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幼时起就长了一张好吃的嘴巴,曾被母亲戏称为“蝗虫”,是为家中一害也。及至成年,为满足口腹之欲,时常入厨掌勺,故而对于烹饪有了实践经验,又加上必要的菜谱知识,则兼具了烹饪的理论素养,所以也想加入美食评论的大军凑凑热闹。
这一阵春笋陆续上市了,喜爱者又能满足一下饕餮之欲了。
一般人总以为“腌笃鲜”是地道的上海本帮菜,素不知它属于正宗的苏帮菜系,本来嘛上海过去就属江苏建制,丝毫不觉得奇怪,上海本地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都是江苏户口呢。
闲话少说,说说本人的“腌笃鲜”烧法:
首先是选择原料。我选用适量小排骨、咸肉(如有火腿,可代替咸肉)、百叶结(也可加油豆腐)、水发香菇(或其它菌菇类)、竹笋,水发油汆肉皮根据个人习惯可加可不加,小排骨如果用大骨头或五花肉代替也可,但必须注意量不能太多。
其次就是一些预加工准备。把竹笋去皮洗净后用水烧煮一遍,然后再进行切块,使其更好地入味。腌肉与咸肉也需作必要的处理。
最后就是具体制作过程。先放入已煮好的小排汤,然后依次放入腌肉(事先煮过半熟的)、香菇、竹笋,百叶结一定要在汤最后完成时才能放入,因其久煮易烂。在把汤盛起时可撒上少许葱花,使得青白相间,朴素无华,让人食欲顿开。
烧制此菜需注意掌握盐分,如腌肉咸度较大,整道菜就不必另外加盐,所以加盐程序是在最后阶段,如感觉太淡才需加盐。
说了“腌笃鲜”的烧法,不经意间却想起了童年时听过的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傻子,妻子叫他上集市买肉,买回来的肉需要“笃一笃”,如一回不行,则需多“笃”几下。于是乎这位傻得可爱的丈夫把买回来的生肉在地上反复地扔摔,总实地执行着老婆的“笃一笃”命令。在吴语里“笃”就是把东西放锅里用小火煨烧得意思,本应该写作“火”字偏旁,无奈打字输入软件里没有此字,我只能以“笃”字替代。
如果您是位擅厨之人,请别见笑笔者拿以上文字来班门弄斧。;如果您恰好正在品尝“腌笃鲜”,但愿您胃口好,别被我顺带讲的笑话乐得将刚入嘴的竹笋喷出来。
2009.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