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二、宫殿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9 20:52:50

●【弃旧换新的陋俗】●

中国历代新建专制王朝,都将前朝的皇城皇宫统统拆光,“扫穴犁庭”,片瓦不留,为的是铲灭“王气”,防止复辟。

此类迷信,毁灭了无数古建筑。余风至今,时时可见。如餐馆酒楼,换一个老板,就要连门面带桌椅,全部炊器厨具,甚至水煤管道、电气设备,统统敲光新制。不像欧洲古老的餐厅酒家饭店宾馆,令客人怀往昔之历史,发思古之幽情。

 

●【幸存明代宫城】●

幸好清朝,说天下取自于流寇,不忌讳明朝旧建,北京的皇城皇宫才得以完整保存,迄今600余年。

 

●【外城与内城】●

北京城在永乐时已定局,城方形,辟九门。

嘉靖增建外城,但仅筑成南边,因国库匮乏,半途而止,平面遂成为“凸”字形。中轴线上正南之四城门为:外城永定门,内城正阳门(前门),皇城天安门,宫城午门。

内城、皇城、宫城,套叠呈“回”字形。

 

●【皇城】●

皇城内含皇宫及景山、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中轴线正前天安门,从前城楼中间置金凤凰,嘴部安滑车,皇帝诏书皆由礼部尚书向百官宣读,然后顺滑车放下,送到礼部衙署,刻版印刷,颁发全国。

天安门东为皇帝祭祖宗的太庙(又称祖庙、宗庙),西为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社稷坛,古制称为“左祖右社”。

 

●【皇宫——紫禁城】●

皇宫因帝星名紫微星(指整个星空都围绕它旋转的中心北极星),且禁卫森严,故又名紫禁城,今为故宫博物院,东西750米,南北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16.7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北京故宫与世界著名宫殿的建筑面积比,巴黎卢浮宫不到其1/4,圣彼得堡冬宫约1/9,伦敦白金汉宫1/10,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号称欧洲最大,不足1/2,东京皇宫包括御苑全部面积,不及1/3。

相传故宫房屋9999间半,盖皇天上帝宫殿10000间,人间皇帝乃天之子,不得超过,实测约8700间。半间在哪?一说文渊阁底层六间,西头一间仅半;一说宁寿宫乾隆花园五进,第一进东边之抑斋,一间半。

 

●【皇宫四门,筒子河与角楼】●

皇宫正门午门,午者南也,另中间稍偏南,两侧有东华门、西华门,北边玄武门,后来避康熙讳改名神武门。

周围筒子河,河面宽50余米;四角有角楼,建筑别致,所谓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

 

●【五凤楼五门】●

午门筑有五座城楼,作环臂伸抱状,俗称五凤楼。

正面三拱门,中门高,帝自行,大婚日之皇后由此入,殿试发榜鼎甲三人由此出;

左门行王公贵族,右门行文武百官,平时都不开;

官员等日常出入,都走边上矩形掖门。

 

●【从来没有“推出午门斩首”】●

按:小说、戏剧所谓“推出午门斩首”,正史无一实例。因为:

一、此乃皇宫正门,杀头不吉利;

二、斩首是行使国家法律,龙颜再大怒,也不能乱来;

三、明正典刑,有专门刑场,特殊情况,斩立决,称为“弃市”,为震慑人心,大多选闹市中心,如明代在西市(西四牌楼),清代在菜市口。

揣测“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的来历,是皇帝喝令将大臣推出午门廷杖,致死。明正德、嘉靖都曾将百余大臣推出午门廷杖,各致死十余。

 

●【太和门和“三朝五门”】●

由午门入,中轴线上,过太和门,门内庭院甚大,称太和殿广场,上大朝时官员按品级排列跪伏,离御座越远级别越低。

古制“三朝五门”之“五门”,在清代依次是:大清门(今人民英雄纪念碑址)、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是: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外朝太和殿,位于太和殿广场北,三层须弥座台基上,高35米,宽63米,全世界宫殿高大之最,皇帝上大朝,如举行重大庆典、元旦百官朝贺,以及明代之殿试等;

内朝中和殿,皇帝上大朝前准备之处,平时个别召见大臣等;

燕(休息、宴筵)朝保和殿,皇帝赐宴(每年正旦、冬至等),清代殿试等。

 

●【文华殿、武英殿和文渊阁】●

三大殿两侧庑廊,又外侧,如对称之东文华殿、西武英殿。

文华殿为太子所居,别称“东宫”,故屋顶盖绿琉璃瓦,属木,象征青春生机。

文华殿北,有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

 

