过了城里宵禁时分,要回也得明早。老管家估摸着话挺难说,可当他把这主意跟李白一说,没曾想当即被李白采纳了。至少得先回城里再说。对胡一家,李白有一阵子确实有疑虑。曾悄悄派货栈里的一个可靠伙计,去王庄弄明白那胡一家到底为何会滞留在那儿如此之久。不久前,那伙计回来禀报给他的情形,与胡一家本人的说法基本一致。李白弄清了事情的缘由,对胡一家也就尽释前嫌。不过,李白打算亲自带着胡一家跑一趟。于是,老管家董述当夜写了封信给“广济堂”掌柜,让李白赶明儿带了胡一家去找他接洽安排。这番补救措施,倒也正与李白的担心不谋而合。俗话说,夜长梦多。于是他俩决定,明日上午就移灵陆府。而李白,得赶在城门也还没开,到得城下。这一来,一向性急的李白,哪里还睡得着觉?他还多了个心眼,着胡一家多派几个人,去镇子内外打听消息。去的人,回来都说没动静。估摸着,天快亮了罢。

    他腾然动身。


                                        93.长风当歌


    这一路走得飞快。

    李白走在最后,前头众骑狂奔,马蹄铁在坚冰上打出的火星,历历可见。“嘀嘀嘀”的马蹄声,在空旷的黑幕下,显得格外凄厉。到得离春明门还有一箭之地,他再仔细一瞧,心才掉回腔子。

    城门还关着,没晚。

    也忒早了点。他一行七人,在城门前下了马。此刻天才蒙蒙亮,正是一天里最冷的时辰,加之荒郊野外一无遮挡,风更是来了劲,象无数条冰溜子,在他仨的脸上旋来滑去,留下一道道白茬儿。这一路,端的是愈跑愈急。不禁没觉着冷,反而出了一身汗。——原来,胡一家出门最早,为的是给马儿准备点豆料。遇见一熟更夫,听说下半夜,有一队骑者奔京都方向疾去。这就奇了。这么早,是谁急着往城里赶?天寒地冻,平头百姓到了城门前,还不是一个等字!等回来把这事对李白一说,恼得他直跳脚,大骂那几个派出探信的家伙误事。于是,赶紧出门上路。本准备仅李白与胡一家俩人,一下又添了五位:阿丹和胡一家师兄及仨徒弟。得防备着,如那一伙人因故逗留城门,要干仗。下得马来,才瞧着不对劲。着离城门开启放行,还有一段时间,门前空无一人。雪地很净,也不像是有人刚踏过。

    尽管如此,李白还是不放心。行前,他得知胡一家有个叫刘二的徒弟,不仅刀法了得,还擅长轻功,攀城越脊悄无声息。李白嘱胡一家带了他去,预做攀城准备。眼下,为防万一,着他选地攀过城墙、赶回陆府报急。刘二应声南去,一会儿便声影俱淼、再无消息。心里不踏实,李白更觉着天寒得够呛。胡一家着人捡了几根干柴,就在城门旁一个避风的墙根下点起一堆遘火。胡一家请李白主仆烤火,被谢绝了。于是,那师兄与仨徒弟,在城墙下聚拢到了一块儿,听胡一家闲聊跟陆申有关的逸事奇闻。——这胡一家跟了陆申已有十来年,有一肚皮这种故事。李白就曾听他聊到过,那与陆申过从甚密的幽州大侠刘陵,去年是如何把长安城有名的艺伎弄到手的故事。可这边刚开了个头,城上便有个老兵发话,让他们早早把火灭了、离墙根远远的,免得叫最近倒了霉、发配到城头当值的军曹瞧见自讨没趣。这冻得死人的天,又赶在荒郊野外的,没了那一团火咋成。李白见状恼得就要发火,还是被胡一家给拦下了。他抽出两根干柴踏、把火堆拢小了点,又向城上讨了饶,才免得大伙儿挨冻。一旁的阿丹也恨得一跺脚,把腰间的大刀抽出,就在火堆旁大开大合地舞将了起来。一路刀法还没完,就见身旁的胡一家频频点头表示赞赏。接着,连城头也有人悄声喝彩。城头的喝彩声,没提起他的兴致。只见他收势扔了大刀、席地而坐,抬头仰望高耸的城楼,不禁连连摇头。好久没练刀法,眼见生疏了不少。

    而李白更是连声叹息。他焦灼的心,早已越过城墙。他开头还在想着进城后如何动作,不久思续却转到自个儿身上,一股对此次长安行的郁忿很快填满了胸膛。所谓借他人之杯酒,浇我心中块垒。六朝诗人鲍照的《代放歌行》,正好做了这杯酒。于是,低声吟起: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一阙吟罢,他直叹气。


                                            94.商道


    阿丹瞧李白心绪不佳,劝李白也耍一回。既可散心,也暖暖身子。李白点点头。他是个重然诺、有决断也敢担当的汉子。既然眼下老管家董述把陆府的主政权放心地交给了他,他说啥也不敢怠慢偷懒。不过,此人从来就天真,对世情总隔了一层。又因为缺乏经验,处理起繁杂的事务就不免时有急躁和鲁莽。眼下,他不得不承认,如此之早就出门,还是性急了点儿。他想,归根结底,还是自个儿缺少历练。这回得上上心。这么一想,他的精神又不由得一振,随即收索起衣裳,伸展了几下手脚,随后弯腰检起阿丹扔在地上的大刀,大开大合地舞将起来。

