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
●【三大名楼以文字久】●
除前文已述的藏书楼外,中国还有江南三大名楼等说法。
正如滕子京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信中所说,“山水以楼观显,楼观以文字久,文字以雄才著”,“江南三大名楼”,各有一精彩绝妙的诗、记、序,使之流芳百世:
●【黄鹤楼】●
黄鹤楼——湖北武汉武昌蛇山上,因唐崔颢(hào)《黄鹤楼》诗而愈扬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赞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岳阳楼】●
岳阳楼——湖南洞庭湖南岸,岳阳城西隅,因北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震烁(shuò)古今。
按:范未去过岳阳楼,此记为借题发挥之作。试读全文,没有描写岳阳楼本身的语句。不瞎写,是聪明。不像现在有些旅游文章,没去过照样写,抄错了也给登。
附《岳阳楼记》句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影;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滕王阁】●
滕王阁——江西南昌赣江边,唐王勃《滕王阁序》记胜,名闻遐迩。
附:《滕王阁序》句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其他著名楼阁】●
或说“神州四大楼阁”: 黄鹤楼、岳阳楼、广州镇海楼和嘉兴烟雨楼。
另外,还有“长江四大名楼”之说,以顺流而下排序是:岳阳楼、黄鹤楼、安徽马鞍山太白楼、江苏镇江多景楼——因米芾(fú)题匾“天下第一江山”,又名“天下江山第一楼”。
南京西北狮子山上,世纪之交新建阅江楼。洪武初,明太祖拟建阅江楼,命众文臣撰《阅江楼记》,大学生宋濂一篇最好,后收入《古文观止》,流传甚广。但工程只平了地基,便戛然而止,600多年来,一直有记无楼,今逢盛世,始补其憾。如此,则长江边上可谓五大名楼。
北方著名楼阁如:天津蓟(jì)县独乐寺观音阁、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山西永济鹳雀楼等。
鹳雀楼因王之焕五绝而盛名天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有学者考证,此诗是武则天时御史朱斌所作。
北岳恒山的悬空寺,“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徐》),其实也可归于楼阁。
中国据文字记载,商周时造出浮桥、梁桥(以及栈道),先秦竹索桥,西汉铁索桥,东汉拱桥。古代名桥按形制举要,如:
梁桥
●【洛阳桥的创新】●
福建泉州洛阳桥——建于北宋,跨洛阳江而名,长1200米。创筏形桥墩与“殖蛎固基法”,移养牡蛎(蚝、蠔),使之繁殖,利用蛎壳的胶质分泌物,将桥墩石块连成整体。
●【——牡蛎、缢蛏】●
按:牡蛎与泥蚶、花蛤、缢蛏(chēng)被称为“福建四大贝类”。
牡蛎附岩石生长,终生不移动,其名称之由来,是因为极大多数贝类外壳是对称的,而牡蛎的壳却是一块厚而如手之掬,一块薄而平复其上,牡是雄性,两壳仿佛惟有一雄,故名。蛎肉又称蛎黄,质嫩味美,但不宜贮运,海滨民吃不掉,多挑出,煮熟,制成蛎干,所剩浓汤,即“蠔油”,而蛎壳烧成灰,可作水泥。
“蛏”的造字很怪,是虫旁着“圣”(繁体作“聖”),不知为什么不用别的同音字,要让“圣”与“虫”共;而其之所以名缢蛏,则壳内的肉酷似缢死者,味固鲜美,想想怪吓人的。
●【长桥、立交桥和含浮桥的梁桥】●
福建晋江安平桥——建于南宋,号称“五里桥”,现桥长2255米,桥墩362座,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长的古石桥,正如桥亭柱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浙江绍兴八字桥——建于南宋,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最早的立交桥。
广东潮州广济桥——跨韩江,江因韩愈贬此作《祭鳄鱼文》而将鳄溪改名,故该桥也因八仙中有个韩湘子而别名“湘子桥”。明代建为中间浮桥的梁桥,有“十八梭船廿四洲,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誉。
拱桥
●【赵州桥与横联之石栓】●
河北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长50米余,建于隋代,敞肩式(空腹式)弧形单孔石拱桥,左右各二小拱孔,既省建材,更利泄洪(如无此小拱孔,称满肩,或实肩)。
初建时并排28券,石间有腰铁(燕尾榫),但无横联,北宋时傾圮,修复时加九铁栓(shuān)横穿固定,乃传长久。
按:中国各地留存古代石拱桥无数,欣赏之余,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什么石拱桥上部,左右两边,都有两处突起的部位?我由赵州桥史得到启发,细观发现,原来石拱桥上部,都置有两条长石条,为其横联之栓也。
河南临颍小商桥——早于安济桥约10年,左右各一小券,推测是后者的试建。据此,小商桥当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
●【古代三大名桥】●
安济桥、广济桥和洛阳桥,合称“中国古代三大名桥”。
可惜我近年去看,三桥中,只有洛阳桥尚可,前二桥经当代“大修”,皆煥然一新,形虽在,神已散,呜呼呀哀哉!