●【“前朝”与“后寝”】●

以上属“前朝”,为显示堂堂正正的阳刚之气,一概不栽阴柔之花木。

再后,为“后寝”,主建筑为中轴线上三大后宫,以“乾坤清宁、天地交泰”而名之。

前朝与后寝之间,隔着横巷,北京人称之为横街。

后寝正南之门,为乾清门,皇帝清晨“御门听政”于此。

 

●【乾清宫、养心殿】●

乾清宫——皇帝日常起居并处理政务之正宫,悬匾“正大光明”,顺治御笔。

雍正创秘密建储,将遗诏封锦盒,藏匾后。因乾隆内禅而指定传于嘉庆,后来真正派过这用场的,惟嘉庆、道光而已(道光先已准备,咽气前自己又宣布);乾隆内禅,咸丰只独子,别无选择;再以后几个皇帝,连儿子也没有了。

其西养心殿,原是新皇帝即位后为先帝守制期间所居,但雍正期满后,说是见圣祖遗物伤心,不愿回乾清宫(这为怀疑篡位者提供了一个口实,说他心虚怕遇父皇亡灵)。从此以后,清朝皇帝都将养心殿作为正宫。

 

●【交泰殿、坤宁宫】●

交泰殿——元旦皇后接受嫔妃与命妇朝贺;

坤宁宫——原皇后正宫,清依满俗作祭神场所,神位在西室,后来仅皇帝大婚时权作洞房。

康熙、同治、光绪少年即位,曾用。同治大婚耗银1100万两,光绪时国难,减半。最后在此完婚的是逊帝溥仪。

 

●【南书房、军机处和上书房】●

乾清门西侧一排平房,那地方靠近养心殿,清代为“南书房”,当值者官名“南书房行走”,为皇帝起草诏命,发布政令;雍正后作为“军机房(处)”,可见此之前南书房起军机处的作用。

与之相对称的东侧那一排平房,为“上书房”,是师傅(官名“上书房行走”)教年幼皇子皇孙读书处。

 

●【东西六宫、御花园】●

中轴线建筑的两边,东西六宫,嫔妃所居。皇太后依例据其中一二殿堂。

北端,御花园,其实故宫花园很多,都可称御花园,但面积最大、设置最丰,此中轴线上最后一进者也。

 

●【景山】●

神武门后,人工堆起万岁山,为什么叫这名儿?一、后山前水(金水河)好风水;二、此为元代寝宫位置,镇压其王气。

清朝声称景仰吊死在那儿的崇祯,改名景山,但又造五亭于山顶,同样为镇住明之王气。

 

●【内廷东路】●

故宫东西两路,屋宇尚多,开放的如内廷东路乾隆当太上皇时所居之皇极殿、宁寿宫,今为珍宝馆。

更东路之南,有皇子居住的地方,明代在迎禧宫,清代是迎禧宫南面一些的南三所,又称“阿哥所”。

所有皇子,年幼时都可在后宫居住,10岁左右,即迁居此专门区域,不得擅入后宫。

再大,封藩,必须就藩,不可滞留京城;此后若无皇帝诏命,不允许回京城来。

只有清朝不一样,亲王、郡王都圈在京城里,反正你没军队,不怕出意外。

 

●【皇宫用厕】●

皇宫没有厕所,只有可移动的便桶,用厕称“更衣”。

中国礼仪之邦,但只重吃喝而轻拉撒,极不讲究生理必需的厕所,可谓一大怪事。

从清宫遗物看,帝后嫔妃用厕,最高级是坐式便桶,方框木架,冬天上面加一“U”形棉垫;下为椭圆形带盖银盆,使用时去盖。银盆中部有一可转动的屉板,秽物坠,屉板翻,落于底部的炭灰中,干净又卫生。

某笔记载慈禧便桶“底贮黄沙,上堆水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我认为不可能,盖那时虽不知汞有毒,但其比重甚大,铜铁都浮在上面,黄沙怎在其下?大便怎会沉底?

另有笔记说慈禧所用便桶,下部敞空,炭灰铺底,内侍窥伺于后,用铁扒即时掩盖,如同家猫屙屎耳。

 

●【“出恭”】●

大臣上朝,或贡士殿试,若一时内急,须领“出恭入敬”牌,暂离片刻。

牌子原义是提醒出入者注意恭敬,结果产生了“出恭”这个新词,还有“大恭”“小恭”之分;又有人将放屁雅称为“出虚恭”。

当代或将如厕谑称为“办公”,我疑原乃“办恭”。

 

●【“解手”】●

另外,“解手”出处传说:明初曾从江南向朱元璋家乡凤阳移民,又令苏、松、嘉、湖富户迁入南京;又大规模移晋民至鲁、冀、豫交界处,以洪洞大槐树为集散地(故戏曲唱词有“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tóng大槐树”,有人考证是大地震后救灾移民)。清代也有“湖广填四川”、闽粤移台湾之举。

