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庚子之乱】★
国门打开,舶货涌入,洋人纷至沓来,古老中国的自然经济,怎敌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而帝国主义欺负中国,又伴随着传教士的布道,令许多人认定是异端邪说。
其间,自然也有外商图已利而损害国人,神父不自爱而为非作歹。加上漕粮改海运,运河沿岸失业者增多,心态不免扭曲。
鸦战后60年,1900年,北方义和拳(团)起事。
拳民仇教,排外,烧教堂,杀“毛子”教士、修女,以及所有洋人及洋妇、洋儿、洋医,仅京津地区就死难231人。一英妇跪言“吾施医年活数百人,今请贷吾母子”,竟击扑推入火中,与子同烬。“凡家藏洋书、洋图者,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杀之”,“通洋学”“谙洋语”“用洋货”——撑洋伞、穿洋袜的,分别为三、四、五、六……直至十毛子,一概杀无赦。
教民遇害者1.8万人,整个庚子之乱死者达几十万,远多于洋人……;焚铁路,烧轮船,毁机器,割电线,连洋灯、搪瓷杯,都在捣毁之列。
按:义和团乱我中华,当代有领袖竟赞之为“爱国主义”,文艺宣传一度不遗余力,敢莫排外本性与同,害民一丘之貉?
★【义和团进京】★
廷臣与北方各省督抚,或主剿,或主抚,后者多顽固派,尤其“大阿哥”之父端王,主张让拳民与洋人斗去,两败俱伤更好。南方封疆大吏,态度较为一致,如湖督张之洞、江督刘坤一、广督李鸿章,和闽浙督、川督,及浙抚、皖抚等,都主张剿灭义和团。
原山东巡抚毓贤反洋,故主抚;但新任之袁世凯,与南方督抚等一样见识,主剿。山东拳民北涌直隶。
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旗号,渗入北京,地痞流氓加入,市民恂恂不安。外侨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5月末,列强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进入京津。清廷失控局势。
★【八国联军侵华】★
6月,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当时世界最强的八国,奥是奥匈帝国,参与者还有比、西、荷、葡,以及当时合一的瑞典挪威)以保护侨民为由,组成八国联军。
联军中日本出兵最多,2.2万,占总数2/3(实际上日本人因长相不像洋人,又没传教士在华传教,很少受拳民袭击,史载庚乱中有一日本使馆参赞被清军杀害,相比欧美,损失小得多,其之所以出兵那么起劲,是参与侵略者的集体行动,趁中国之乱牟取大利),其次俄国;以下英、法、德、美等,少的仅几十兵丁。
有意思的是,当年平定太平天国,李鸿章雇佣洋枪队;这回八国联军,竟然也雇佣了中国老百姓。
联军占领大沽口,进逼北京。慈禧久受列强欺侮,又恨各国公使不支持立“大阿哥”,企图借“义民”给帝国主义看颜色(许多书说她轻信义和拳施法术可刀枪不入,是上了当,我觉得不至于那么蠢),20日,令清军与义和团攻打使馆。当天,德国公使克林德外出,争执间被清军一青年军官打死。
本章节以下段目:
●【慈禧宣战】●
●【联军占领北京】●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与历史走向】●
●【广督李鸿章赴任直督】●
●【《辛丑条约》】●
●【庚子赔款】●
●【“秋风宝剑孤臣泪”】●
●【日俄战争】●
●【日设“关东州”,并吞朝鲜】●
●【英国伸爪西藏】●
●【中国社会两大进步思潮】●
●【——立宪派风生水起】●
●【——革命党风云际会】●
●【革命并不神圣】●
●【同盟会创立】●
●【三民主义与革命方略】●
●【共和、民主、自由、平等】●
●【革命派抨击立宪派】●
●【暗杀之不智】●
●【晚清10年新政】●
●【拟行立宪】●
●【两种新官制方案】●
●【“宪法大纲”,皇权至上】●
●【公允评说慈禧】●
●【加快立宪步伐】●
●【广州—黄花岗起义】●
●【“皇族内阁”】●
●【铁路“收归国有”】●
●【保路运动】●
●【武昌首义】●
●【龙旗落地】●
●【袁世凯洞若观火】●
●【袁氏出山——南北会谈】●
●【孙中山回国】●
●【当选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