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普陀幻思
闽南南普陀寺,中国著名古刹。进门伊始,即瞥见寺院隔壁挂有“佛学院”之牌匾,心中对其规模已有掂量。进得门来,见香客如云,烟火缭绕。家人从众心理甚浓,亦点香拜佛。更有十余位老太太整齐地跪拜在神像跟前,虔诚之极。众目睽睽之下,唯我独立静思,冷眼旁观,甚是“落魄”。
我对佛学并非一无所知,且近来常以佛乐相伴,窃以为颇能消暑提神,激发灵感也。然而我实在做不出任何外在的虔诚之举,心下以为,敬佛更应偏重内容,而非形式。在我对佛学经典尚未完全研读、对各位菩萨名号都尚未完全通晓之下,我怎能叩拜?如何烧香?更何况,如今各家寺院不过是以此作为“集资”的方式,对于推广佛学及佛教文化倒是着力不多。当然许多人也并非信佛,只是借此为亲人祈福,奉献爱心罢了。“冷血”如我,根本不信这一套,哪怕作秀、哪怕自欺欺人。也罢,如此地,我就这么潇潇洒洒、从容不迫地从一位位菩萨、罗汉尊前走过,心中不留一丝愧疚。天若罚我亦无悔,我自抬头向天笑!
归家之后,偶翻藏书,才知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多次驻留南普陀,期间在为友人所辑诗集撰写题记时录下一绝,云:“六合茫茫竟不知,灵山经夏是便宜。虚堂夜静闲无事,留得禅僧立片时。”弘一评曰“空灵觉悟”也。我如是突然联想我之于众香客群中的旁立状,心中升起对未来的虚幻之想。我不知道我未来的命运是否会与李氏趋同,也许只是我片刻的妄想。实在的,我的尘缘未了。佛学之外,我亦对其他的宗教、各种哲学略有兴趣,最最关键的,内心早已被科学与理性充溢。困于一寺一庙,或能闭门修学,潜心学问,但我实在割舍不下许多的美好,美食佳肴、休闲娱乐,等等。如此,作个居家的居士也无不可,自由、闲适 ,闲云野鹤,聊胜于无。
罢罢,一切空谈化乌有,且看是否存佛缘?
2009.9.8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