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四、游览线路与欣赏要领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3:44:51

●【“外滩源”】●

外滩最早的风景、最早的建筑,起源于苏州河口南侧。有人把今中山东一路和圆明园路北端那一带,称之为“外滩源”。

游览外滩,不妨就从“外滩源”出发,先观赏黄浦公园;然后沿黄浦江岸向南,左看浦东新景,右观万国建筑;从人民英雄纪念碑或陈毅广场那儿,穿过中山东一路,到西侧,逐一近赏万国建筑屋宇,甚至登堂入室观摩。

 

欣赏外滩风景,须强调:

●【近代史、欧式建筑、自然与人文结合】●

这是最能体现上海甚至可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地面文物;

这是全中国欧式建筑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其他如庐山牯岭、青岛八大关、厦门鼓浪屿,虽也有昔日的洋房群,但都不如外滩);

这是上海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长廊。

 

●【美学眼光,对比、立体美、动态】●

要运用美学的眼光,善于发现和感受高与低、宽与窄、曲与直、凹与凸、近与远、明与暗等等的对比,特别是将浦江两岸作对照。

比如,外滩的建筑、道路、雕塑、树木,与江涛、舟船、车流、行人,就构成静态与动态、刚劲与柔和,相得益彰的映衬美。

另外,我在世纪之交时发现并指出,外滩的弧度与陆家嘴的高层,仿佛平置的“弓”与直立的“矢”,自然组合,呈现出少有的立体美。(至于前文提到的近10多年来陆家嘴因为建筑拥挤变得难看,那是“后话”了。)

旅游者在外滩,或漫步,或驻足,都能从中得到欢快舒畅的享受。

 

●【不贴标签不拘泥】●

欧洲建筑的各种风格,本身是继承中有断层、断层中有继承的,比如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就很相似,难以截然区分。建筑师也不会绝对只遵循某一派别而设计房屋,何况还要受到委托他的业主审美观念的制约。

所以,不要把外滩所有的建筑一一贴上“××主义”“××式”的标签,连柱式的归类都不是绝对的——如27号怡和大楼、16号台湾银行、12号汇丰银行大楼,正面立柱的柱头,基本上是科林斯柱头上加爱奥尼亚柱头的“混合式”,但又不尽相同。

再说,对这么多建筑专业术语,一般旅游者听大不懂也无大兴趣,欣赏时只要发掘出各自具有的艺术特征,略加点缀,说明它大致属于什么风格,也就是了。

 

●【夜景精彩】●

外滩的夜景极其精彩,灯火通明,无比辉煌;旅游者仿佛置身于水晶宫中,处处珠玑,满目璀璨。

导游正可以学苏东坡之称赞苏州虎丘,说一句:“到上海,不看看外滩的夜景,乃是大大的遗憾!”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