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第五章 逸仙往事(2)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8-11 12:34:18

不久,孙文小学毕业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读中学。这也是一所教会学校,教师学生都为基督教徒,遵循的也都是基督教义,所以他自然萌生出要加入基督教的想法。

“不可以!”大哥孙眉很生气,他不明白孙文为何有如此荒唐的念头,“千百年来中国人向来信仰佛教,崇尚儒学,怎么能信基督呢。”

“可是,基督教的教义是弘扬以人为善的……”

孙文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孙眉粗暴地打断了。

“难道佛教是与人为恶吗?看来我真不该把你送到这种学校去读书。”大哥愤愤地说,他很后悔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本以为到那里去学点文化知识罢了,不成想学校将他引向信仰的邪路上去了。

不久的一天,孙眉对孙文说:“父亲来信说,他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让你回乡照料农务……”

“不要多讲了,这一定是你的主意。”这次孙文也毫不客气地打断大哥的话,脸上浮现鄙夷不屑的表情,“其实我也想早点回家。”

孙眉看着孙文脸色铁青怒气未消的样子,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好言相劝。

“不错,是我的主意,但这都是为你好,你想一想,离家才三年多,你就要加入邪教,把祖宗的信仰都抛掉了,叫我怎么向父母交待呢!”孙眉说得情真意切,但孙文听不进去,依然一脸不屑。

“再说,我们中国人应当接受中国式的教育。我知道你喜欢读书,那就回去选择一所好一点的学校继续上学就是了。”

孙文仅管怨气未消,但在厚貌深情的大哥面前,只好选择奉令承教。当年七月,孙文离开夏威夷回到老家翠亨村。

受了几年西方式的教育,孙文的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向村民们介绍海外的文明和繁荣,哀叹自己的家乡还是那样贫瘠和落后,泱泱大国比不上一个小岛,这一切都是因为满清统治的腐败和无能造成的。虽然这些大道理在村民中尚不能为人所理解,但从此大家便对孙文刮目相看。

孙文毕竟还是个风华少年,童心未泯,时不时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傻事。这次的事情闹大了。

翠亨村有一座北帝庙,那里供着一尊北帝神像,平时香火不断,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自从孙文回国后,村里的少年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玩耍。这一天,不知谁说起神庙里闹鬼的事,孙文一脸不屑。

“什么神呀鬼的,都是瞎编的谎话,不可信的。”孙文头一个站起来表示反对。

“真的真的,你不要瞎说,当心关帝割你的舌头。”说话的名叫陆中桂,年龄与孙文相仿,俩人私交极好。此人后来改名陆皓东,是孙文的革命同志。

“哼,我才不信呢,北帝天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能下来割舌头呢?”孙文觉得可笑。

“北帝是神,自然有办法下来,你当心点吧。”陆中桂坚持着,虔诚地向北帝合十作揖。

“这样吧,我上去拧一下他的胳膊,如果有肉,说明他是真神,否则就是假的。”孙文不肯罢休,非要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说着几步就跨到神像旁,用力把北帝的手扭了一下,只听“咔嚓”一声,神像的手臂当即断裂。众人见状吓得四处逃窜,唯有孙文还站在那里高喊:“是假的,是假的。”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自然不会放他过门,就聚集在孙达成家门前兴师问罪。

“你们家孙文受邪教的影响太深,竟敢亵渎神像,终将给全村带来灾难,必须严惩不贷。”有人高喊着,响应者众多。

“限你们三天之内修复北帝像,否则……”喊声越来越多,孙达成有些招架不住。

“诸位乡亲,孙文造孽,理应受罚,按家规处置。北帝像由我家出钱重塑,金箔加身,望诸位放心就是。”孙文的母亲平时木讷寡言,但向来遇事不苟,对乡亲赤诚相待。村民见孙文的母亲当众承诺,也就应允而散了。

从此,孙文经常遭到父母的训斥和乡亲的责难,日子过得越来越无趣。此事不知何时传到孙眉的耳朵里,他写信来对孙文说,事已如此,引以为戒,不便久留,早日出走。

孙文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远走他乡,目标香港,因为那里离翠亨村不远。

自从1842年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承诺,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之后,香港的教育逐渐走向英式。孙文首先进入英基督教圣公会所开办的拔萃书院就读,不久转入中央书院。

在拔萃书院时,他与同村好友陆皓东相处甚密,俩人不断探讨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的差别。加之学校教育的潜移默化,孙文就在传教士喜嘉理的主持下洗礼入教,从此成为基督教徒,改名“日新”。其国文老师按“日新”的广东话发音,改号为“逸仙”。此事不经意间又传到孙眉那里,他情急之下给孙文写信,谎称自己事业失利欲东山再起,缺少人手,令他火速前往协助。孙文只好半途辍学赶赴檀香山。那是1884年11月。

