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高于单檐】●
古建筑的屋顶,重檐级别高于单檐。
最高重檐庑殿顶,如太和殿;次重檐歇山顶,如天安门城楼;再次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等。
●【屋顶等级】●
以单檐为例,屋顶等级从高到低大致如下:
庑殿顶——四面屋坡,也称四阿顶;一正脊,四斜脊,又称五脊殿。
歇山顶——假设将庑殿顶从正脊两端竖切,约至半而外撇,形成左右短坡,则成为歇山顶。其两侧上部为等腰三角形的小山墙,有一正脊、四垂脊、四戗脊,故又称九脊殿。
攒(cuán)尖顶——无正脊,戗脊的上端攒集,顶上置类似球形的宝顶或葫芦等,多用于塔、亭。
盝(lù)顶——假设将庑殿顶或攒尖顶约中腰处平削,则成为盝顶。四戗脊盝顶多用于四面碑顶或井亭(顶上开方孔,便于捞桶、掏井使用长竹竿)。
以上屋顶形式,至少须官宦人家,才能使用,而且不得重檐;庶民百姓,只能以下式样:
悬山顶——屋面前后双坡,两侧山墙;屋顶伸出山墙,为山墙挡雨。
硬山顶——屋面前后双坡,两侧山墙;山墙高过屋顶,为屋顶阻火。
为加强阻火效果,硬山顶建筑往往把山墙造得高大,称“封火山墙”(也有人用谐音称风火山墙,有失原义)。
封火山墙上缘成阶梯状逐级折下者,称“叠落山墙”,又因其形如马首侧面,也称“马头山墙”;
倘顶部上圆下斜,如观世音菩萨戴头巾状,称“观音兜山墙”。
卷棚顶——歇山顶或硬山顶的前后屋坡,相交处不用正脊而弯连成弧曲状,多用于园林,少阻风,不积落叶。
此外,还有盔顶(如岳阳楼)、十字脊顶(如黄鹤楼)、扇顶(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等。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