因移民没有犯法,不能使用刑具,为防逃逸,队伍行进中,男子以长绳缚手,串成一行。欲离队大小便者,辄喊“请官长解手”。

 

●【抽水马桶】●

附:抽水马桶发明于1775年,时值清乾隆中,其设计之关键,不在于抽水,而是隔绝下水道秽气,也即“水封”的“U”形管。

那聪明人叫约瑟夫·布拉梅,是英国人,他同时发明了控制水箱流量的球形阀。

200年后,我同胞常因小事发牢骚,说:中国人连原子弹都造出来了,怎么解决不了抽水马桶漏水?殊不知,当时计划经济,高度集权,举国体制投入重工业,军备竞争要准备打仗,哪有精力管你抽水马桶漏水?事实上,国外的抽水马桶早已不漏水,我们用不着发明,引进不就得了。

 

●【登厕诗】●

腹笥甚丰的王春瑜先生在某文集中记:昔有作“登厕诗”形容唐代诗风——

初唐诗风是“揽衣登高原,四顾心徘徊”(旧时厕所为清污方便,造得稍高,有的建在猪圈一角的上方,但看后半句,却似野遗);

盛唐“大风吹屁股,冷气逼肛门(一说‘入膀胱’,我认为“入”字可,但不如“逼”;“膀胱”则不妥,盖其是贮尿器官也)“;

晚唐“板窄尿流急(‘窄’字疑误,板倾斜,尿乃流急,与宽窄无关,故应为‘仄’或‘直’‘侧’),坑深粪落(一说‘到’)迟”。

唐诗分期四,此说缺中唐,不免遗憾;又看最后那两句,仿佛中唐诗风,不像晚唐。

更欠缺的是,仅有三双句,戛然而止,以“尿流急”“粪落迟”终句,说的只是当其时,以后怎么样?诗语不见下文,登厕没有结束。

是否将“板、坑”两句代表中唐,另觅五言两句形容晚唐诗风,使之有始有终?

我虽粗知格律,嫌玩起来费劲,一向不敢作近体,背倒能背一些,是不是找两句现成的晚唐五言凑合?

吟哦间,忽然跳出温庭筠《送人东归》首联,大喜,即续貂以形容晚唐诗风者:“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黄叶”当手纸,“故关”算厕所。如嫌“落”字重复,成诗不可改,那就将上句的“落”改“堕”,为“坑深粪堕迟”。

四联十句都写将出来:

    揽衣登高原,四顾心徘徊。(初唐诗风)

大风吹屁股,冷气逼肛门。(盛唐诗风)

板窄尿流急,坑深粪堕迟。(中唐诗风)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晚唐诗风)

怎么样,登厕有善后,四唐成完璧,形象生动,情景毕现,即令古人大手笔特地来写,未必如此浑然天成,小老儿妙手偶拾,能借八叉先生称神来之笔乎?

 

●【男女厕所比例】●

2001年,世界厕所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基本卫生设施建设,提倡清洁、舒适和卫生如厕——500多代表,在新加坡召开第一届峰会,建议设世界厕所日。2013年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定每年11月19日为世界厕所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有关部门测试4万人次如厕平均时间,得:男小便48秒,女入厕123秒(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统计数据分别是39秒、89秒,可能季节、衣着的差异);常人从产生便意到解决,一般能忍耐时间15—25分钟。

结论:男女厕位数应1∶2.2—2.5。上海世博会厕所即依此比例建造。

中国旅游场所几乎都没达到,以致女同胞常要“征用”男厕所。

 

●【厕所候位】●

世界厕所组织指出,男子小便,通常就位后2秒钟即可开始,但若有人等在边上或后面,可能延长至8秒钟。所以,按照国际惯例,厕所候位,应站门口排总队,一人出,一人进,尊重别人隐私,先后轮序公平。

可我同胞,男喜欢站在人家背后挨得紧紧,女大多堵住小间门逼得近近,大不雅;碰到左右快这位慢,还常常会无名火生。

 

●【沈阳故宫】●

沈阳清故宫分三路:

东路——大政殿,努尔哈赤建,用于上大朝;左右各五亭,东、西翼王及八旗首领。

中路——崇政殿,皇太极建,用于上大朝;北有凤凰楼和清宁宫等,为内廷。

西路——文溯阁、嘉荫堂等,乾隆建。

 

●【园林宫殿】●

皇家园林中也有宫殿,如颐和园的仁寿殿,承德避暑山庄的淡泊敬诚殿,都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