到了那里,迎接他的竟是一场疾风暴雨般的同室操戈。

“我辛辛苦苦赚钱供你读书,你却瞒着我加入邪教,气死我了。”孙眉冷语冰人,对孙文严加训斥。

“我再说一遍,基督教的教义是弘扬自由、平等、爱主、爱人,怎么能说是邪教呢!”孙文辩口利辞应对自如。

“我没有功夫和你探讨这些奇谈怪论,总之,如果你还是炎黄子孙,就不可以加入基督教之类的教派。只要你安心读书,什么代价我都愿意出,但必须退出基督教。”孙眉不容分说下了死命令,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孙文自小养成了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于认准的道理矢志不渝,他见个大哥如此颐指气使,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信仰是我个人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即便是大哥,同样没有这个权利。”孙文直气壮地回敬孙眉。

“好,既然你如此目无尊长,从现在起我不再支持你上学,同时,把我以前分割给你的的财产统统退还给我。”

“我孙文从不把金钱放在眼里,你要,我可以立刻与你办理退还手续。”孙文心坚石穿,不为金钱所动,“不过我告诫你,金钱是中国的祸害之一,能为家族赢得荣誉,能得到乡亲尊敬的,不只是金钱!”孙文说罢拂袖而去,把孙眉气得切齿愤盈,拉着孙文到律师那里办理财产退还手续。

事态自此并未了结,孙文怒气未消,走进孙眉的书房一把将他供奉的关帝象撕了下来,并将它扔进厕所里。如此一来孙眉被彻底激怒了,他拉着孙文的衣领便“啪啪”两记耳光,把孙文的半个脸打得肿胀起来,兄弟之情彻底决绝。

孙文愤然出走,无论何人好言相劝都不能令他回转心意,他扛着一只简单的行李箱到了檀香山的正埠。他决意要回国,即便无人资助他,也要上学读书。可是身无分文的他连回国的路费都没有,要想读书谈何容易。好在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那里谋事,经他引荐后见到了曾经相识的传教士芙兰帝文牧师,他在听了孙文的叙述后深表同情,愿意为他支付回国的路费。

“孩子,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记恨你的哥哥,你去吧,到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上帝与你同在。”

临行前,他的同学和牧师将他送到码头上依依惜别。

“我的孩子,愿你一路平安。”牧师深情地对孙文说,“我把这两部书送给你,希望你能认真阅读,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孙文接过来一看,立即喜笑颜开,那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华盛顿传记》和《林肯演说集》。

“老师,谢谢您,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会辜负这两部书。”孙文说完向牧师深鞠躬后,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一艘远洋巨轮走去。

孙文走后,大哥孙眉追悔莫及,他反省自己对弟弟管束过严,

以致挫伤了他的自尊心。想到孙文有理想、有抱负,聪明睿智,勤思好学,一定是个可塑之才,决心要培养他成为一个读书人。可是弟弟又是个强毅果敢、特立独行的人,如若任其自流,难免遭灾引祸、惹事生非,必将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于是心生一计,当即给父亲寄去一大笔钱,一来供孙文上学读书,二来建议父母尽快给他娶妻成家,让家庭的藩篱来约束他,也许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孙达成心领神会,当即着手为孙文择妻。同乡卢耀显与孙眉同为檀香山华侨,其长女卢慕贞与孙文年龄相仿,家境也般配,经双方家长商定后决定结亲。

1885年5月26日,俩人尊父母之命结婚。同年8月,孙文重赴香港中央书院复学,不久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就读,从此启用孙逸仙这个名字。

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孙逸仙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毕业。不久,澳门镜湖中医院聘他为主治医生。他走马上任后工作兢业,待人诚恳 ,为了发挥西医治长,他向医院借了一笔钱开设中西药局,收费低廉,信誉可靠,在澳门名声大震。由于澳门属于葡萄牙管辖,葡属医生对孙逸仙自然持排斥态度,他们以孙逸仙没有葡萄牙行医执照为由,逼迫当局驱逐孙逸仙,无奈之下孙逸仙只好将中西药局迁到广州,改名东西药局,并很快恢复了在澳门时的人气,孙逸仙医生的医术和医德大受赞赏。如果孙逸仙继续从医,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名医和富翁。但他的志向不在于此,而是要救国扶民,因而在1894年的春节前,孙逸仙抛下药局回乡,撰写文章去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