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建宋】★
所谓“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仅适合于约1000年前,因中国自北宋开始,中央集权制强化,国家再没像东汉分为三国、唐末分出十国那样分过,虽然汉族政权之外,也有少数民族政权辽(有时称契丹)、夏(西夏)、金,以及全国大一统的元、清等朝代。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赵匡胤,假传军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十年前郭威撕黄旗披身上代袍,他却是早就备好的),逼7岁的周恭帝禅让,《水浒》中柴进即其子孙。
赐丹书铁券,其状如弧凸瓦片,铸凹字,填以丹砂,赦本人及子孙多次死罪,但谋逆除外,名为优渥(wò),实质警告你小子及后代休想造反复辟。
因赵匡胤任禁军职时兼领节度使,治所宋州(今商丘南),故国号宋,都汴京,胤即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鉴于自己夺得帝位成功与唐朝藩镇割据教训,宋太祖先后赐宴禁军将领与藩镇,“杯酒释兵权”。
又将军队分中央禁军与四边厢军,兵力大致各半。集主力禁军于汴京,设殿前、马军、步军三个都指挥使,分握兵权,只能指挥不能调动。
行“更戍法”,经常调防军队和将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使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军队疲,边防弱,故有宋一朝,与异族政权战争,大多处于劣势。南宋时,国难,不得不倚重将帅,如岳家军,但疑忌愈甚,岳飞之死,不仅主战主和分歧所致。
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掌发兵,只能调动不能指挥,设三司掌财,以分宰相之权。
改宰辅“坐而论道”为“立而陈言”,从此皇帝面前再没臣子座位。
遣朝臣至地方“权知”(暂代主持)政,名为辅导,实则监视,后知府、知州、知县成为地方正式官职。
★【尊重士人】★
帝虽行(háng)伍出身,能尊重士人。北宋凡新帝即位,至太庙告祭,都要开锁入一密室,出皆无语,人不知其由。金兵破汴,宫门不禁,有人入窥,始知室内设太祖誓碑,一云优待柴氏后人;二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国势不强,而文化昌盛,科技有成就,统治历300余年,与此不无关系。盖知识分子有识见有骨气,批评朝政、匡正时弊是其天性,让他们说话,社会自然进步。
此外,有宋一代,内宫清,宦官不预政,远胜于“臭汉脏唐”。
本章节以下段目:
●【北宋与辽、夏】●
●【——宋仁宗】●
●【辽、夏明主】●
●【王安石变法】●
●【金兵南下】●