    这一耍就是小半个时辰。

    李白有意放慢节奏,重在练内劲。他一边比划,一边注意着四周的动静。此刻东面的天边,渐渐泛出一抹鱼肚白。眼前银链儿一般白得晃眼的官道旁,不晓得甚时又划来出一灰影儿――原来这儿有条岔道,通往不远处有个叫刘村的小庄子,左近零零星星有了人声。也不时挪出一两个人或牲口的影儿,聚到城门前、等待进城。看来,离城门开启的那一刻快到了。就在此时,那临近的村子里,缓缓始出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车。只见它晃晃悠悠爬上官道,朝李白等人这边移过来。打从这大车爬上村中小道,李白就盯上了它。他心里始终有个疑团,就是长乐坡桥头撕杀的双方,都是些什么人?的其中那帮歹徒,又究竟是为何非要致陆申于死地?张盖与另一方又是何关系?尽管他从长乐坡出事起,就着人暗中调查,却到现在也没一点头绪。眼下,他想从另一角度找一找线索。看情形,这车的主人该就是村子里的人,正好可从车主嘴里捞出点有用的材料。

    车儿很快驶到他的近旁。

    李白收住手,将手里的大刀递给前阿丹、迎了上去。


                                        95.卖炭婆


    那驾车的人,看来也早瞧出李白在关注着他。只听“吁”的一声,喝住那拉车的老大的骡子,随即纵身一掠下了地。他翻身一溜小跑来到李白身前。这人比李白足足高出了一头,一匹大公马似地堵住了李白的去路。只见这人敛身一拜,朗声道:

    “客官,可是要炭?——俺这可是上好的松炭,公子。这可是着火又快、又耐烧的好炭哩。”

    李白一愣。拿头骡子拉车,就叫李白觉得新鲜;瞧这人身型,是一条三秦大汉;可听说话声,却多少带了点儿女人腔。敢情眼前这人,竟是个人中之骡?这人瞧见李白发愣,“噗哧”一声笑了,赶紧摘下头巾,抹了一把脸。没错,此人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子。更令李白惊奇的,是她偏偏生了一付男人也难得的匀称的好身板。李白暗忖,这老天爷也真怪,不知是吃错了药还是没安好心,送给了这山沟沟里的烧炭婆子。她的一张脸黝黑黝黑,沟壑纵横,却透出男子汉也不多的豪爽劲头。那双大手更是黑,象两把抹了扇面、只剩下圆鼓鼓善骨的铁折扇。他一下就对这老婆子有了好感,于是,学着她的本地土话,笑道:

    “要哩!”

    就着城门前的官道,竟有人做起了买卖,着实有点儿新鲜。于是,就有赶道的人朝这儿凑过来。“感情老爷子昨日烧了注好香。”这老婆子傻乎乎地直冲李白乐,把个本来就老大的一张嘴,咧得象个大瓢似的。半晌,她才想起什么,赶紧掠上牛车,拽下最上面的一只麻袋,扔下车来。也不知她使的是什么劲,那袋碳象个半大小伙子似的站在了李白面前。老人麻利地溜下车,熟练地是解开袋口,双手从里面捧出一堆黝黑的炭块来,“您瞧,这是多好的炭,又松又香。您这公子哥,真正是菩萨心肠。用上俺的炭,老天会保佑您老长命百岁,拜相封侯哩。”

    李白道:

    “托福。您老怎地不说发财哪。俺可是个生意人!”

    “没有的事儿!”老婆子乐了,道,“还是有学问好。再说了,做了官不就发财了嘛。公子,这炭——”

    李白道:

    “俺全要了。不要可亏啦!”


                                           96.乐事


    老婆子一愣。

    这婆子以为,李白并没买炭的诚意,倒是在拿她开涮。她再次朝李白瞅了一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想了想后才瞅定李白,“嘟囔”了一句本地的土话,飞快地把那开了口的炭袋扎好,提起扔回老地方。转身瞪了李白一眼、抬腿回到了牛车前。她这番举动,把个李白弄蒙了。这一袋炭说不上有多重,可一般人搬上高高的车架,也会是挺费劲的活。更何况,他不知是那儿得罪了这老婆子,惹得她大发脾气。就连待在一旁的阿丹,也有点儿不知所措了。

    眼见这老婆子是误会了。李白索**代本地人胡一家,跟老婆子去谈妥了这笔交易。胡一家赶紧一个箭步凑到她跟前,小声“嘀嘀咕咕”说了好一通。

    这招还真管用。只见她扭头瞧了一眼李白,“嗨嗨”笑了。

    李白松了口气。他这边正琢磨着,如何开口去问老婆子那事儿,就见她打个锐哨,早从车辕前抽出搁在一旁的鞭子,一连甩了三个响鞭。就在众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听对面村子里传来一阵“吵嚷”声。紧接着,岔道上飞快地掠出七八条黑影,手里点了火把还抄着各色家伙、直奔骡车儿来。这围着牛车瞧热闹的各色人等,都傻眼了。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把村子里的老少爷们给惊动了!

    这可是唱的哪一出?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