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十二、因“甲午”而“戊戌”1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7-26 11:24:15

★【“藩属国”引发的战争】★

“二鸦”后,80、90年代,中法、中日又起战火,分别事关越南、朝鲜两邻国。

历史上,越南和朝鲜,都曾是中国的领土,后分别在公元5世纪后半和10世纪后,改变为宗主国与藩属国,也即前者册封后者、后者向前者进贡的关系。

所谓“藩属”,本质上是“保护国”,统治者虽非宗主国派出的总督,实际上等同傀儡。清廷沿袭旧规,视越、朝为东南、东北的国防屏障。

其实,历史进入近代,“藩属”早已失去防卫意义,试看鸦战、二鸦,敌舰就是不管你海防陆防,长驱直入,兵锋径犯京畿(jī)。

 

★【中法战争】★

法国殖民势力先是占据安南(越南)南方,要求清廷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即殖民地。1882年,法军北侵河内,安南向驻其境内的刘永福黑旗军求援,刘大败法军。

法增援军。安南向法求和,1883年订约,成为法保护国。清廷承认双方和约,并撤退中国军队。

不料,撤军过程中,冲突再起。

1884年8月,法舰突然袭击我福州马尾军港,中法战争爆发。福建水师舰队7艘军舰被击沉,官兵丧命2000余人,仅11人生还;左宗棠苦心创办的中国最大造船基地马尾船厂毁于一旦,损失比北洋海军购买军舰的全部费用大几倍。

翌年3月,老将冯子材以数万官兵对数千敌军,获得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

清廷听李鸿章建议,“乘胜即收”,4月停战,6月订立《中法新约》。时人骂李鸿章卖国贼。7月,左宗棠悲愤病卒,临终奏叹:“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教科书批评清政府,打了胜仗还与敌讲和,订屈辱条约。但事实上,是否胜仗还很难说,而打胜仗者占了优势,抓住时机谈判,才真正有利。《中法新约》我仔细看过,至多法在贸易关税上占点便宜,此外没什么不平等,屈辱恐无从谈起。

法夺越南后,英国眼红,当年(1886年),宣布缅甸并入英属印度,随即,因垂涎青藏高原的优质羊毛,侵犯我西藏,迫使开放通商。

 

★【日本开放】★

当中国洪秀全动乱之际,迅速强大起来的美国,虽然在开国之初就确定了其不建立殖民地的国策,但对于海外利益的攫取,能不垂涎(xián)三尺?

因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只剩下残菜剩羹,美国于1853年派出四艘军舰,驶至日本,要求开港通商。

日本人很快发觉不是对手。这个民族向来谁软弱欺侮谁、谁强大听命谁,爽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英、法、荷、俄随即跟进。除了割地赔款外,如开放通商口岸,接受领亊常驻,享受最惠待遇和治外法权等,一切与在中国发生的并无二致。对此,日本采取了顺从、合作与学习的态度。

 

本章节以下段目:

●【明治维新】●

●【试刀侵犯琉球】●

●【中日甲午之战】●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之误】●

●【弱国无外交?】●

●【日、俄与西方帝国主义不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

●【中日富强比照】●

●【弱肉强食——《天演论》】●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战斗】●

●【洋务派在戊戌年】●

●【形势变,张之洞变】●

●【铲灭“自立军”】●

●【“戊戌”余波,“帝病”试探】●

●【李鸿章再起,“大阿哥”立】●

●【戊戌维新启迪之一——“办报”】●

●【启迪之二——结社】●

●【瓜分之势】●

●【“门户开放”】●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好处】●

●【正逢“官督”下坡时】●

●【“官”下“私”上,“国”退“民”进】●

●【外资带来的突飞猛进】●

●【“封建”岂止半,“殖民”哪有半】●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