顺便说一句,安济桥——赵州桥由于初建时无横联之栓,28券不成一体,结构上存在很大缺陷,难怪北宋就倒掉了。而北宋重建的赵州桥,弥补了横栓的缺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赵州桥年久破敝,按理应该大修,但近年所“修”,实际上是全部新造,除了保留若干部件,没有一点历史痕迹,令我脱口惊呼:这是赵州桥吗?
可叹许多写文章的人,为说明今天造桥质量之差,动辄举例赵州桥历1400年而不倒。且不论原桥早已倒塌,也不提北宋重建的至今未必1000年;倘若亲自去看看赵州桥,已经没有一点儿“古”气,恐怕会像我一样,忍不住一大哭吧!
●【古石桥上石榴树】●
附:中国古代石桥,石块间隙常见小树,细视皆石榴。
承上海青浦朱家角放生桥畔一耆老告:他树树根深入石缝,日久必崩裂结构,破坏桥体,惟有石榴,非但无碍,还固定石块,保护桥梁,盖石榴谐音石“留”,有留石功效也。
此说采自坊间,难以考证,我不敢轻信,却也不忍放弃,故录于此,备考。
●【宝带桥、木拱桥、卢沟桥】●
苏州宝带桥——大运河船夫背纤所行,初建于唐,现长300米余,53拱,是中国现存建筑最早、联拱最多的石长桥。
北宋发明了能快速建造的木构拱桥,有长虹凌空之势,被称为“虹桥”。从《清明上河图》中部人声鼎沸处,可识其规模结构。上海青浦金泽有仿制的虹桥。
北京卢沟桥——建于金代,跨卢沟河(今永定河),傍宛平城,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地。桥栏柱头等雕刻石狮近500,北京人有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因乾隆题碑“芦沟晓月”于桥堍,有人以为应为“芦”沟桥,非,盖此河原名卢水,卢是黑色。
索桥
●【竹索桥、铁索桥】●
都江堰安澜桥——初建于宋代前。据记载,清嘉庆时,将竹子劈成细篾,编为粗五寸的竹索,全桥长340米,最大跨61米;后改为钢索内芯,外仍裹竹;今已改为钢索桥。四川不缺竹子,应该恢复竹索或外裹竹皮的原貌。
川西泸定桥——康熙时建,跨宽百米之大渡河,“铁索系两岸,缚桥渡行客。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迹。”
风雨桥
●【廊桥、飞梁桥】●
又称廊桥或亭桥。如浙江泰顺廊桥、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侗族亭廊式桥梁,以广西三江程阳永济桥(又称风雨桥)最负盛名。
其他如太原晋祠“鱼沼飞梁”,桥面十字形,竖长横短,仿佛鸥鸟展翼飞翔,建筑孤例,天下无匹。
金殿、无梁殿
●【中国四大铜殿】●
金殿即铜殿。铜与锡合金是青铜,与锌合金是黄铜,当然都要加少量铅。黄铜易加工,色漂亮,金殿都黄铜,明代以后铜钱也基本用黄铜。
(按:关于“罗汉钱”——康熙时铸“康熙通宝”,其中一部分据说掺入了熔化的含少量黄金的罗汉像,故金光灿灿,民间收藏,常作压岁、压箱之吉祥物,或男女相爱之信物。藏家谓,真罗汉钱“熙”字左上多一竖撇,“熈”,其实是异体字。)
中国四大铜殿:武当山真武庙金殿、昆明鸣凤山金殿、五台山显通寺金亭、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铜亭。
●【无梁殿】●
无梁殿是砖砌拱券顶建筑,以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拱券净高全国第一(14米),跨度也最宽(11.4米),是用城砖砌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