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里乾坤大,酒中日月长”。这句话说的是酒。
终日泡在酒局,忍不住就想侃侃酒事儿。
先说一个白酒的故事:
相传酿酒祖师杜康发明了酿酒技术,在洛阳伊川酿酒,他酿酒技术高超,却技不外传。杜康有一个弟弟名叫杜来,由于没有生意,就找哥哥杜康,求哥哥给他传授酿酒技术。杜康沉思之后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收徒弟吗?”杜来摇摇头。杜康说:“我是怕一旦把技术传授给了不守信义之徒……”杜来学艺心切,没等杜康把话说完,就接着说:“我对天发誓,如果我学会酿酒技术后传授他人……”当时正有一头驴子在拉碾磨粮食,杜来就说:“来世变为驴子,永生受苦。”杜康听到弟弟发此毒誓,也不好再说什么,就把技术传授给了杜来。
杜来学会酿酒技术后,也在伊川开起了槽坊酿酒,但由于哥哥的名声大,杜来的生意很是清淡,他只好另寻做酒的地方。
一日,杜来寻到宛城(南阳古称宛)东九十里处源潭时。看到此地唐河、毗河、泌阳河三河交汇,三面环水,又在黄土高岗包围之中,气候适宜,水质甘甜,真是天赐难得的天然酿酒场所,杜来不胜欢喜,遂在此开坊酿酒。得天独厚的天然的气候、湿度环境、适宜水质,此处酿出的酒甘洌爽口,余香无穷,生意火爆,供不应求。杜来为了满足更多的市场需要,忘了哥哥的叮嘱和自己的毒誓,招来很多徒弟帮忙,徒弟出师后又自立门户,开坊酿酒,一时间,集市内酒坊林立,源潭美酒声名远扬。源潭镇内有陕山会馆,会馆内有铁旗杆,源潭蒸酒出名后,就以镇内铁旗杆命名叫铁旗蒸酒。故有:铁旗白酒,百年大旗不倒!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源潭几家大槽坊合并后成为公立企业,不久便全盘迁往距源潭七十里的赊店镇,后发展为赊店老酒集团……
赊店老酒的根。在源潭。赊店老酒能够扬名,亦得益于源潭铁旗,大旗不倒之美誉……
再说一个黄酒的故事。
祁仪街李振旗老先生,曾经给余讲述的一个自身经历的有关黄酒的故事。
1928年的一天中午,祁仪街“德顺昌”日杂铺要有客人来,早上女主人对她家八岁的三儿子说:“小三,你去刘家槽坊灌壶酒。”当时祁仪的黄酒一壶是五斤,每斤黄酒折合四两白酒。祁仪礼俗,凡有客人来,无酒不成礼仪。特别是旧时,不论早中晚,皆以黄酒待客。
中午,客人到齐,菜上席烫酒时,壶里的黄酒没了。女主人问三儿子你灌的黄酒呢?三儿子说,他刚才把黄酒喝了。那可是整整五斤黄酒呀!
这个八岁就能喝掉五斤黄酒的孩子,就是现代著名诗人——李季!
李振旗老先生,是李季的亲哥哥。“德顺昌”,是李家当年日杂铺生意的铺号。
李家,在几百年前就出了一个酒神叫李白!
李白不是祁仪人。杜来原本也不是源潭人。但二者的结果和延伸,却是如此的相似!
李白。李季。都是李家的酒神!诗神!
余不知当年的李白喝的是什么酒。但余可以肯定,八岁的李季喝的是不折不扣正儿八经的祁仪人酿造的祁仪黄酒!
祁仪有酒神。祁仪黄酒更是香飘万里!
源潭有杜来的酿酒技术。源潭铁旗蒸酒,至今大旗不倒!
2010--09-12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