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一篇--蟋蟀的变化(日环食观察小记)

作者:韩红    更新时间:2014-11-03 08:27:47

    本世纪最后一次日环食现象在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为了观察动物在日环食现象发生时的反应,我准备了一个比火柴盒大些的纸盒,里面放进一只蟋蟀,在盒子顶部开了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用带有小网眼的透明塑料纸封住。

    从早上7时起到8时36分,我先后十多次对蟋蟀进行了观察,没有发现它有什么异常反应。蟋蟀静静地趴在盒底,纹丝不动,我用一根草触弄它,它向前跳跃了几下,又趴着不动了。

   8时36分初亏现象一发生,月亮圆面逐渐与太阳圆面相接,蟋蟀好像得到预报似的,开始慢吞吞地向上爬动。快爬到出口时,又跌了下去,然后像原来那样,趴在盒底一动也不动。过了一刻钟光景,它又向上“攀登”,然后又下去,再趴着不动。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一直到9时35分为止。

   9时35分至10时这段时间内,蟋蟀没有什么活动。此时太阳的光亮度正逐渐减弱,太阳的圆面被月亮遮住大半部分,只剩下月牙形的一小块在发光。

   10时,蟋蟀重新开始活动,这一次同前面几次有很大的区别。只见它迅速地爬到出口处,因为我已用塑料纸将圆孔封住,所以尽管蟋蟀拼命使劲,仍不能逃脱这个“虎口”。于是,它不住地啃咬出口处的硬卡纸。到10时零5分食甚发生时,太阳光显得格外柔和,如同日光灯发出的光,我感到身上有一丝凉意。再看蟋蟀,它比刚才更局促不安了,硬卡纸已被它咬破了一个口子,它还在不断地啃咬。过了两分钟,日环食结束了,它仍然显得那样烦躁、易怒,一副万夫莫敌的样子。幸亏我只在盒里放了一只蟋蟀,否则“两雄”相争,必有一伤。又过了大约四分钟,蟋蟀才渐渐平息下来,恢复了原状。

     是什么原因引起蟋蟀的上述变化呢?我们知道,蟋蟀一般是在夜间活动的。日环食的发生打扰了蟋蟀体内的生物钟,使得它出现了烦躁、易怒、不安等一系列异常反应。其实,不仅蟋蟀之类的动物,就是包括我们人在内,也在日环食发生时出现某些异常反应,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原文刊登于1988年6月份《现代中学生》杂志(初中学习版)【邮发代号(12-62)】>

附注:本文是我读高中时所写的关于日环食观察的小论文,整个实验过程,从准备、构思、记录、写作均为独立完成,发表时未改一字。

  写于1987年9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